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8B030301263)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邓婷芬李庆山许世林周铭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个核细胞绝对计数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结果及时机选择的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简捷判断恶性血液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机的方法。方法 37例次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的不同类型恶性血液病患者,以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采集前进行外周血白细胞(WBC)、单个核细胞(MNC)比例测定及其绝对计数,以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应用流式细胞术(FCM)监测CD34+细胞计数。结果采集产品的MNC中位数为1.76×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1.35×106/kg;MNC绝对计数是产品MNC和CD34+细胞总量的唯一相关指标,而外周血WBC计数和MNC比例与采集产品MNC和CD34+细胞总量无关。进一步分析提示MNC绝对计数达10×108/L单次采集效率提高,中位CD34+细胞采集量达1×106/kg以上,可作为启动采集的阈值。结论外周血MNC的绝对计数能快速、简便地动态监测外周造血干细胞的变化,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机的判断提供了一种快捷、经济的参考方法。
- 邓婷芬李庆山周铭
-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干细胞采集单个核细胞
- 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防治策略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常规预防方案干预下,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t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和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对1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非亲缘Allo-HSCT的回顾性分析,移植过程中均进行常规的HC、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和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预防。分析移植后HC发生的特点及与移植类型、其他临床特征的关系和防治效果。结果共8例发生HC(8/10),平均发病时间为26.88天,平均病程为19.3天;其中5例发生CMV感染同时合并aGVHD,1例仅出现aGVHD,另2例两者皆无。经治疗后7例完全缓解,1例死亡。结论非亲缘Allo-HSCT在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后,HC多为早期发生,程度较轻,治疗效果良好;其发病与供者类型、HLA的匹配程度、aGVHD和CMV感染密切相关。
- 邓婷芬李庆山许世林
- 关键词:出血性膀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