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012805)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5
相关作者:韩栋李春峰于海平毛小南洪权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6篇合金
  • 3篇钛合金
  • 3篇磁脉冲
  • 2篇织构
  • 2篇热稳定
  • 2篇热稳定性
  • 2篇铝合金
  • 2篇接头
  • 2篇拉拔
  • 2篇激光
  • 2篇激光冲击
  • 2篇焊接接头
  • 2篇
  • 1篇弹带
  • 1篇低倍组织
  • 1篇电磁铆接
  • 1篇电压
  • 1篇形貌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异种金属

机构

  • 7篇西北有色金属...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首都航天机械...
  • 1篇上海宝钢工业...
  • 1篇西安诺博尔稀...

作者

  • 5篇于海平
  • 5篇李春峰
  • 5篇韩栋
  • 4篇毛小南
  • 3篇洪权
  • 2篇杨英丽
  • 2篇雷文光
  • 2篇贾蔚菊
  • 2篇赵恒章
  • 2篇郭荻子
  • 2篇赵岩
  • 2篇邢健
  • 2篇张永强
  • 2篇张旭
  • 1篇赵志学
  • 1篇赵永庆
  • 1篇郭萍
  • 1篇李磊
  • 1篇郭鸿镇
  • 1篇乔博

传媒

  • 4篇钛工业进展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锻压技术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兵器材料科学...
  • 1篇航天制造技术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i-2Al-2.5Zr合金焊丝低倍组织坑痕形貌形成原因分析
2015年
Ti-2Al-2.5Zr合金焊丝的低倍组织中普遍存在细小坑痕形貌。为判定焊丝坑痕的缺陷性质,通过对显微组织和能谱成分的综合分析,初步判断钛合金焊丝低倍组织中出现的细小坑痕为金相腐蚀造成的腐蚀坑,再通过观察不同腐蚀时间的显微组织发现坑痕直径随着金相腐蚀时间增加而不断变大,从而验证了低倍坑痕为金相检验过程中的点腐蚀所致。Ti-2Al-2.5Zr合金铸锭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微区成分的差异,加上热加工过程中动态再结晶对成分的再分配效应,引发了材料局部微区成分及组织不均匀,这是金相腐蚀后呈现坑痕形貌的原因。由此可见,低倍组织中的腐蚀坑痕不属于冶金缺陷,不会影响钛合金焊丝的整体冶金质量和性能水平。
韩栋李磊毛小南赵永庆洪权
拉拔工艺对TA2管材织构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本实验成功将拉拔工艺应用于TA2管材的制备,同时应用不同锥角组合对TA2管材进行拉拔,对比了不同锥角组合对TA2管材的显微组织及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态拉拔管材表现为径向织构,且部分晶粒的(0002)基面法相同管材的宏观轴向(AD)平行;微观的晶粒取向对管材宏观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单道次拉拔工艺制备的TA2管材其晶粒取向同轧制工艺制备的TA2管材存在明显差异。
邢健陈昊杨英丽郭荻子
关键词:拉拔织构
两种Ti-Al-Sn-Zr-Mo-Si系近α型钛合金的性能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以具有典型组织状态的Ti60和Ti834两种近α型钛合金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这两种合金600℃×100 h热暴露前后的室温拉伸性能以及这两种合金经激光冲击强化后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Ti60合金的室温拉伸强度明显高于Ti834合金,而塑性相对较低;经600℃×100 h高温热暴露以后,Ti60和Ti834合金的强度变化均不大,而塑性均急剧降低;激光冲击处理后再经热暴露,Ti60合金和Ti834合金的塑性均进一步降低,可见激光冲击处理对近α型高温钛合金的热稳定性能是不利的。
贾蔚菊赵恒章韩栋洪权毛小南
关键词:热稳定性能激光冲击
常见的钛合金热变形本构模型分析及未来发展被引量:7
2014年
概括总结了钛合金热变形本构模型的三种建立途径,分别介绍了并联概率模型、多项式模型、Arrhenius方程、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本构模型、Johnson-Cook模型、Zerrilli-Armstrong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钛合金本构模型的建立方法、优缺点以及应用现状。结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宏观变形行为建立本构模型,统一本构模型建立方法及模型形式,依据具体实验条件修正本构模型,建立精确高效的计算系统将成为钛合金本构模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韩栋张永强雷文光毛小南
