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105A09)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李茹廖灿麦巧娇符芳冯穗华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突变
  • 2篇羟化酶
  • 2篇微缺失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突变
  • 2篇氨酸
  • 2篇苯丙氨酸
  • 2篇苯丙氨酸羟化...
  • 2篇苯丙酮尿症
  • 2篇产前
  • 2篇产前诊断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标志
  • 1篇生物学标志物
  • 1篇损伤性
  • 1篇胎儿
  • 1篇胎儿泌尿系统
  • 1篇胎儿泌尿系统...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表达

机构

  • 2篇广州医学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2篇廖灿
  • 2篇李茹
  • 1篇李卫凯
  • 1篇江剑辉
  • 1篇顾学范
  • 1篇黄泳华
  • 1篇冯穗华
  • 1篇符芳
  • 1篇何超
  • 1篇张新顺
  • 1篇麦巧娇
  • 1篇梁黎黎
  • 1篇贾音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Dandy-Walker综合征与7号染色体微缺失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探讨Dandy-Walker综合征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8例经产前超声检查提示发生Dandy-Walker畸形且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未发现异常的胎儿病例,按照标准的Affymetrixcytogenetic2.7M微阵列芯片的操作手册进行杂交、洗涤及全基因组扫描,并应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分析结果。结果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提示3例Dandy-Walker畸形胎儿的染色体7p21.3区DNA拷贝数发生了缺失或重复,异常片段中包含与脊髓小脑疾病相关的NDUFA4和PHn4基因。结论染色体7p21.3区DNA拷贝数的异常改变是Dandy-Walker综合征的病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可能与NDuFA4和PHF/4基因的表达异常有关。
廖灿符芳李茹潘敏杨昕易翠兴李坚李东至
关键词:DANDY-WALKER综合征产前诊断
高分辨熔解曲线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用HRM分析技术检测经典型PKU患者PAH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RM分析技术对17例经典型PKU患者PAH基因的13个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域进行检测,并采用DNA测序验证HRM检测结果。同时评价HRM诊断PKU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另外,对其中2个家系的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采用HRM分析技术从17例经典型PKU患者中检出有2个致病突变的患者16例,检出有3个致病突变患者1例。同时检出194V(C.280A〉G)、IVs4nt-1G〉A(12.442—1G〉A)、R158Q(0.473G〉A)、Q160x(e.478C〉T)、W187X(c.561G〉A)、E6nt-96A〉G(C.611A〉G)、G239D(C.716G〉A)、R241C(0.721C〉T)、R243Q(C.728G〉A)、G247R(c.739G〉C)、G247V(0.740G〉T)、R261X(C.781C〉T)、R261Q(c.782G〉A)、H264R(C.791A〉G)、F302fsX39(C.904delT)、E305K(c.913G〉A)、G312V(C.935G〉T)、Y356X(c.1068C〉A)、V399V(C.1197A〉T)、R408Q(c.1223G〉A)、T418P(C.1252A〉C)、A434D(c.1301C〉A)22种致病突变;Q232Q(O.696G〉A)、V245V(C.735G〉A)、L385L(c.1155C〉G)3种沉默突变;1种单核苷酸多态点rs2280615(c.402A〉C)。其中194V(c.280A〉G)、Q160X(C.478C〉T)、H264R(C.791A〉G)、G312V(C.935G〉T)和E305K(C.913G〉A)为PAH基因新发现的突变。2例风险胎儿经产前诊断,1例未发现致病突变,1例诊断为携带者。HRM突变筛查经典型PKU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其检测结果与DNA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HRM分析技术是一种简单、准确、快速、高通量、低成本的遗传学分析方法,可用于经典型PKU的PAH基因突变筛查,并可用于已知父母突变的经典型PKU家系快速产前诊断。
何超李茹江剑辉廖灿
关键词:苯丙氨酸羟化酶苯丙酮尿症突变系谱
血浆MicroRNA-122作为病毒、酒精与化学损伤性肝病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英文)
The liver is frequently subject to insult because of viral infection,alcohol abuse,or toxic chemical exposure....
张毅贾音郑瑞英郭瀛军王越费明钰孙树汉
关键词:MICRORNAALTPLASMA
文献传递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的体外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hydroxylase,PAH)基因7种突变(R270G、P275A、F121L、A156P、E183G、1324N和R408Q)进行功能分析,通过检测其蛋白表达及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突变效应和致病性质,进一步明确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1)应用体外定点诱变技术构建含有7种突变型PAHcDNA的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提取质粒并测序验证。(2)将含有野生型和突变型PAH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瞬时转染COS-7细胞,转染48h后提取总蛋白,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量并进行酶活性分析。以野生型PAH作为参照,计算突变型PAH的蛋白表达量、残余酶活性。结果R270G、P275A、F121L、A156P、E183G、1324N和R408Q突变型PAH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野生型的10.5%,56.6%,54.3%,8.70o,8.5%,67.3%和85.4%。体外表达酶活性分别为野生型的7.7%,27.6%,19.0%,10.4%,9.1%,50.6%和40.2%。结论7种突变型PAH的体外表达量及酶活性相对于野生型均有明显降低,证实这7种突变均为引起PAH酶活性降低的致病性突变。
张新顺顾学范梁黎黎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体外表达
产前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与染色体1q21.1微缺失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探讨胎儿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32例经产前超声检查提示发生不同程度泌尿系统畸形并且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方法未发现异常的胎儿病例及其父母的DNA,按照标准的Affymetri xcytogenetic2.7M芯片的操作手册进行杂交、洗涤及全基因组扫描,应用配套的CHAS软件分析结果。结果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发现9例胎儿基因组发生了不平衡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检出率为28%。其中4例CNVs遗传自亲代(12.5%);2例CNVs在相关数据库中提示在正常人基因组中存在(6%);3例是新发的致病性CNVs(9%),并且这3例胎儿样本均发生了染色体1q21.1微缺失和微重复,异常片段内包含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的PDZK1基因。结论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胎儿基因组发生不平衡畸变的几率约为28%,其中致病性的基因组不平衡异常约占9%。染色体lq21.1区带DNA拷贝数改变是导致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病因之一,其致病机制可能与PDZK1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符芳黄泳华廖灿李茹冯穗华麦巧娇李卫凯
关键词:产前诊断泌尿系统畸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