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65009)

作品数:9 被引量:195H指数:7
相关作者:郑小波罗宇翔陈娟周成霞康为民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气候中心云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云贵高原
  • 4篇气候
  • 4篇MODIS
  • 3篇能见度
  • 3篇气溶胶
  • 3篇气溶胶光学
  • 3篇气溶胶光学厚...
  • 3篇光学厚度
  • 2篇气候学
  • 2篇气候学特征
  • 2篇污染
  • 2篇消光
  • 2篇消光系数
  • 2篇大气能见度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遥感
  • 1篇云量
  • 1篇蒸发
  • 1篇指数对

机构

  • 5篇贵州省山地气...
  • 4篇贵州省气候中...
  • 1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云南省气候中...

作者

  • 5篇罗宇翔
  • 5篇郑小波
  • 4篇陈娟
  • 3篇周成霞
  • 1篇康为民
  • 1篇徐丹丹
  • 1篇段长春
  • 1篇王学锋
  • 1篇向红琼

传媒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理科学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Resear...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近50年贵州雾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被引量:15
2013年
应用贵州84个气象台站50年(1961~2010年)观测资料,对大雾的时空分布,雾日的季节和月频率分布,雾日的年际间变化趋势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表明,贵州大雾区主要有4个:西部大雾区主要分布在乌蒙山东侧;黔中大雾区主要在开阳和息烽县一带;黔东大雾区主要分布在苗岭山脉周围的县及铜仁的万山特区一带;黔西南大雾区以晴隆为中心。大雾大部分发生在冬季,其次是春季,其后是秋季,夏季发生频率最小。12月、1月和10月出现的雾日为最多;5~7月出现雾日的频率最小。出现大雾的时间主要在早晨,中午和傍晚发生大雾的频率较少。近50年大雾的年际间变化呈现增加趋势(通过0.05的信度检验),但本世纪以来呈现略微减少的趋势。
陈娟罗宇翔郑小波
云贵高原1961-2006年大气能见度和消光因素变化趋势及原因被引量:25
2010年
根据云贵高原203个气象台站1961—2006年大气能见度、降水、相对湿度、风速和天气现象等观测资料,采用倾向率方法对能见度和大气消光系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还应用Mann-Kendall方法对>19km能见度、霾日数和消光系数的多年变化进行了气候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有84.2%台站出现了能见度减少趋势。减少最多为-11km·10a-1,最少为-1km·10a-1。减少的平均气候倾向率在1961—1979年为0.96km·10a-1,1980—2006年为1.6km·10a-1,高原平均能见度从60年代的约34km下降到目前的约27km。另一方面,有15.8%台站能见度有增加趋势,且多集中在人类活动较为稀少的高海拔山区。有71%的台站>19km能见度频率出现减少的趋势,平均倾向率为-2%·10a-1,主要出现在高原东部和中部人口和工业稠密区。该地区同时也出现霾日增加的现象。Mann-Kendall检测结果表明,>19km能见度频率减少和霾日数增加现象出现突变的时间相同。年平均消光系数发生突变的时间稍推后。认为能见度下降、消光因素增加的原因与人为排放污染物浓度增加有密切关系。
郑小波王学锋罗宇翔Tianliang Zhao陈娟
关键词:能见度消光系数云贵高原大气污染
中国各省区近10年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变化被引量:31
2011年
用2000—2009年MODIS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资料,分析中国29个省(区、市)AOD多年平均值和年际间变化趋势。中国10年平均AOD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华南和新疆,低值区主要在青藏高原、西北(除新疆外)、东北和西南地区。中国有13个省(市、区)多年平均AOD超过0.4。最高为0.735(江苏)。只有西藏和黑龙江的AOD小于0.2,其余15个省区市的AOD在0.2至0.3之间。除新疆外,中国的AOD高值区全部集中在工业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地区。中国年际间AOD的变化为上升趋势。近10 a来AOD增长的倾向率为0.019/10a,即增加了4.3%。其中在2000—2007年间的上升最为明显,在2007年达到近10 a来的最高峰(0.437 6),2008年以后中国的AOD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09年达到近10 a来最低值(0.372 0)。有17个省区市AOD气候学变化倾向率为正值,变化的范围为0.006~0.099/10a。有12个为负值,变化的范围为-0.037^-0.003/10a。出现AOD增加和减少趋势的区域两极分化,即高排放地区继续增加,低排放地区持续减少。
郑小波周成霞罗宇翔陈娟Tianliang ZHAO
关键词:MODIS
中国气溶胶分布的地理学和气候学特征被引量:42
2012年
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根据人口、地理,气候和经济等特点把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分为东、西两部分。用2000~2010年MODIS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资料,分析气溶胶分布的地理学和气候学特征后发现,胡焕庸线还可被视为中国气溶胶地理学的分界线,在其两侧气溶胶的性质和浓度都有明显差别。在人口稠密和海拔较低的东部,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为主,年平均AOD约为0.45;在西部,自然过程释放的气溶胶主导的AOD约为0.25。近10 a来东部AOD的年际间变化呈现增加趋势,西部AOD出现微弱减少的趋势。东部人为气溶胶年际间变化受亚洲季风影响。西部自然气溶胶年际间变化主要受沙漠地区沙尘气溶胶排放源的影响,沙尘天气过程主要控制其气溶胶的释放。
郑小波罗宇翔赵天良陈娟康为民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MODIS地理气候
近10年中国大陆MODIS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特征被引量:70
2012年
应用2001—2010年MODIS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资料,分析中国550 nm AOD年和季节平均分布。还选取了10个代表性区域,分析AOD变化特征。这些分析建立起了近10年来中国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气候学特征:中国年平均AOD空间区域分布中心大体呈现两低两高。两低中心位于植被覆盖度高和人烟稀少的(1)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高纬度地区(~0.2);(2)川、滇与青藏高原交界的西南高海拔地区(0.1~0.2)。一个AOD低值带(0.2~0.3)连接这两个低中心,呈东北西南走向跨过中国大陆。在此低值带两侧,各有一片AOD高值中心(~0.8):(1)人口密集和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大量人为气溶胶形成了一个覆盖了华北、长江流域(从四川盆地,两湖地区到长三角)到华南珠江三角洲相联的大片高AOD中心区域;(2)以沙尘为主的自然气气溶胶造就了西北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边高AOD区。中国AOD这一两低两高区域分布特征基本保持四季不变,但其中心强度呈现各自区域性季节变化。中国春季AOD高值区的面积最大,其次是夏季,然后是秋季,面积最小的是冬季。南方AOD月变化规律多为双峰型,即3—5和8—9月出现2次高峰,5—7月从南向北先后出现波谷,变化规律与季风响应。北方为单峰型,6—7月为高峰,11到来年2月为低谷。用弱季风年(2002)和强季风年(2003)季风影响区域气象条件和气溶胶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大陆AOD的月空间分布和变化与季风气候,以及风速、风向、降水、温度和湿度等的变化有关。
