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08-33)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孙硕刘佩芳邹强王化马正华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化学镀
  • 2篇电镀
  • 2篇镀镍
  • 2篇化学镀镍
  • 2篇合金
  • 1篇导管
  • 1篇电沉积
  • 1篇电镀工艺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态增强成像
  • 1篇镀层
  • 1篇镀层耐蚀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栓塞
  • 1篇塑料
  • 1篇镍磷
  • 1篇镍磷合金

机构

  • 4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金...

作者

  • 4篇孙硕
  • 1篇迟松江
  • 1篇王化
  • 1篇董四清
  • 1篇邹强
  • 1篇严川伟
  • 1篇刘佩芳
  • 1篇石维
  • 1篇张有平
  • 1篇徐炳辉
  • 1篇洪文英
  • 1篇于心同
  • 1篇马正华
  • 1篇李永强
  • 1篇殷凯赢

传媒

  • 2篇材料保护
  • 1篇电镀与精饰
  • 1篇表面技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镁合金化学镀Ni-P合金和脉冲电镀Zn-Ni合金组合镀层被引量:1
2010年
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了化学镀镍-磷合金和脉冲电镀锌-镍合金组合镀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考察了镁合金化学镀N i-P合金和电镀锌-镍合金组合镀层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组合镀层表面均匀、致密、无明显缺陷。采用电化学测试系统对组合镀层进行了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测试。研究了镀层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在腐蚀介质中,电镀锌-镍合金层首先发生腐蚀,之后发生化学镀镍层的腐蚀,电镀锌-镍合金层不仅对化学镀镍底层的腐蚀起到机械保护作用,还作为牺牲阳极起到电化学保护作用,因此延缓了腐蚀介质对镁合金基体的腐蚀。
孙硕李永强董四清迟松江严川伟
关键词:镁合金化学镀脉冲电镀
ABS塑料化学镀镍之无钯活化工艺被引量:4
2010年
研制不使用金属钯活化的化学镀镍工艺能节约生产成本,取代硼氢化钠及甲醇活化工艺,有利于环保。为此,对ABS塑料表面化学镀镍提出了一种无钯活化工艺,即以NaH2PO2.H2O为还原剂,在ABS塑料上沉积活性镍,以此活性镍为活化中心,进行化学镀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ABS塑料表面化学活化的最佳工艺条件:60.00g/LNaH2PO2.H2O,0.02g/LNiSO4.6H2O,pH=10,温度75℃,时间60min。采用SEM等手段对镀层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使用次磷酸钠可以在塑料表面制取活性镍,进而有利于化学镀镍。
孙硕洪文英石维
关键词:化学镀镍无钯活化ABS塑料次磷酸钠正交试验
铝基化学镀镍浸镍前处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铝基表面欲获得结合力好的镀层,关键在于前处理工艺的选择。尽管浸锌法是目前研究较多、效果较好的前处理方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而浸镍法可以避免这些不足,有望取代浸锌法。较详细地阐述了浸镍法的原理及研究现状,并将文献中涉及的浸镍法分为活化浸镍、碱性预镀镍和二次浸镍。活化浸镍液中一般不含还原剂,主要通过置换反应生成一层具有催化作用的镍,进而促使化学镀过程中镍紧密均匀地沉积;碱性预镀镍则是通过含有还原剂的镍盐溶液,在铝基表面预化学镀上一薄层镍,其原理与化学镀镍相同。同时,对比分析了两种浸镍法及其组合处理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指出了浸镍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一,简化工艺,用一次浸镍法代替二次浸镍法;其二,无毒、低污染,研发出无氟浸镍液;其三,获得高性能,即优化浸镍液配方,使得镀层与基体结合强度更好。
孙硕宋贡生马正华
关键词:化学镀镍前处理
亚磷酸体系镍磷合金电镀工艺及影响镀层耐蚀性的主因素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弄清影响亚磷酸体系电镀镍磷合金层耐蚀性能的主因素,用极差法分析了各工艺参数的影响,采用SEM/EDAX考察了镍磷镀层的形貌、成分,采用电化学测试考察了镀层的耐蚀性,测定了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亚磷酸含量是影响镀层耐蚀性的主要因素,在240 g/L硫酸镍,45 g/L氯化镍3,0 g/L硼酸,30 g/L亚磷酸,电流密度5 A/dm2,温度40℃条件下所得镀层均匀,耐蚀性和结合力好。
徐炳辉孙硕殷凯赢张有平于心同
关键词:电沉积镍磷合金耐蚀性能影响因素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DWI和动态增强成像(DCEI)在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疗效中的作用。方法收集TACE前及TACE后4~6周接受常规MR、DWI及DCEI检查的HCC患者20例(39个病灶),比较TACE前后各病灶大小、ADC值、动脉期和门脉期相对强化率(rER)的差异,分析TACE后ADC值下降/升高与动脉期或门脉期rER升高/下降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TACE后病灶的直径[(6.61±3.22)cm]较TACE前[(6.26±3.17)cm]增大(P〈0.001),ADC值[(1.27±0.29)×10-3mm2/s]较TACE前[(1.17±0.30)×10-3mm2/s]升高(P=0.003)。动脉期rER(0.69±0.38)与TACE前(0.73±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5),门脉期rER(1.21±0.36)与TACE前(1.27±0.3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1)。TACE后病灶ADC值的下降/升高与动脉期rER的升高/下降不一致(P=0.001),与门脉期rER的升高/下降保持一致(P=0.118)。TACE后门脉期rER升高病灶的ADC值[(1.29±0.28)×10-3mm2/s]与TACE前[(1.24±0.21)×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TACE后门脉期rER下降病灶的ADC值[(1.26±0.30)×10-3mm2/s]较TACE前[(1.12±0.34)×10-3mm2/s]升高(P=0.004)。结论 HCC病灶的ADC值与其门脉期血流灌注存在一定的关系,可用于评价TACE治疗HCC的疗效。
王化邹强刘佩芳
关键词:肝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