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YJC752030)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毛卫强马风华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批判
  • 1篇虚构
  • 1篇史书
  • 1篇朱利安·巴恩...
  • 1篇历史书写
  • 1篇内聚焦
  • 1篇爵士乐
  • 1篇后现代
  • 1篇记忆
  • 1篇范式
  • 1篇巴恩斯
  • 1篇《爵士乐》
  • 1篇不可靠叙述

机构

  • 2篇江苏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2篇毛卫强
  • 1篇马风华

传媒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外国语文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小说范式与道德批判:评朱利安·巴恩斯的《结局的意义》被引量:13
2012年
朱利安·巴恩斯的《结局的意义》无论在标题上还是在创作原则上都借鉴弗兰克·克默德在《结局的意义:虚构理论研究》中提出的虚构作品理论,它不仅颠覆传统小说范式,而且也突破巴恩斯以往小说所确立的传统。该小说始于结局的记忆,也结束于结局的记忆;在焦虑式记忆中,对结局的推测不断地被颠覆。叙事者的道德选择从根本上决定过去事件的记忆或遗忘,影响了小说的叙事结构。因此,《结局的意义》不仅颠覆传统认识论和历史观,而且还质疑了技术道德,为处于后现代危机中的人类提供一种寻求生存意义的范式。
毛卫强
关键词:范式记忆道德
《爵士乐》中的内聚焦、不可靠叙述与历史书写被引量:2
2014年
在小说《爵士乐》中,托妮·莫里森通过把重复、即兴化的多重变奏等爵士音乐元素运用于小说文本的创作,探讨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从南方农村迁徙到北方城市的黑人所经历的迷失、挣扎和改变,并对种族歧视、历史书写等问题做出了反思。本文试图运用叙述聚焦、不可靠叙述和后现代历史元小说等理论,分析该小说如何运用转换型内聚焦、多重型内聚焦叙述模式消解叙述的权威性,以达到质疑"官方"历史的目的。
马风华毛卫强
关键词:《爵士乐》内聚焦不可靠叙述历史书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