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4100)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路立陈志青燕广庆刘振兴沈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篇环电流
  • 3篇原子
  • 3篇中性原子
  • 2篇自旋
  • 2篇MIT
  • 2篇磁暴
  • 2篇磁暴期间
  • 2篇S-
  • 2篇NAI
  • 1篇亚暴
  • 1篇通量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4篇路立
  • 2篇沈超
  • 2篇刘振兴
  • 2篇燕广庆
  • 2篇陈志青

传媒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中性原子通量数据的磁暴期间环电流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通过分析两次大磁暴期间的中性原子(ENA)通量数据,试图揭示环电流离子通量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环电流的形成和损失机制,以及磁暴和亚暴的关系.两次磁暴期间ENA通量的变化呈现出一些重要的特征:(1)通量随能量的增高而快速降低,磁暴主相期间高能端通量所占比重增大;(2)通量比例曲线的起伏远比通量曲线的起伏要平缓;(3)通量的起伏与AE指数之间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4)磁暴恢复相开始前,ENA通量出现短时间的猛烈增长,特别是低能端通量的增长异常迅速;(5)Dst/SYM-H指数快速恢复期间,ENA通量的变化表现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先降低,后增大.忽略影响ENA通量的其他次要因素,ENA通量的上述特征直接反映了环电流的发展规律.环电流离子通量随能量的增高快速下降,磁暴主相期间可能由于高能O+的增加使得能谱有所变硬.离子主要受南向行星际磁场(IMF)所引起的对流电场的驱动注入到环电流区域,通量的变化大体上是无色散的.亚暴活动与环电流的增长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亚暴活动会引起环电流离子通量的短时间尺度波动.恢复相开始前,环电流离子在昏侧区域发生堆积,使得局部离子通量变大.这可能是由于屏蔽电场的形成削弱了内磁层对流电场,造成离子在磁层顶的逃逸损失过程减弱.在Dst/SYM-H指数的快速恢复期间,环电流离子通量的衰减速度也可能发生阶段性变化.这说明Dst/SYM-H指数并不能准确反映环电流的强度,环电流的衰减过程可能具有比先快后慢更为复杂的阶段性模式.
陈志青沈超路立S. McKenna-Lawlor刘振兴燕广庆
关键词:环电流磁暴亚暴
NAIS-H/MIT:中性原子成像探测的物理设计与仿真
本文初步论述了MIT卫星计划中的高能中性原子成像仪(NAIS-H)探测方案的原理设计和模拟仿真。在继承双星中性原子成像仪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我们依据MIT卫星计划的总体科学目标和磁层卫星的轨道环境,以及相应的自旋姿态,初步...
路立Susan McKenna-LawlorJan Balaz史建魁王月罗静Karel Kudela
关键词:环电流
磁暴期间环电流离子中性原子成像的模拟与观测比较研究
2012年
采用已经建立的环电流离子解析模型,结合Chamberlain地冕中性层模型,研究了2004年11月一次大磁暴期间的环电流区域中性原子(ENA)图像.结果表明,模拟的ENA图像与TC-2卫星搭载的中性原子成像仪(NUAUD)的观测图像在方位角或地方时分布、高度或纬度分布和能谱分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依据磁暴发展的不同阶段来选择环电流离子模型的方位角不对称因子和通量最大方向的方位角,增大地冕中性层在低高度区域的密度或者考虑氢(H)以外的其他中性成分,改进注入边界处的离子能谱分布函数,且考虑不同种类环电流离子的比例随磁暴发展可能发生的变化,该模型有望产生更符合观测的模拟ENA图像.
陈志青沈超路立S.McKenna-Lawlor刘振兴燕广庆
关键词:环电流磁暴
NAIS-H/MIT:中性原子成像探测的物理设计与仿真
本文初步论述了MIT卫星计划中的高能中性原子成像仪(NAIS-H)探测方案的原理设计和模拟仿真。在继承双星中性原子成像仪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我们依据MIT卫星计划的总体科学目标和磁层卫星的轨道环境,以及相应的自旋姿态,初步...
路立Susan McKenna-LawlorJan Balaz史建魁王月罗静Karel Kudela
关键词:环电流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