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200433116)

作品数:5 被引量:102H指数:4
相关作者:蒋志刚初红军黄艳时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阿勒泰地区林业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鹅喉羚
  • 3篇蒙古野驴
  • 3篇卡拉麦里山
  • 2篇GAZELL...
  • 1篇营养生态
  • 1篇营养生态位
  • 1篇有蹄类
  • 1篇生态位
  • 1篇食物重叠
  • 1篇盘羊
  • 1篇普氏野马
  • 1篇卧息地
  • 1篇夏季
  • 1篇家畜
  • 1篇PRZEWA...
  • 1篇EQUUS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阿勒泰地区林...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初红军
  • 4篇蒋志刚
  • 1篇时坤
  • 1篇黄艳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兽类学报
  • 1篇Curren...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Zoolog...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重引入普氏野马、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的秋季营养生态位被引量:3
2011年
2009年秋季在新疆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乔木西拜,系统采集了重引入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蒙古野驴(E.hemionus)和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的新鲜粪便,运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三者的秋季食性及其食物生态位。结果显示:普氏野马、鹅喉羚和蒙古野驴采食的植物种类基本相似,但在食谱中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针茅属植物是3个物种的主要采食种类,在食谱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3.63%,49.00%和44.65%。普氏野马、鹅喉羚和蒙古野驴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634,0.619和0.539。普氏野马和鹅喉羚,普氏野马和蒙古野驴,鹅喉羚和蒙古野驴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值分别为0.980,0.986和0.962,3个物种间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为0.477,三者之间存在很高的食物资源利用的相似性。
黄艳初红军兰文旭时坤陶永善邵长亮
关键词:营养生态位
鹅喉羚夏季和冬季卧息地选择被引量:21
2009年
2007年夏季(6—8月)及冬季(11—2008年1月),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研究了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 sairensis)的卧息生境选择。夏季测定了49个卧迹样方,36个对照样方;冬季测定了75个卧迹样方,75个对照样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鹅喉羚夏季主要选择平滩、下坡位,海拔910m以上、与水源距离较远、远离道路、远离居民点、高隐蔽级、中低植被密度和中高草本密度的区域作为卧息地;而冬季鹅喉羚主要选择山坡、阳坡和半阴半阳坡、中上坡位和下坡位、900—1000m的高度范围、离道路501—1000m以及大于2000m的距离、靠近居民点、中低隐蔽级、中等雪深(1.1—3cm)、中高植被密度和中高草本密度的区域作为卧息地。主成分分析表明,鹅喉羚夏季卧息样方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6.57%,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卧迹样方的植物密度、草本密度、针茅(Stipaspp.)密度、至最近居民点距离、至永久水源最近距离和海拔的影响。冬季鹅喉羚卧息样方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3.88%,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卧迹样方的植物密度、草本密度、针茅密度和坡度的影响。
初红军蒋志刚蒋峰葛炎陶永善李斌
关键词:鹅喉羚卡拉麦里山
阿尔泰山南部科克森山和卡拉麦里山盘羊冬季卧息地的选择被引量:22
2009年
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在阿尔泰山南部科克森山和卡拉麦里山采用样线法研究了盘羊冬季卧息地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两地区的盘羊对冬季卧息地的利用均有选择性,两地区盘羊偏好利用山坡做卧息地,避免选择山沟和平滩卧息;偏好位于半阴和半阳坡的卧息地,避免利用阴坡,对阳坡随机利用;偏好位于上坡位和中坡位的卧息地,对下坡位则为随机利用。通过与对照样方比较,科克森山和卡拉麦里山盘羊冬季卧息地均以植物科数多、植物种数多、植物密度高、灌木株数小、驼绒藜株数少、接近隐蔽物、隐蔽级高和雪覆盖浅为主要特征。在科克森山,盘羊通常选择坡度大、雪覆盖浅的位置作为其卧息地。在卡拉麦里山盘羊通常选择坡度大的地方作为其卧息地。科克森山和卡拉麦里山盘羊卧息地变量前6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分别达到了80.75%和82.58%,较好地反映了盘羊卧息地的生境特征。科克森山和卡拉麦里山盘羊卧息地第1主成分贡献率分别达到了23.04%和24.33%。在两地区,植物科数、植物种数、灌木种数、雪深和坡度5个因子的载荷系数均为正值,具有较大的作用。其余5个主成分中隐蔽级、海拔、距水源距离和距居民点距离也很重要。
初红军蒋志刚戚英杰陶永善李斌
关键词:盘羊卧息地卡拉麦里山
蒙古野驴、鹅喉羚和家畜的食物重叠被引量:33
2008年
采用粪样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蒙古野驴、鹅喉羚及家羊、家马和家骆驼3种家养有蹄类春季、秋季和冬季食性组成及食物生态位。结果发现:(1)蒙古野驴、鹅喉羚和家畜主要采食针茅、驼绒藜、蒿和梭梭,但是,它们采食的植物科数和种数都不相同,各植物种类在食谱中所占的比例不同;(2)各个季节有蹄类动物两两之间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均在0.8以上,最低为0.832(冬季鹅喉羚和家马),最高达到0.986(秋季蒙古野驴和家羊;秋季家马和家羊),五种有蹄类之间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也达到了0.3以上。表明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上述野生动物及季节性进入该自然保护区的家畜之间均存在食物竞争;冬季积雪深,食物短缺,荒漠有蹄类易因冻饿及疾病等造成死亡。因此,应采取限制秋冬季进入该自然保护区,家畜数量及调整放牧区域等保护管理措施,对该区域荒漠有蹄类动物实施有效保护。
初红军蒋志刚兰文旭王臣陶永善蒋峰
关键词:蒙古野驴鹅喉羚食物重叠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种群密度和数量被引量:45
2009年
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采用截线取样法调查了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和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 sairensis)的种群密度。蒙古野驴野外调查样线总长6,696.4km,发现7,758匹蒙古野驴;鹅喉羚样线总长8,428.84km,发现8,586头鹅喉羚。采用Distance5.0估算了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的密度和遇见率。从春季到秋季,蒙古野驴遇见率在0.058-0.092匹/km之间变化,而鹅喉羚遇见率则在0.096-0.342头/km之间变化。春季蒙古野驴种群密度为0.55±0.20匹/km2(平均数±标准差,下同),夏季为0.60±0.13匹/km2,秋季为0.78±0.19匹/km2和冬季为0.54±0.14匹/km2。蒙古野驴适宜栖息面积5,800km2。春季到冬季,蒙古野驴种群数量在3,379到5,318匹之间变化。鹅喉羚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种群密度分别为1.14±0.18头/km2,0.95±0.12头/km2,1.08±0.18头/km2和1.54±0.31头/km2。该保护区的鹅喉羚冬季和春季适宜栖息面积均为10,000km2,夏季为12,000km2,秋季为15,000km2。估算该区域春季鹅喉羚数量为14,286头,夏季为6,628头,秋季为8,337头,冬季为19,677头。本研究的结果将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和鹅喉羚长期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初红军蒋志刚葛炎蒋峰陶永善王臣
关键词:EQUUSGAZELL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