罗宇翔陈娟郑小波T.L.Zhao
关键词:气溶胶光学厚度气候学特征MODIS季风
MODIS植被叶面积指数对贵州高原山地气象条件的响应被引量:7
2011年
用EOS/MODIS卫星遥感分辨率为1 km的贵州2001—2008年每8 d合成植被叶面积指数(LAI),分析了LAI的时间变化规律和年、季空间分布特征;还用贵州69个气象站的日观测数据,分别与各气象点所对应的3×3个像元LAI平均值进行气象要素(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和水汽压)与LAI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LAI年变化为0.3~3.0,多年平均LAI的空间分布是东南部最高(4.0),西部和西南部最低(1.0)。显著影响LAI变化的气象因子按相关系数的大小排列是:温度、水汽压、日照时数和降水(均通过了99.9%信度检验)。水汽压对LAI产生影响的原因可能与高原喀斯特地区土壤层较薄有关。在考虑云贵高原植被年际间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时可以把这些要素作为重要的影响因子。
罗宇翔向红琼郑小波陈娟周成霞
关键词:MODIS气候喀斯特地区
Trends in sunshine duration and atmospheric visibility in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1961-2005被引量:4
2011年
Using the observed data from 184 stations over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YGP) from 1961 to 2005,the long-term trends in sunshine duration,cloud amount,dry visibility (Vd),dry extinction,and water vapor over the YGP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85% of the stations recorded shortening annual sunshine duration,with the decrease rates between -12.2 and -173.7 h/10yr.Results of Mann-Kendall tests indicate that,among the stations with decreasing sunshine duration,63.7% of them experienced an abrupt change that started in the 1970s and peaked in the 1980s.This decreasing trend has reversed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The cloud cover and water vapor content in the mid and lower levels over the YGP had no obvious change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The annual averages of Vd declined from 34 km in the 1960s to 27 km at present.The annual mean dry extinction coefficient trended upward,from 0.176 to 0.190,on the YGP from 1980 to 2005.Analyses of cloud cover,water vapor,atmos-pheric visibility,and dry extinction coefficient revealed that emitted tropospheric aerosols (including air pollutants) resulting from increased energy consumption over the YGP could be a major factor influencing the reductions of sunshine duration and atmospheric visibility.
XiaoBo ZhengTianLiang ZhaoYuXiang LuoChangChun DuanJuan Chen
关键词:大气能见度云贵高原日照时数消光系数空气污染物
近50年来云贵高原太阳辐射变化特征及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变化会对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用云贵高原1961~2009年日射站辐射和气象观测资料,对多年来到达地面太阳总辐的年和季节变化趋势,及辐射变化对气候要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1988年,总辐射呈明显下降趋势,之后发生逆转,1988~1994年总辐射呈显著上升趋势,1994年后其变化趋于缓和。总体呈现变暗-变亮-变缓的趋势。各季节总辐射变化的趋势为,秋季变化趋势极显著,春季变化的趋势显著,夏季变化的趋势较显著,冬季变化不明显。高原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与总辐射经历的变暗-变亮-变缓在时间上基本一致。总辐射变化对该地区的最高气温影响显著,但对蒸发量的影响不太明显。影响年辐射变化的各因子中,云量是影响高原总辐射变化的主要因素,相对湿度和能见度则影响较小。
陈娟徐丹丹罗宇翔郑小波周成霞康为民
关键词:云贵高原最高温度蒸发
云贵高原近45年来日照及能见度变化及其成因初步分析被引量:34
2010年
利用云贵高原1961—2005年184个气象站的日照时数、总云量和能见度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的日照、云量、中低空水汽和能见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云贵高原的总云量、中低层大气水汽含量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条件下,有85%的台站出现日照时数减少,减少量在12.2h.(10a)-1到173.7h.(10a)-1之间。Mann-Kendall检验的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减少的台站中有63.7%的站出现突变现象,突变发生的年代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发生在80~90年代,21世纪以来这种减少现象不明显。同时年平均能见度从60年代的34km下降到目前的27km。云量、高空水汽和能见度条件分析表明,高原对流层气溶胶和污染物浓度的增加是导致日照减少的主要原因。
郑小波罗宇翔段长春ZHAO Tian-liang陈娟康为民
关键词:云贵高原气候变化能见度云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