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501A10)

作品数:19 被引量:330H指数:11
相关作者:郁志芳钱骅张卫明赵伯涛夏志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浙江万里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宁波市博士基金中国-匈牙利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褐变
  • 4篇多酚
  • 4篇多酚氧化
  • 4篇多酚氧化酶
  • 4篇贮藏
  • 4篇鲜切
  • 4篇酶促
  • 4篇酶促褐变
  • 4篇保鲜
  • 3篇芦蒿
  • 2篇野菜
  • 2篇真空预冷
  • 2篇失水率
  • 2篇气调
  • 2篇贮藏品质
  • 2篇蒌蒿
  • 2篇鲜切甘薯
  • 2篇鲜切芋艿
  • 2篇冷藏
  • 2篇苯丙氨酸解氨...

机构

  • 11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南京野生植物...
  • 4篇浙江万里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赵伯涛
  • 7篇张卫明
  • 7篇钱骅
  • 7篇郁志芳
  • 4篇夏志华
  • 4篇陆胜民
  • 4篇陆兆新
  • 3篇康若祎
  • 2篇徐亚光
  • 2篇郑永华
  • 2篇张兰
  • 2篇彭贵霞
  • 2篇苏新国
  • 2篇冯磊
  • 2篇梁东妮
  • 2篇潘磊庆
  • 2篇屠康
  • 2篇汪峰
  • 1篇杜传来
  • 1篇潘秀娟

