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2BA516A04)

作品数:131 被引量:1,710H指数:26
相关作者:张兴冯俊涛马志卿陈安良李广泽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6篇农业科学
  • 34篇生物学
  • 10篇化学工程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理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活性
  • 21篇抑菌
  • 17篇杀虫
  • 16篇抑菌活性
  • 13篇植物源
  • 12篇植物
  • 11篇除虫
  • 11篇除虫菊
  • 10篇粘虫
  • 10篇农药
  • 9篇愈伤
  • 9篇愈伤组织
  • 9篇杀虫活性
  • 9篇松油烯-4-...
  • 9篇大花金挖耳
  • 8篇病原
  • 7篇杀菌剂
  • 7篇生物活性
  • 7篇保鲜
  • 6篇植物源杀菌剂

机构

  • 132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5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兰州大学
  • 3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江西中医药高...
  • 1篇深圳仙湖植物...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太白山国家森...

作者

  • 115篇张兴
  • 82篇冯俊涛
  • 29篇马志卿
  • 24篇陈安良
  • 13篇李广泽
  • 12篇易晓华
  • 10篇李玉平
  • 10篇郝双红
  • 9篇王永宏
  • 7篇江志利
  • 7篇徐敦明
  • 6篇冯岗
  • 6篇张强
  • 5篇何军
  • 5篇周琳
  • 5篇李琰
  • 5篇李鹏霞
  • 5篇祝木金
  • 5篇廉应江
  • 5篇陈根强

