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9525054)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振辉常晓彤付小兵陈伟孙同柱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张家口医学院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基因
  • 4篇癌基因
  • 3篇抑癌
  • 3篇抑癌基因
  • 3篇增殖
  • 3篇小肠上皮
  • 3篇小肠上皮细胞
  • 3篇发育阶段
  • 3篇分化
  • 3篇不同发育阶段
  • 2篇抑癌基因P5...
  • 2篇增殖分化
  • 2篇肠损伤
  • 1篇调控基因
  • 1篇野生型
  • 1篇野生型P53
  • 1篇原癌基因
  • 1篇原癌基因C-...
  • 1篇早期发育

机构

  • 5篇解放军总医院...
  • 4篇张家口医学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付小兵
  • 5篇常晓彤
  • 5篇王振辉
  • 4篇杨银辉
  • 4篇孙同柱
  • 4篇陈伟
  • 3篇赵志力
  • 2篇邢峰

传媒

  • 3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1篇2003
  • 4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小肠上皮细胞c-jun、p38基因表达的特征及其与肠损伤修复的关系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 c jun及其相关基因 p38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表达分布特征 ,探讨 c jun和 p38基因在小肠创伤修复时可能发挥的生理学作用。方法 :利用超敏的链霉卵白素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 c jun和 p38基因在胚胎、新生及成年各时间段 Wistar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与分布特征。同时以细胞增殖活性的标志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表达为参照 ,对不同时期细胞的增殖分化状况作对比研究。结果 :在胚胎第 17d(E17d)、E19d及新生期第 1d(P1d)、P2 d、P7d、P14 d和 P2 8d,小肠上皮细胞c jun基因的阳性表达范围广泛 ,并且随着肠绒毛细胞的发育成熟 ,其分布从绒毛及间隙转移至绒毛上部细胞 ;在此期间 ,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新生绒毛底部、绒毛间隙、隐窝内的细胞 ;到成年期大鼠 ,c jun基因的表达主要在小肠绒毛顶部 ,而 PCNA阳性细胞也只局限在小肠隐窝。从 E17d至成年期 ,p38的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绒毛间隙和陷窝内核分裂细胞。结论 :在小肠发育的早期 ,原癌基因 c jun在特定位置的高度表达 ,可能与细胞的快速分化有关 ;而其相关基因 p38的表达可能与细胞有丝分裂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王振辉常晓彤付小兵孙同柱杨银辉陈伟赵志力
关键词:原癌基因C-JUNP38小肠上皮细胞
野生型p53及相关调控基因的转录、翻译水平与肠道干细胞分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野生型 p53(wtp53)基因及其相关调控基因转录、翻译水平的变化与肠道干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 利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以细胞分化标志肝脂肪酸结合蛋白 (L Fabp)mRNA水平为动态参照 ,分别检测大鼠胚胎期E1 4d ,E1 7d,E1 9d和幼鼠期P1d,P2d,P7d,P2 8d及成年大鼠小肠细胞内p53mRNA、p2 1mRNA及其蛋白表达。 结果 从胚胎E1 9d至成年大鼠 ,RT PCR能够检测到小肠细胞内L Fabp的mRNA ,其中P2d,L Fabp的mRNA含量最高 ,证实这个期间为肠道干细胞高分化阶段。从胚胎到成年大鼠 ,小肠细胞p2 1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为阴性 ,p53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然而从E1 4d~P2d ,小肠上皮细胞p53蛋白信号呈逐渐增强趋势。P7d以后至成年期 ,p53蛋白信号为阴性。结论 在肠道干细胞迅速分化期 ,p53蛋白高表达可能是因为其半衰期延长 ,最终导致蛋白量累积的结果 ,而与转录水平无关 ,提示蛋白的稳定性对于p53调节肠道干细胞分化期基因的稳定性十分重要 ,另外 ,p53蛋白调节肠道干细胞的分化机制与p2
王振辉付小兵孙同柱杨银辉陈伟常晓彤
关键词:野生型P53相关调控基因肠道干细胞分化基因转录
