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CD4+T细胞及其共刺激分子(CSF)在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黄芩汤治疗该病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人工气候箱法造出湿热型体质,结合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建立湿热型UC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黄芩汤组及美沙拉嗪组,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CD4+T细胞,CD28,CD152,OX40T细胞亚型的表达及分布,通过图像数码采集系统及Image pro plus 6.0软件分析平均光密度,以检测各分子表达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大鼠结肠中CD4+T细胞、CD28,CD152,OX40等T细胞亚型升高(P<0.05),主要分布于黏膜下层及固有肌层;治疗后,黄芩汤和美沙拉嗪组大鼠结肠中CD4+T细胞,CD28,OX40T细胞亚型表达均下降(P<0.05),但CD15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且维持在模型组水平;黄芩汤组及美沙拉嗪组以上各分子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黄芩汤可能通过调节CD4+T细胞的CSF的表达含量从而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调节性T细胞(Tr细胞)功能的影响,从而探讨该方治疗该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辛辣饮食干预加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造出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采用大中小剂量黄芩汤、白头翁汤、柳氮磺吡啶(SASP)及生理盐水对模型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用实时PCR(Real-tim e 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Foxp3 mRN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TGF-β1及结肠组织Foxp3 mRNA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经干预后以上指标有不同程度回升,尤以黄芩汤中剂量组最为明显,疗效优于阳性对照药白头翁汤及SASP(P<0.05,P<0.01)。结论:黄芩汤可能通过上调以上指标而调节Tr细胞的功能,从而实现自身免疫调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