传媒

  • 3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8篇西北农业学报
  • 11篇农药学学报
  • 8篇西北植物学报
  • 7篇西北林学院学...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林业科学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昆虫知识
  • 3篇昆虫学报
  • 3篇植物保护
  • 3篇农药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20篇2008
  • 23篇2007
  • 21篇2006
  • 23篇2005
  • 21篇2004
  • 8篇2003
  • 2篇2002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几种植物源提制品对鱼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1
2004年
为全面评价几种植物源提制品的安全性,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其对红鲫鱼的急性毒性。78%川楝素、2.5%楝树粗提粉、0.5%川楝素乳油对红鲫鱼的LC50(96h)分别为1417、30.59和37.52mg/L;95%鬼臼毒素、1.5%砂地柏乙醇浸膏、0.75%鬼臼毒素乳油对红鲫鱼的LC50(96h)分别为161.6、4.49和8.15mg/L。根据LC50(96h)值的大小划分等级,川楝素、鬼臼毒素和0.5%川楝素乳油对鱼类属于低毒;0.75%鬼臼毒素乳油属于中毒。就鱼类安全性而言,0.5%川楝素乳油的安全使用浓度为3.75mg/L,0.75%鬼臼毒素乳油的安全使用浓度为0.82mg/L。
徐敦明李飞冯俊涛李广泽刘兴连张兴
关键词:川楝素鬼臼毒素毒性安全性评价
6种引诱剂对几种针叶树蛀干害虫的诱捕效果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利用6种鞘翅目昆虫引诱剂,分别在陕西秦岭火地塘林区、旬邑县马栏林区进行了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6种引诱剂中,4#、3#引诱剂对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和松幽天牛(Asemum amurense)等针叶林木蛀干害虫有较好的诱捕效果。4#引诱剂平均日诱集鞘翅目昆虫30.5头/器,日诱集横坑切梢小蠹为28.8头。4#引诱剂可用于华山松大小蠹、横坑切梢小蠹和松幽天牛等蛀干害虫的监测与诱杀。
唐光辉戴建昌江志利冯俊涛何军张兴
关键词:引诱剂华山松大小蠹横坑切梢小蠹诱捕效果
酰胺类除草剂与四种杀虫剂对蚯蚓的联合毒性被引量:9
2006年
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定了2种酰胺类除草剂和4种常用杀虫剂及其混剂对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fetida)的室内毒性,并用毒性单位法评价混剂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6种农药对赤子爱胜蚯蚓的毒性依次为阿维菌素>克百威>毒死蜱>三唑磷>乙草胺>丁草胺,96h致死中浓度分别为0.800,3.481,8.213,10.463,12.580,29.910μg/cm2;乙草胺分别与克百威和三唑磷按毒性单位1:1和1:4混用,使克百威的蚯蚓毒性分别增强9.5和4.5倍,三唑磷的蚯蚓毒性分别增强5.5和4.4倍,丁草胺与三唑磷按毒性单位1:1和1:4混用,使三唑磷的蚯蚓毒性分别增强6.7和4.8倍.其他混用组合未见明显的增毒作用.
余向阳王冬兰徐敦明刘贤进张兴
关键词:酰胺类除草剂杀虫剂联合毒性蚯蚓
孜然在农业植物病原真菌上的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以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大斑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番茄灰霉病菌为供试菌种,对孜然的茎干、种子及种子的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孜然(Cumlnum.cyminum)种子对菌丝的抑菌活性高,且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高于其它5种溶剂提取物,对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的EC50最小,为6.1335g/L。
韩建华冯俊涛张兴杨之为
关键词:植物病原真菌生物活性
植物源杀虫剂川楝素对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1
2007年
评价农药对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是新农药开发应用的重要环节.依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了78%川楝素原粉和0.5%川楝素乳油对生态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川楝素原粉对鹌鹑、家蚕、蜜蜂、蚯蚓、瓢虫、蝌蚪等非靶标生物均为低毒;川楝素乳油对家蚕、蜜蜂、蚯蚓、瓢虫等均为低毒,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对鹌鹑中毒,对蝌蚪高毒.可见,植物源杀虫剂川楝素对环境非靶标生物毒性低、较为安全,但在水田及桑园应慎用0.5%川楝素乳油.
张亚妮马志卿王海鹏王智辉高保卫冯俊涛张兴
关键词:川楝素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植物源农药
丁香叶油及其与壳聚糖和CaCl_2复配对砀山酥梨的保鲜效果被引量:12
2008年
研究了砀山酥梨用丁香叶油及其与壳聚糖和CaCl2复配剂涂膜处理后低温冷藏(0℃~2℃)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丁香叶油及其与壳聚糖和CaCl2复配剂对砀山酥梨具有明显的保鲜作用,其中以DKLO2(40μl/L丁香叶油+1%壳聚糖+1%CaCl2)浸涂保鲜效果最好,可显著延缓砀山酥梨采后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可使呼吸高峰较对照推迟10d出现,并能显著抑制MDA含量的增加及相对电导率和PPO活性的上升;贮藏至第30天,SOD活性较对照增加95.61%,CAT和POD活性分别是对照的2.22及4.28倍。DKL02浸涂处理可使砀山酥梨的贮存期达7个月。
苟亚峰冯俊涛马志卿张兴
关键词:砀山酥梨壳聚糖保鲜剂
蛹虫草发酵液抗菌活性初步研究被引量:29
2006年
对蛹虫草摇瓶发酵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了抗菌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细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北京棒状杆菌和霉菌中的绿色木霉、黄曲霉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正丁醇萃取物对细菌中的马铃薯芽孢杆菌、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灵杆菌和霉菌中的绿色木霉以及黄曲霉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提取物的抑菌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而水相则没有抑菌活性.蛹虫草发酵液中具有抗菌活性物质.
秦建春李晓明张鞍灵董艳红高锦明
关键词:蛹虫草发酵液抗菌作用
4种戊烷脒同系物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载玻片萌发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组织测定法,结合田间小区试验,系统研究了戊烷脒及其同系物乙烷脒、丙烷脒、丁烷脒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对灰霉病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丙烷脒和丁烷脒对灰霉病的抑制活性较高,二者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0.6821mg/L和2.1599mg/L,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2.7510mg/L和5.7362mg/L;丙烷脒和丁烷脒对番茄灰霉病有较高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连续2次施药后,以120gai/hm2施用剂量防治豇豆灰霉病,丙烷脒和丁烷脒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03%和54.52%,以100gai/hm2施用剂量防治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1.97%和68.96%,均优于对照药剂施佳乐(450gai/hm2)和速克灵(468.8gai/hm2)。丙烷脒和丁烷脒具有开发成为农用杀菌剂的潜力。
陈安良何军廉应江冯俊涛张兴
关键词:戊烷脒丙烷脒灰霉病抑菌效果
芳香二脒类化合物合成及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以4-氰基苯酚与α,ω-二溴烷烃为原料,合成了15个芳香二脒类化合物A2~A6,B2~B6和C2~C6,其结构均经1H-NMR和MS确定。初步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10mg/L时,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brassicae)和苹果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等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特别是对番茄灰霉病菌,在10mg/L质量浓度下有8个化合物对其抑制率超过90%。
廉应江陈安良冯俊涛张兴
关键词:戊烷脒杀菌活性
砂地柏果实中2种二萜类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被引量:18
2005年
 以粘虫幼虫为试虫,采用活性跟踪法,从砂地柏(SabinavulgarisAnt.)果实中分离出2种二萜化合物,经MS,1HNMR和13CNMR鉴定为4-表-松香醛和7,13-松香二烯-3-酮。活性测试结果表明,0.005g/mL4-表-松香醛和7,13-松香二烯-3-酮对3龄粘虫均具有较强的拒食及一定的毒杀活性。
朱海云李广泽廉应江冯俊涛张兴
关键词:砂地柏杀虫活性二萜化合物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