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RK022)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杨卡更多>>
相关机构: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多中心
  • 2篇城市
  • 1篇拥堵
  • 1篇拥堵问题
  • 1篇人口集聚
  • 1篇中心性
  • 1篇自组织
  • 1篇系统论
  • 1篇京津
  • 1篇京津冀
  • 1篇空间基尼系数
  • 1篇空间自相关
  • 1篇基尼系数
  • 1篇多中心性
  • 1篇辩证
  • 1篇城市病
  • 1篇城市化
  • 1篇城市交通
  • 1篇城乡
  • 1篇城乡关系

机构

  • 6篇国际关系学院

作者

  • 6篇杨卡

传媒

  • 2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城市观察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北京人口分布格局与多中心性测度被引量:21
2015年
为了弄清北京大都市区的发展格局与趋势,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基尼系数、人口—空间基尼系数对大北京都市圈的人口空间格局、就业空间格局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和常住人口分布的Moran I分别为0.25和0.31,P值小于0.001,二者均呈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仍然呈显著的单中心聚集形态,外围中心并未形成强势的人口聚集热点,距离中心约40-60km处的西北、东北和西南方向上形成了三个冷点区域;外来人口热点集中在以月坛街道为中心、大约40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该区域基本覆盖了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的行政面积,海淀区、丰台区的东半部分,以及昌平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的靠近城市中心部分,冷点区域则更靠近边缘。对大北京的背景区域——京津冀都市圈的多中心性分析表明,该区域首位特征突出,多中心性不明显:该区域33.6%和35%的城镇人口与非农就业集中在北京,专业技术人员有60%聚集于北京和天津;专业技术人员中文学艺术工作人员和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工作人员的空间基尼系数最大,分别有79%和73%的人员聚集在北京,空间基尼系数达到0.36和0.29;科学研究人员的聚集也比较显著,空间基尼系数达到0.18,有60%以上汇聚北京;2000年以来整个区域的人口基尼系数逐年递增。因此,京津冀区域的发展应从三个层次着手:在北京行政区内培育新城热点,促进城市的多中心化发展;在京津冀重要交通廊道上推进轴线空间建设,保持集聚经济优势;在区域空间中促进新城镇建设,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网络。
杨卡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空间基尼系数大北京京津冀
“城中村”的空间演化与改造策略被引量:5
2015年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不断出现并构成特殊的城市空间,"城中村"里呈现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新时期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构建协调、融合的城乡关系,也对"城中村"的治理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中国"城中村"的空间演化呈现边缘聚集、空间剥夺凸显和空间生产剧烈的景象,因此,空间治理上宜采取分类改造的模式,尽可能基于村落原有的空间框架进行治理,约束城市增长方向,并通过人口、经济的逐级疏散来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
杨卡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关系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态势与空间治理对策被引量:1
2015年
交通拥堵一直是困扰大都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城市对交通拥堵的治理状况也是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21世纪以来,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猛增,中国大都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峻,在分析国外治理经验和中国交通问题态势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中心空间发展的治理对策。
杨卡
关键词:拥堵城市交通多中心
中国超大城市人口集聚态势及其机制研究——以北京、上海为例被引量:13
2014年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速度的不断加快,中国超大城市的人口发展呈现持续增长,主城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这种发展模式不仅给超大城市自身带来"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也制约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构建。研究表明,超大城市人口持续过度聚集的原因在于其吸引腹地广阔,城市中心区拥有吸引人气的商务、休闲和文化空间,其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益持续显现,以及地区收入差异长期存在和郊区新中心生活服务品质不高等;因此,在人口疏散时需顺应经济和人口迁移规律,重点增强外围新城的集聚力,促进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均等,推进"主城-新城-区域"的功能一体化发展。
杨卡
关键词:人口集聚
新城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理论、辩证与实践
2015年
近二三十年以来,全球大都市区的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转变,许多发达都市区都在朝着多中心格局演进。文章对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深入分析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历史辩证特征,重点探讨城市区域发展中多中心和一体化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现阶段多中心体系和新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解决集聚力不足、功能依赖和空间浪费的基本路径。
杨卡
基于自组织系统论的“城市病”本质、根源及其治理路径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城市病"产生于城市自组织过程中的非平衡态,具体表现为城市自组织系统的不协调。"城市病"的一般根源在于供需失衡、社会失衡和体制问题,关键性原因在于自组织涨落中人口过度、无序聚集,结构性原因在于城市系统的缺陷和失衡,系统外原因在于他组织作用中的政府失灵。治理"城市病"应充分发挥自组织力作用,协调城市子系统和外部区域环境,并增强政府等他组织力的影响。
杨卡
关键词:城市病系统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