wtp53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肠损伤修复的关系
2002年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 wtp53在不同发育时期 Wistar 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表达、分布特征以及与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探讨 wtp53基因在小肠创伤修复时可能发挥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 wtp53单克隆抗体,以超敏的 SP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wtp53基因在胚胎、新生期各时间段 Wistar 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与分布特征。同时以细胞增殖活性的标志 PCNA 表达为参照,对不同时期细胞的增殖分化状况作对比性研究。结果:在胚胎第17d(E17d)、E19d、新生期第1(P1)d,小肠上皮细胞 wtp53基因的阳性表达范围较广,染色强度较深。P2d和 wtp53基因表达不仅范围扩大且染色强度明显增强;到幼鼠期第28d,wtp53基因在小肠上皮细胞的表达为阴性;从胚胎至 P2d,PCNA 的表达与 wtp53类似,而幼鼠期第28d,PCNA 阳性细胞仅局限于小肠绒毛隐窝。结论:在小肠发育的早期,上皮细胞的快速增殖分化期伴随着 wtp53基因的高度表达,可能对遗传物质 DNA的完整性起到监视和保护作用。
王振辉付小兵常晓彤孙同柱杨银辉陈伟邢峰赵志力
关键词:抑癌基因P53小肠上皮细胞增殖分化
wtp53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表达及修复作用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 wtp5 3在不同发育时期 Wistar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表达、分布特征以及与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 ,探讨 wtp5 3基因在小肠创伤修复时可能发挥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利用 wtp5 3单克隆抗体 ,以超敏的链酶卵白素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 wtp5 3基因在胚胎期、新生期各时间段 Wistar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与分布特征 ;同时以细胞增殖活性的标志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为参照 ,对不同时期细胞的增殖分化状况作对比性研究。结果 :在胚胎期第 14日 (E14日 )、E17日、E19日、新生期第 1日 (P1日 ) ,小肠上皮细胞 wtp5 3基因的阳性表达范围较广 ,染色强度较深。到 P2日 ,wtp5 3基因表达不仅范围扩大且染色强度明显增强 ;到 P2 8日 ,wtp5 3基因在小肠上皮细胞的表达为阴性 ;从 E14日至 P2日 ,PCNA的表达趋势与wtp5 3类似 ,而 P2 8日 PCNA阳性细胞仅局限于小肠绒毛隐窝。结论 :在小肠发育的早期 ,上皮细胞的快速增殖分化期伴随着 wtp5 3基因的高度表达 ,提示在小肠创伤修复期抑癌基因 wtp5
王振辉付小兵常晓彤孙同柱杨银辉陈伟邢峰赵志力
关键词:抑癌基因P53小肠上皮细胞增殖分化
wtp53基因在早期发育阶段Wistar大鼠小肠干细胞区表达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 wtp5 3在早期发育阶段 Wistar大鼠小肠干细胞区的表达、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探讨在小肠创伤修复时 wtp5 3基因在干细胞区表达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利用 wtp5 3单克隆抗体 ,以超敏的链霉卵白素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wtp5 3基因在胚胎、新生期各时间段 Wistar大鼠小肠干细胞区的阳性表达与分布特征。结果 :在胚胎第 14、17、19日 (E14 d、E17d、E19d)及新生期第 1、2、7、14日 (P1d、P2 d、P7d、P14 d)小肠干细胞区均有 wtp5 3基因的阳性表达。到幼鼠期第 2 8日 ,wtp5 3基因在小肠干细胞区的表达为阴性。结论 :在小肠发育的早期 (即小肠上皮细胞的快速增殖分化期 ) ,干细胞区域有明显的 wtp5 3基因的表达 ,提示其对小肠干细胞快速增殖分化期 DNA的稳定性、完整性起到监视和保护作用 ,这也许是小肠组织很少发生癌变的原因之一 ,这一点与它在小肠创伤后修复期的作用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意义。
王振辉常晓彤付小兵
关键词:抑癌基因P53基因表达基因分布细胞增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