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JC101)
-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4
- 相关作者:秦海波朱建明雷磊冯新斌肖湘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高压密闭罐溶样-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砷被引量:14
- 2010年
- 使用高压密闭罐溶样方式,比较了利用浓HNO3、王水和HNO3+HF消解土壤、沉积物和植物样品,还原后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样品中砷的情况。使用优选的浓HNO3溶样法对土壤标准参考物质GBW(E)070009、GBW07404(GSS-4)、GBW07405(GSS-5)、GBW07407(GSS-7)、GBW07408(GSS-8)、GS-BZ50011-88(ESS-1)和植物标准参考物质GBW07604(GSV-3)、GBW07602(GSV-1)进行了分析,砷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基本一致。加标回收实验的回收率在99.9%~105.6%。利用该法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并与土壤总砷国标法(GB/T22105.2-2008)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平行样的重现性好,表明砷的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 秦海波朱建明李社红王明国
- 关键词:砷环境样品
- 湖北恩施渔塘坝富硒碳质泥岩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初探被引量:5
- 2011年
- 本文以湖北恩施渔塘坝富硒碳质泥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构建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方法首次对其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发现其中细菌主要特征群落为变形菌(Proteobacteria)34%、酸杆菌(Acidobacteria)43.6%、放线菌(Ac-tinobacteria)12.9%和未分类细菌9.5%。古菌主要优势菌群为泉古菌(Crenarchaeota)66.67%,未分类古菌32%。表明高硒样品中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高硒环境下硒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过程中微生物的重要作用,并为硒中毒地区的生物修复和恩施硒资源的安全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 雷磊朱建明王风平肖湘秦海波冯新斌
- 关键词:硒微生物多样性
- 地衣芽孢杆菌对亚硒酸盐的还原被引量:7
- 2011年
- 利用高硒碳质泥岩中筛选出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研究了该菌对亚硒酸盐硒的耐受与还原行为。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YEG)中,它能耐受320 mM亚硒酸盐硒的浓度,耐受硒酸盐硒的浓度可高达1000 mM。然而,高浓度的亚硒酸盐硒对它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有氧和厌氧的环境中,地衣芽孢杆菌均能还原亚硒酸盐中的硒:将四价硒还原为纳米球状的元素硒颗粒,使其分布在菌体的周边和细胞内。在含5 mM亚硒酸钠的液体培养基中,还原亚硒酸钠硒成为元素硒的平均效率约为42%。地衣芽孢杆菌在生存环境无严格要求的条件下,其还原亚硒酸盐硒形成纳米元素硒颗粒的现象,是研究生物合成低毒的纳米活性元素硒和生物修复硒污染技术的基础,也为硒的微生物矿化过程提供了契机。
- 朱建明雷磊肖湘袁永强秦海波苏惠
- 关键词:地衣芽孢杆菌
- 富硒土壤中硒形态的XAFS研究
- <正>硒的形态控制着自然环境中硒的迁移、转化、生物可利用性及毒性。连续化学提取和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Spectroscopy,XAFS)技术是...
- 秦海波朱建明梁良Takahashi Yoshio郑黎荣苏惠
- 文献传递
- 细菌Arthrobacter sp.SeRB-3还原亚硒酸盐的动力学
- 硒是人畜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摄入过高时又会导致人畜硒中毒的发生。硒的毒性及其地球化学迁移等特性与其价态密切相关。硒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四种价态存在,即Se,Se,Se(亚硒酸盐硒)和Se(硒酸盐硒)。其中,四价硒易溶于水、...
- 袁永强朱建明刘丛强
- 文献传递
- 硒的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1年
- 硒是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自然界中以Se2-、Se0、Se4+和Se6+的无机和有机形态存在。微生物在硒的形态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地质环境中硒的地球化学循环。本文重点综述了与硒相关的微生物类群、微生物在硒形态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其与硒相关微生物的最新研究方法,并就其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也给予了简要介绍,以了解和深化认识硒的微生物地球化学。
- 雷磊朱建明秦海波苏惠冯新斌
- 关键词:硒微生物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