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420005)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罗国添徐庆兵郑生伟陈治希滕莉丽更多>>
- 相关机构:赣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更多>>
- L-苯丙氨酸尾式卟啉锌(Ⅱ)配合物合成与表征
- 2006年
- 用L-苯丙氨基酸和5-[对-(4-溴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合成了一种新型尾式卟啉及其锌(Ⅱ)配合物,并通过质谱、红外、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并研究了它们在4000~400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主要谱带进行了经验归属.
- 罗国添徐建平饶明益郑生伟
- 关键词:L-苯丙氨酸尾式卟啉锌配合物
- L-苯丙氨酸尾式双卟啉及其锌(Ⅱ)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性质研究
- <正>卟啉及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由于具有独特和结构和特有的性能,它在光动力学疗法、催化氧化、电致发光、模拟酶、抗肿瘤作用等领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使得卟啉衍生物的研究非常活跃。尾
- 罗国添饶明益薛珺滕莉丽
- 关键词:L-苯丙氨酸卟啉
- 文献传递
- 烷基桥联双卟啉及其铜(Ⅱ)、锌(Ⅱ)配合物的合成与光热性质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以吡咯、取代苯甲醛、1,4-二溴丁烷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以柔性烷基连接体共价键连双卟啉及其铜(Ⅱ)、锌(Ⅱ)配合物.通过FT-IR,FAB-MS,1H NMR,UV-vis和元素分析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能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烷基桥联双卟啉及其配合物在可见光的中红光区(650~710 nm)有强烈的荧光发射;同时,烷基桥连双卟啉配合物的热稳定性与配体相比明显增大,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
- 罗国添陈治希郑生伟余建平
- 关键词:双卟啉金属卟啉
- 赣南脐橙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赣南脐橙鲜花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共分离出40多个峰,鉴定出了其中35种化合物。挥发油主要成分是3,7-二甲基-1,6-己二烯-3-醇(质量分数20.16%,以下均为质量分数)、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12.75%)、3,7,11-三甲基-2,6,10-十二碳三烯-1-醇(9.63%)、吲哚(5.34%)、2-氨基苯甲酸甲酯(3.81%)、二十三烷(3.58%)、4-亚甲基-1-(1-甲基乙基)-双环[3,1,0]己烷(3.49%)、(R)-1,4-二甲基-3-环己烯-1-醇(3.48%),所鉴定的成分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4.58%。
- 林燕王科军罗国添余建平
- 关键词:挥发油蒸馏萃取
- 新型光敏剂——系列尾式卟啉二肽的合成与光学性质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以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叔丁氧羰基(Boc)保护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了系列新型尾式氨基酸卟啉和尾式卟啉二肽,用核磁、质谱及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系列尾式卟啉二肽产率高达94%以上,在可见光的红光部分有强烈的荧光发射.
- 罗国添徐庆兵陈治希滕莉丽
- 关键词:光学性质
- 5-[对-(4-甲基亚苄基亚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被引量:2
- 2008年
- 以吡咯、苯甲醛为原料,经过硝化、还原、缩合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5-[对-(4-甲基亚苄基亚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铜(Ⅱ)配合物,通过FT-IR、UV-vis、FAB-MS及1H 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化合物的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其最大发光波长为650nm,位于可见光中的红光区;化合物在空气中初始分解温度为70℃。
- 郑生伟罗国添徐庆兵
- 关键词:卟啉席夫碱
- 新型卟啉-席夫碱铜(Ⅱ)/锌(Ⅱ)配合物的合成与光热性能被引量:7
- 2008年
- 以吡咯、取代苯甲醛等为原料合成了5-(对-亚苄基亚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铜(Ⅱ)/锌(Ⅱ)配合物和5-[对-(4-硝基亚苄基亚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铜(Ⅱ)/锌(Ⅱ)配合物.通过FTIR,UV-Vis,1HNMR,FAB-MS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能及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合成配合物的最大发光波长为600nm,位于可见光中的红光区;化合物在空气中的初始分解温度为70℃.
- 罗国添郑生伟徐庆兵
- 关键词:卟啉希夫碱晶体
- 新型L-苯丙氨酸桥联双卟啉的合成与光谱表征
- 2011年
- 用L-苯丙氨酸和5-[对-(4-溴丁氧基、己氧基、辛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合成3种新型L-苯丙氨酸桥联双卟啉,并通过质谱、1H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并研究了它们在4000~400 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主要谱带进行了经验归属。
- 罗国添陈治希饶明益薛珺滕莉丽
- 关键词:L-苯丙氨酸双卟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