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ZZ009)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昌林王郅强更多>>
相关机构:枣庄学院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公民
  • 1篇秩序
  • 1篇社会稳定
  • 1篇社会稳定观
  • 1篇群体性
  • 1篇群体性突发事...
  • 1篇主义
  • 1篇稳定观
  • 1篇公民参与
  • 1篇公民美德
  • 1篇共和主义
  • 1篇和谐秩序

机构

  • 2篇枣庄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篇张昌林
  • 1篇王郅强

传媒

  • 1篇长白学刊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公民美德与共和——共和主义的视角及其启示被引量:3
2010年
从共和主义的视角看,包括勇敢、奉献、雄辩、审慎和爱国主义等几个主要方面在内的公民美德是公民自觉服务于共和国公共利益从而实现公民自由、共和、自治理想的品性和能力,因此可以说没有美德就无所谓共和;相应地,通过公共教育、公民参与、良法之治等多种方式加强公民美德供给,使人们成为好公民,也历来为共和国高度重视。共和主义关于公民美德与共和关系的阐释,不仅有助于我们改进对公民美德内涵的理解,加深我们对公民美德重要性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优化我国公民教育的目标,丰富和改善我国公民教育的手段。
张昌林
关键词:公民美德共和主义
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的问题
2010年
强调消极自由最大化和个人权利排他性占有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所带来的某些利益或好处是无可否认的,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如孤立原子主义与激进个人主义、政治市场化与公民消费者化、弱势民主与温和专制主义等等。因此,在公民身份议题回归的背景下,需要对自由主义的理论类型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清理,并探寻适合当今和未来的公民身份替代模式。
张昌林
社会稳定观的转型与公民参与被引量:7
2009年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探究这些事件的形成机理和爆发过程时发现,公民参与堵塞是其中一个重要根源。但是社会对公民参与的看法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甚至存在争议,从中也折射出传统和现代两种社会稳定观的差异。有序的公民参与是实现和谐秩序——现代社会稳定观的核心——的必要手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转变政府决策观念和培育公民社会等四个方面是扩大和保障公民有序参与的重要通道。
王郅强
关键词:公民参与社会稳定观群体性突发事件和谐秩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