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FJ908-02-02-03)

作品数:4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曾从盛张林海仝川王维奇林璐莹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湿地
  • 2篇闽江河口湿地
  • 2篇河口湿地
  • 1篇地貌
  • 1篇地貌演变
  • 1篇优势植物
  • 1篇植物
  • 1篇生物量
  • 1篇通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因子
  • 1篇排放通量
  • 1篇物量
  • 1篇磷含量
  • 1篇累量
  • 1篇灰色关联
  • 1篇灰色关联分析
  • 1篇积累量
  • 1篇甲烷
  • 1篇甲烷排放

机构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3篇张林海
  • 3篇曾从盛
  • 2篇仝川
  • 1篇艾金泉
  • 1篇章文龙
  • 1篇余兴光
  • 1篇黄财宾
  • 1篇林璐莹
  • 1篇徐晓晖
  • 1篇王维奇
  • 1篇李东义
  • 1篇陈坚
  • 1篇赖志坤

传媒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海洋工程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闽江口近百年来海底地貌演变与成因被引量:11
2010年
运用GIS工具研究了闽江口近百年来地貌演变的特征。20世纪上半叶,闽江口表现为较强的淤积,此后淤积速率逐渐降低,1980年代后期到20世纪末河口区以侵蚀为主,河口浅滩主要发育在河口区南部。闽江口南、北支河道具有不同的泥沙输送特征,基本可概括为"北出南积",既北支河道向海输送大部分径流和泥沙,泥沙沉积在河口及三角洲前缘地区,河口区泥沙可再悬浮,通过涨潮流向南支输送,与南支水道带出的泥沙一道促使了南支口外浅滩的发育。1975年以后入海泥沙呈减少的趋势,其主要与水库建设和下游河道采沙等活动密切相关,泥沙供应的变化进一步引起了河口海底的侵蚀。
陈坚余兴光李东义赖志坤徐晓晖黄财宾
关键词:地貌演变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被引量:20
2010年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短叶茳芏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日变化范围分别在1.292.93mg·m^-2·h^-1和0.060.22mg·m^-2·h^-1;涨潮前、涨落潮过程中和落潮后甲烷排放通量分别在0.111.52mg·m^-2·h^-1、0.101.05mg·m^-2·h^-1和0.051.70mg·m^-2·h^-1,月平均值分别为0.73、0.47和0.72mg·m^-2·h^-1,其排放峰值均出现在9月,最低值出现在3月,涨落潮过程中的甲烷排放通量明显低于涨潮前和落潮后(P〈0.05);甲烷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潮汐是影响甲烷排放日变化的重要因子,植物生长阶段和温度是甲烷排放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
曾从盛王维奇张林海林璐莹艾金泉章文龙
关键词:甲烷
闽江河口湿地短叶茳芏氮、磷含量与积累量季节变化被引量:19
2009年
对闽江河口湿地优势植物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N、P养分含量与积累量进行了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地上部分N、P浓度的器官分配模式为花>叶>茎,绿色部分大于立枯部分,冬春季节浓度>夏秋季节;N、P积累量的器官分配为茎>叶>花,地下部分N、P浓度和积累量空间变化趋势一致,即0~15cm>15~30cm>30~60cm;地上N平均浓度、N、P积累量在各个季节始终高于地下部分,但地上与地下P平均浓度的高低呈波动变化,N积累总量在秋季达到最大值(42.9g.m-2),P积累总量在夏季达到最大值(7.3g.m-2);P浓度和积累总量极显著地低于N(P<0.01)。从N/P比值看,N为限制短叶茳芏初级生产力的一个重要营养因子。
曾从盛张林海仝川
闽江河口湿地优势植物生物量与土壤因子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对闽江河口湿地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群落生物量和土壤环境因子的观测及其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芦苇总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其中,氧化还原电位的关联度达到0.938 66;影响互花米草总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盐度,关联度达到0.616 13以上,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土温的关联性较小.这可能是由于互花米草在入侵的初始阶段,在环境适应机制上与本地种芦苇采取不同的策略,因而对土壤环境因子的敏感性不同.
张林海曾从盛仝川
关键词:生物量土壤因子闽江河口湿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