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GB06C20301)
-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绪军刘丙友王亚娟杨亚娟更多>>
-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黑土区主要水土保持林现状及其功能评价被引量:2
- 2012年
- 近年来国家对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分重视,水土保持林业措施体系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区域植被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正逐步向良性循环转化。通过对黑龙江省10县(市)水土保持林情况调查,分析当前黑土区水土保持林现状及其功能,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水土保持林建设的建议。
- 景国臣刘丙友刘绪军荣建东
- 关键词:水土保持林功能评价黑土区
- 东北黑土区冻融作用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被引量:38
- 2008年
- 地球上受冻融作用的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70%,在我国,受冻融作用的面积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98%。冻融作用对土壤水分、密度、有机质和土壤的机械组成等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东北典型黑土区,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研究冻融作用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冻融作用使土壤水分由土水势高的下部向土水势低的上部迁移,增加了土壤冻结层的含水量;土壤水分迁移使得下部未冻结层的土壤含水量降低,其降低程度受下部土壤含水量和浅层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冻结过程中土壤水分迁移导致土壤膨胀变形,而土壤的膨胀变形是发生土壤冻融侵蚀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冻融侵蚀防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景国臣任宪平刘绪军刘丙友张丽华杨亚娟王亚娟
- 关键词:土壤水分冻融侵蚀冻融作用东北黑土区
- 典型黑土区主要水保树种土壤水文效应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对典型黑土区的主要水土保持树种林下枯枝落叶层、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造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减小容重增大,未造林地无明显变化,白皮柳林下平均土壤容重最小,总孔隙度最大,改良土壤效果最明显,依次为长白落叶松、小黑杨、樟子松;各树种土壤渗透性能均好于未造林地,其中白皮柳土壤渗透性能最好;营造水土保持林可有效增加土壤蓄水、透水能力,各树种土壤水文效应综合评价结果是白皮柳和长白落叶松优于小黑杨和樟子松。
- 刘丙友苗润吉景国臣王亚娟
- 关键词:土壤水文效应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
- 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林冠层截留降雨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通过对黑土区主要水土保持林冠层截留降雨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林冠层截留量与降雨量关系密切,在显著性水平0.01下,R^2为0.636~0.837;而与最大30 min降雨强度和最大1 h降雨强度微弱相关。不同林分冠层截留率平均为27.02%,大小排序为:樟子松与落叶松混交林>樟子松纯林>落叶松纯林>樟子松与杨树混交林>白皮柳纯林>杨树纯林,总体表现为混交林>纯林,针叶林>阔叶林。建议在黑土区水土保持林配置上提高混交林和针叶林比例,适当配置适应当地生长的阔叶树种。
- 景国臣陈棣
- 关键词:典型黑土区林冠层截留率
- 东北黑土区各类水保林蓄水能力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针对黑土区主要水土保持林类型,选择落叶松纯林、樟子松纯林、白皮柳纯林、杨树纯林、樟子松与落叶松混交林、樟子松与杨树混交林6种林分进行林下枯落物层、林下土壤层蓄水能力和林下土壤入渗性能、孔隙度的试验和测定,研究不同林分改良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通过试验分析表明:6种林分枯落物层蓄水率为1.3~2.5倍,枯枝落叶数量多且枯落物比表面积大的落叶松和白皮柳枯落物层蓄水能力最强;针叶林及其混交林土壤层蓄水量最大;混交林改良土壤效果最好,林下土壤入渗能力高于纯林,毛管孔隙度大于纯林。建议在黑土区水土保持林建设中,根据立地条件,以混交林和针叶纯林为主。
- 景国臣王亚娟刘绪军刘丙友
- 关键词:植被水土保持林蓄水能力东北黑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