关键词:钛合金热变形流变应力本构模型
铝合金-碳钢管的磁脉冲变形连接(英文)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带集磁器线圈装置对3A21铝合金20钢管件进行磁脉冲连接,并对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测试和观察。结果表明,在电压为15kV、径向间隙为1.2~1.4mm和搭接区锥角为3°~7°的条件下可获得冶金连接接头。连接接头由宽度不均匀的过渡区、两母材及其与母材连接的界面构成。连接界面呈微波状形貌,过渡区发生基体元素Fe和Al的互扩散。过渡区由FeAl金属间化合物构成,并存在微裂纹和微孔洞等缺陷;其显微硬度明显高于邻近母材的显微硬度。
于海平徐志丹江洪伟赵志学李春峰
关键词:异种金属
铜弹带磁脉冲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被引量:1
2015年
进行T2铜弹带与50#钢弹体磁脉冲焊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冶金连接接头呈波状界面,波长和幅值分别约为60、30μm,没有泛铁现象发生;接头的轴向和环向压剪强度为91 MPa和132.37 MPa,显著高于铜环母材的初始屈服强度;接头扭转和密封性测试破坏均发生在较弱母材——T2铜环,对应最大承载能力分别为84.36 N·m和18 MPa。
于海平赵岩李春峰
关键词:力学性能
TA2管材织构及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对比研究了轧制与轧制加拉拔两种加工工艺制备TA2管材的显微组织、变形织构与再结晶织构、拉伸性能及扩口、压扁等工艺性能,同时分析了织构对管材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态轧制加拉拔管材和轧制管材均表现为径向织构和周向织构相结合的复合织构;退火态管材试样表现为径向织构。径向织构可以显著提高管材的力学性能,而对管材扩口、压扁性能影响不大。
邢健巨建辉杨英丽郭荻子杨义
关键词:拉拔织构
TC18钛合金热加工图构建、分析及有效性验证被引量:7
2015年
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建立了TC18钛合金的热加工图,分析了能量耗散率、非稳定参数和热加工图随应变速率、变形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800—900℃范围内,应变速率对TC18钛合金的热变形能量分配影响较为显著。不同应变下的能量耗散率峰值对应的变形工艺参数均为变形温度800-820℃、应变速率5×10^-41×10^-3s^-1,该参数即为TC18钛合金等温压缩变形的最佳工艺参数范围。随着应变增大,820℃/1×10^-2s^-1附近的非稳定变形区域逐渐缩小,当应变达到0.3时消失;而(860-900)℃/(1~10)s^-1的非稳定区随应变增大而逐渐扩大,并向低温区域扩展。
张永强郭鸿镇雷文光韩栋毛小南
关键词:TC18钛合金高温塑性变形热加工图
激光冲击强化近α钛合金的热稳定性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激光冲击强化工艺对近α型Ti834高温合金进行了表面处理,研究了激光冲击前后合金在600℃×100h的热稳定性和微观组织特征,并采用扫描电镜法分析了合金在不同状态下的拉伸断口特征。结果表明,合金经毛坯热暴露后,强度略有提高,而塑性变化不大;而经试样热暴露后,合金强度略有降低,塑性降低幅度较大。激光冲击处理使试样热暴露后的合金强度提高,而塑性进一步降低。在激光冲击处理过程中,合金表面晶体缺陷的形成是导致合金塑性进一步降低的主要原因。
贾蔚菊刘海涛赵恒章韩栋乔博洪权郭萍
关键词:近Α钛合金激光冲击强化热暴露
紫铜-碳钢磁脉冲焊接接头界面形貌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为探索紫铜-碳钢磁脉冲焊接(MPW)接头界面形貌等微观特征,本文进行了T2紫铜管和50#钢管的磁脉冲焊接试验,在电压11 k V、径向间隙2.2 mm、重叠面积比3/4的条件下,获得了T2铜管-50#钢管冶金连接接头.通过光学金相、SEM/EDS、显微硬度和纳米压痕试验,重点研究了接头界面形貌、基体元素扩散和硬度分布.结果表明:接头由未焊合区、波状界面结合区、平直界面结合区等特征区域构成,连接区长度达到5 mm;波状结合区界面波长约为60μm,波峰幅值高约20μm;平直界面结合区基体元素扩散区(过渡区)宽度约2μm,而在波状界面结合区,扩散区宽度可达6μm;接头铜侧硬度相对初始值提高50%,最高硬度值出现在靠近界面的50号钢侧,而界面硬度介于两种母材之间.
于海平范治松赵岩李春峰
关键词:界面形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