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2003A032)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余前媛谌晓芳更多>>
- 相关机构:西昌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攀西地区桑树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作物的产量主要由叶片的光合性能决定,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对桑树来讲更是如此。为了研究提高桑叶产量的措施,自1999年以来,采用S形选株、棋盘式随机排列法,在攀西地区的西昌市、会东县、德昌县、米易县、普格县等县市,对不同种植模式的桑品种的光合特性作了系统研究,并对南叶一号桑园的群体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对不同产量类型桑园的留条方式、数量、单叶面积、单叶重、LAI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出在现有栽植条件下,要保证产量在45.0t/hm2以上,对于密植桑园,应每株留条7条,平均条长1.7m以上;对于中产、高产、丰产桑园,单叶重应分别达到20.4、20.6、22.3g以上,单叶面积春季应分别达到4.33、4.86、5.02cm2/(片·d),夏秋季节应分别达到3.16、3.50、3.65cm2/(片·d);较合理的LAI在春蚕五龄期应在10.5~11.98,夏蚕五龄期在6.29~7.44,秋蚕五龄期在9.68~11.0。
- 余前媛
- 关键词:桑树光合特性
- 攀西地区良桑种植模式比较分析
- 2007年
- 以攀西地区优良桑品种云桑2号为对象,对该地区主要的良桑种植模式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模式下云桑2号的生物学性状和丰产性状。结果:攀西地区自然气候条件优越,可因地制宜选择成片栽培、间作栽培和四边栽培的模式。
- 谌晓芳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