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2335)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慧梁刘庆鑫陈利萍张建平杨勇勋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广东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学成
  • 2篇羟基
  • 2篇化学成分
  • 1篇单萜苷
  • 1篇对映
  • 1篇对映异构
  • 1篇对映异构体
  • 1篇鸦胆子
  • 1篇异构体
  • 1篇中黄
  • 1篇水溶
  • 1篇水溶性
  • 1篇天名精
  • 1篇内酯
  • 1篇萜类
  • 1篇缬草
  • 1篇木脂素
  • 1篇木脂素苷
  • 1篇宽叶缬草
  • 1篇化学成分研究

机构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李慧梁
  • 3篇刘庆鑫
  • 2篇杨勇勋
  • 2篇张建平
  • 2篇陈利萍
  • 1篇韩竹箴
  • 1篇管淑玉
  • 1篇张卫东
  • 1篇韩伟
  • 1篇胡贤卿
  • 1篇王群

传媒

  • 3篇中草药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花金挖耳中单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大花金挖耳Carpesium macrocephal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花金挖耳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百里香酚类单萜,分别鉴定为(Z)-10-异丁酰氧基-9-氯-8,9-二羟基百里香酚(1)、9-异丁酰氧基-7,8-环氧-百里香酚异丁酸酯(2)、8-羟基-9-异丁酰氧基-10(2)-甲基丁酰氧基百里香酚(3)、8,10-二羟基-9-异丁酰氧基百里香酚(4)、10-异丁酰氧基-8,9-二羟基百里香酚(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大花金挖耳素;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张建平杨勇勋刘庆鑫陈利萍李慧梁
关键词:大花金挖耳
青江藤中黄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产自云南的青江藤Celastrus hindsii茎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薄层制备色谱等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青江藤茎枝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黄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7,3′-二甲氧基-6,4′-二羟基黄烷(1)、6,7,3′-三甲氧基-4′-羟基黄烷(2)、6,7-二甲氧基-3′,4′-二羟基黄烷(3)、(2S)-7,3′-二甲氧基-4′-羟基黄烷(4)。结论化合物1-3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并首次获得X-ray数据,分别命名为青江藤烷A、青江藤烷B、青江藤烷C;其中化合物2和3分别为1对对映异构体,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胡贤卿刘庆鑫李慧梁韩伟
关键词:对映异构体
鸦胆子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研究鸦胆子Brucea javanica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色谱、ODS、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鸦胆子种子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苦木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鸦胆子内酯W(1)、yadanziolide A(2)、鸦胆子苦素D(3)、鸦胆子苦素E(4)、javanicolide A(5)。结论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
王群杨勇勋刘庆鑫张建平陈利萍李慧梁管淑玉
关键词:鸦胆子
Two new cyclic bisbibenzyl derivatives from Hebertus dicranus
2016年
In the present study, two new cyclic bisbibenzyls(1, 2) co-occuring with a known compound, isoplagiochins C(3) were isolated from Hebertus dicranus. The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mainly by extensive 1D and 2D NMR experiments, and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of 1 and 2 were established by the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um. Furthermore, all these three rare compounds were tested in vitro for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the growth of human cancer cell lines(A549, HCT116, MDA-MB-231, and BEL7404) by the MTT assay, and compound 2 exhibited moderately inhibitory activity with IC50 values ranging from 13.89 to 31.62 ?mol·L-1. In conclusion, our results provided a basi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and modification of these compounds for cancer therapy.
XU Chang-LongWANG Jin-XinLI Hui-Liang
宽叶缬草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研究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inn.var.latiofolia Miq.)根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对宽叶缬草根的水溶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1D核磁共振光谱(NMR)、2DNMR等方法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结论从宽叶缬草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甘西鼠尾甲苷A(1)、当归棱子芹醇葡萄糖苷(2)、(-)-当归棱子芹醇-2-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3)、6-羟基-7-羟甲基-4-亚甲基六氢环戊骈吡喃-1(3H)-酮(4)、缬草苷A(5)、双四氢呋喃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松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7)、小蜡苷Ⅰ(8)、青木香苷A(9)、(+)-1-羟基松脂酚-1-O-β-D-葡萄糖苷(10)、(+)-松脂酚-4,4′-O-二吡喃葡萄糖苷(11)、(+)-环橄榄脂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12)、松柏苷(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祖先鹏张卫东韩竹箴李慧梁
关键词:宽叶缬草化学成分单萜苷环烯醚萜类木脂素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