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2225017)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夏志军许海楠魏来胡清陈涓涓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盆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压力性
  • 1篇压力性尿失禁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壁
  • 1篇阴道前壁
  • 1篇掌跖
  • 1篇掌跖角化
  • 1篇掌跖角化病
  • 1篇障碍性
  • 1篇障碍性疾病
  • 1篇熔解曲线
  • 1篇三维模型
  • 1篇三维模型重建
  • 1篇失禁
  • 1篇手术治疗
  • 1篇鼠模型

机构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篇夏志军
  • 4篇许海楠
  • 1篇赵颖
  • 1篇张培海
  • 1篇刘慧婷
  • 1篇陈涓涓
  • 1篇魏来
  • 1篇胡清

传媒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法及膀胱灌注法制备膀胱过度活动大鼠模型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及膀胱灌注2种不同方法制备膀胱过度活动(OAB)大鼠模型,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随机将30只大鼠分为腹腔注射组、膀胱灌注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组及膀胱灌注组分别每3 d腹腔注射或膀胱灌注环磷酰胺(75 mg/kg体质量)1次,共3次,对照组大鼠不予处理。检测3组大鼠最大膀胱容量、最大排尿压(MVP)和逼尿肌不稳定收缩频率,并比较2组大鼠膀胱病理学差异、患病率及死亡率。结果膀胱灌注组与腹腔注射组大鼠最大膀胱容量、最大排尿压及逼尿肌不稳定收缩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膀胱灌注组及腹腔注射组最大膀胱容量明显上升(P<0.05),最大排尿压明显下降(P<0.05),逼尿肌不稳定收缩频率显著增高(P<0.05)。腹腔注射组建模成功率90%,死亡率80%,膀胱灌注组建模成功率50%,死亡率0%。腹腔注射组和膀胱灌注组大鼠膀胱均有病理改变。结论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及膀胱灌注均可致大鼠OAB,可以作为可靠模型,腹腔注射成功率高,但死亡率也高,膀胱灌注成功率低,但死亡率也低。
段乙南夏志军许海楠
关键词:膀胱过度活动膀胱灌注腹腔注射
HRM技术在掌跖角化病KRT9基因致病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建立一种低成本、高通量、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检测掌跖角化病致病突变的方法。方法: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方法检测掌跖角化病患者KRT9基因第一外显子突变情况,并与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RM方法能准确区分野生型和杂合型致病突变536T>C、548A>G,测序结果与HRM结果完全一致。结论:HRM方法能简单快速、准确经济地检测KRT9基因突变,能用于掌跖角化病患者的大样本临床初筛。
马超冯文华韩维田
关键词:掌跖角化病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基于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的盆部原发肿瘤三维模型重建及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索基于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二维图像的盆部原发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模型重建方法,为术前明确诊断、制订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指导手术路径及评估预后提供更加全面、直观的影像学信息。方法对证实为盆部原发肿瘤患者行动静脉期64排螺旋CT扫描,形成格式为标准Dicom 3.0的CT连续断层图像,利用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软件Mimics建立盆部原发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结果该方法的使用,可成功建立活体盆部原发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模型,包括骨盆、盆部动脉、瘤体、子宫、膀胱、肠管、皮肤及皮下软组织,从而从解剖上完全还原其相对结构。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技术、血管造影及Dicom 3.0标准格式的应用使模型的建立更为精确、方便。该模型可以真实反映肿瘤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对于盆部原发肿瘤的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另外,该数字化模型可为盆部解剖结构的教学及手术培训提供详尽的资料,为建立可视化医疗教学平台提供帮助。
张培海夏志军刘慧婷
关键词:三维模型重建CT血管成像
门冬氨酸钾与氯化钾对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恢复影响的比较
2015年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对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10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试验组患者含有门冬氨酸钾的静脉营养,对照组含有氯化钾的静脉营养液,分别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血钾、年龄、肿瘤分期等没有差异,血白细胞增加率较对照组减少13.3%,谷草转氨酶含量下降率小于对照组,试验组尿素产生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恢复情况强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可提高老年围术期患者免疫力,抑制感染,促进患者恢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段乙南夏志军许海楠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氯化钾围术期
阴道前壁瓣自体移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采用阴道壁瓣(AVWF)自体移植至尿道中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4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2人,实验组行自体移植至尿道中路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尿道中路悬吊手术治疗。根据术后2个月、术后1年的随访,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治愈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月的术后随访调查中,实验组19例患者尿失禁症状完全治愈、2例尿失禁患者术后仍有轻度尿失禁症状,1例尿失禁患者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治愈率为86.36%,22例患者术后均无切口部位感染、膀胱损伤、血肿、术后阴道异物暴露等并发症。对照组术后21例患者症状完全改善,治愈率为95.45%,1例患者有排尿困难症状。根据1年随访结果,实验组21例患者术后尿失禁症状完全治愈、1例尿失禁患者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治愈率为95.45%,22例患者均无切口部位感染、膀胱损伤、血肿、术后阴道异物暴露等并发症。对照组20例患者症状完全改善,1例患者有排尿困难症状,1例患者网片暴露,治愈率为90.91%。结论与尿道中路悬吊手术比较,阴道前壁瓣移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明确。该手术安全可靠,是减少异物排斥、移植物应用的一种新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方法。
陈涓涓夏志军许海楠秦美英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自体移植
宫颈穹窿化技术在盆腔器官脱垂重建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宫颈穹窿化技术在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因患有Ⅲ~Ⅳ度盆腔器官脱垂,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植入网片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保留子宫同时增加"宫颈穹窿化"术式的全盆底重建手术,共50例;对照组,保留子宫的传统全盆底重建手术,共59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前POP-Q分期,围手术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随访POP-Q分期,观察组与对照组C点位置[6个月(-6.75±1.83)cm对(-4.63±1.07)cm,12个月(-6.75±1.83)cm对(-4.03±1.57)cm,18个月(-7.01±1.83)cm对(4.03±1.77)cm]、D点位置[6个月(-7.13±1.41)cm对(-5.00±1.41)cm,12个月(-7.12±1.41)cm对(-4.52±1.51)cm,18个月(-7.13±1.41)cm对(4.02±1.81)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总长度(TVL)明显长于对照组[6个月(8.13±0.64)cm对(7.00±0.76)cm,12个月(8.13±0.64)cm对(6.50±0.56)cm,18个月(8.13±0.64)cm对(6.50±0.56)cm;均P〈0.05]。结论通过在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中加入"宫颈穹窿化技术"提高了宫颈、穹窿位置,延长了阴道长度,最大限度的预防了全盆底重建术后宫颈延长、穹窿脱垂或子宫脱垂等复发情况的发生。
胡清夏志军许海楠赵颖
关键词: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盆腔器官脱垂
雌激素联合手术治疗对绝经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盆底肌力和尿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观察雌激素联合手术治疗对绝经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绝经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雌激素治疗组、手术治疗组、雌激素联合手术治疗组,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变化,并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雌激素组与雌激素联合手术组治疗后盆底肌力增加;三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且雌激素联合手术治疗组优于雌激素治疗组及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联合手术治疗绝经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魏来朱国智夏志军
关键词:雌激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功能障碍尿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