传媒

  • 6篇食品科学
  • 3篇中国野生植物...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食品科技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粮油加工与食...
  • 1篇植物生理与分...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现代商贸工业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0篇2003
  • 2篇200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鲜切芋艿褐变特性研究被引量:19
2005年
以两种芋艿品种(江苏昆山产和山东威海产)为材料,研究了4℃贮藏下芋艿色差L*a*b*值、还原糖和抗坏血酸含量、褐变潜力、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等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褐变是影响鲜切芋艿品质的主要因素,可通过L*a*b*来反映;多酚氧化酶是参与芋艿褐变的主要酶;高含量的还原糖和抗坏血酸有利于抑制褐变。通过对两个品种芋艿褐变特性的比较,发现威海产芋艿是较适合于鲜切生产的一个品种。
王佳宏郁志芳陆胜民杜传来周娴
关键词:鲜切芋艿褐变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
鲜切山药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被引量:77
2003年
本文研究了鲜切山药在贮藏期间BD及有关成分的变化,分析测定了鲜切山药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利用薄层层析、HPLC及紫外吸收光谱鉴定引起酶促褐变的主要底物。结果表明:鲜切山药在贮藏过程中PPO活性和游离酚含量呈同步性变化且达显著相关(r=0.9964),表明褐变主要是酚类发生的酶促氧化。鲜切山药PPO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反应pH为5.0和6.8;PPO与不同底物结合能力的强弱依次为绿原酸>儿茶酚>酪氨酸>焦性没食子酸>愈创木酚>苯酚;化学抑制剂NaHSO3、EDTA-2Na、Zn(Ac)2、CA、VC、L-Cys、NaCl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以NaHSO3的抑制作用明显;引起酶促褐变的主要底物是绿原酸。
郁志芳彭贵霞夏志华康若祎
关键词:贮藏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游离酚果蔬
芦蒿采后处理及环境因素与生理生化变化的关系被引量:4
2003年
本文研究了芦蒿的呼吸、蒸腾、酶促褐变等生理生化特性及采后处理和环境因素对其变化的影响 ,为芦蒿贮藏保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钱骅赵伯涛张卫明黄晓德
关键词:芦蒿采后处理环境因素蒸腾酶促褐变
蒲菜气调保鲜贮藏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研究气调包装对贮藏过程中的蒲菜的营养成分(Vc、粗纤维、总酸、总糖等)的含量变化及外观变化的影响,提出适合蒲菜气调保鲜的包装材料和气体配比。结果表明:气体比例为5%O2∶10%CO2∶85%N2,选用T5保鲜袋,在低温下可保鲜3周,可比对照组延长保鲜期1周。
赵伯涛钱骅黄晓德张卫明
关键词:蒲菜气调保鲜营养成分
加工和贮藏工艺对最少化加工毛笋外观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03年
通过对最少化加工毛笋在贮藏过程中的外观品质的研究 ,探讨了工艺条件对最少化加工毛笋贮藏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毛笋切分越小 ,贮藏品质越差 ;钝刀的切割效果较好 ;0 .0 4 mm PE袋包装能明显减轻最少化加工毛笋在 4℃贮藏过程中的褐变 ,其货架期达 15 d左右 ;3~ 5 min的离心 (70 0 r/ min)脱水能较好保持最少化加工毛笋的水分 ;经 1.5 %壳聚糖涂膜处理的最少化加工毛笋在 4℃下 ,贮藏 18d后仍具有良好的感观。经过对最少化加工毛笋的货架期进行综合评分 ,切割条件、脱水速度、包装方式、贮藏温度对最少化加工毛笋的货架期有重要的影响。
徐亚光陆胜民王群梁东妮郁志芳
关键词:褐变指数失水率贮藏品质
热处理对食荚豌豆贮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5
2003年
为探索热处理对食荚豌豆保鲜的效果 ,实验研究了 4 0℃ 2 0 min、4 0℃ 4 0 min和 5 0℃ 2 0 min热水处理对食荚豌豆在 1℃贮藏期间主要生理和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 4 0℃ 2 0 min和 4 0 min热水处理不仅可有效降低食荚豌豆腐烂的发生 ,同时还可显著抑制豆荚的呼吸强度和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 (POD)及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活性 ,抑制豆荚丙二醛 (MDA)和木质素含量的上升及叶绿素和维生素 C含量的下降 ,从而起到延缓豆荚衰老和品质下降的作用 ,因而在食荚豌豆保鲜中具较好应用前景。 5 0℃ 2 0 min热水处理对延缓食荚豌豆衰老和保持品质无明显作用。
汪峰郑永华苏新国张兰冯磊陆兆新
关键词:食荚豌豆贮藏
热烫、温度及包装对鲜切芋艿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对影响鲜切芋艿品质及货架期的主要因素热烫、贮藏温度和包装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热烫不利于贮藏;4℃为鲜切芋艿的最佳贮藏温度;真空包装对延长鲜切芋艿的货架期有明显效果。
梁东妮郁志芳陆胜民
关键词:热烫温度鲜切芋艿货架期
鲜切甘薯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被引量:81
2005年
鲜切甘薯中的酚类物质以游离酚(FP)为主,占总酚(TP)的90%左右。贮藏过程中FP和TP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其比值(FP/TP)稍有增加。鲜切甘薯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切分后有所增加至第3d达最大而后下降直到贮藏结束,与TP和FP的变化呈同步性,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则基本保持不变。鲜切甘薯PPO的最适反应温度为15.2℃,且在该温度下较为稳定,另在50℃处有一肩峰。PPO的最适pH值为4.4,pH4.0以下或者8.5以上PPO活性迅速下降。NaHSO3、CA、EDTA-2Na和VC对鲜切甘薯PPO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甘薯PPO对不同底物的酚类物质亲和力依次为儿茶酚>焦性没食子酸>绿原酸>酪氨酸>苯酚>愈创木酚。鲜切甘薯中主要的酚类物质和酶促褐变底物为绿原酸。
郁志芳夏志华陆兆新
关键词:甘薯酶促褐变
臭氧水处理对芹菜保鲜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3
2004年
对芹菜进行臭氧水处理,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臭氧含量。然后,将研究用的芹菜分成非臭氧水处理非包装组、臭氧水处理非包装组、非臭氧水处理包装组、臭氧水处理包装组这4组进行低温储藏。在贮藏期内,每隔7d对其颜色、失水率、黄化率、呼吸强度、维生素C含量、过氧化物酶活力这6个指标进行测定,研究臭氧水对芹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水处理后能够有效降低芹菜的失水率、黄化率,抑制呼吸强度,起到延长芹菜贮藏期的作用。
潘磊庆屠康贾明敏陆兆新
关键词:芹菜臭氧失水率
热激处理对冷藏蚕豆种子褐变和有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03年
研究了 4 5℃ 30、6 0和 12 0s短期热激处理对蚕豆种子在 1℃贮藏期间褐变和有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 4 5℃ 6 0s热激处理可显著降低蚕豆在冷藏期间的呼吸强度、PPO和PAL活性 ,抑制MDA和总酚含量及褐变度的上升 ,延缓叶绿素和Vc含量的下降 ,从而起到延缓衰老和保持品质的作用。 4 5℃热处理 12 0s使 2周后MDA含量和褐变度上升及Vc含量下降较快 ,这可能是由于组织受到了热伤害造成的。
张兰郑永华汪峰冯磊苏新国
关键词:热激处理褐变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