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781)

作品数:11 被引量:210H指数:8
相关作者:陈祉妍侯金芹郭菲江兰黄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少年
  • 10篇青少年
  • 7篇抑郁
  • 3篇抑郁情绪
  • 3篇睡眠
  • 3篇情绪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网络成瘾
  • 2篇教养方式
  • 1篇代际传递
  • 1篇多群体
  • 1篇性别差异
  • 1篇抑郁现状
  • 1篇意志
  • 1篇意志控制
  • 1篇中介
  • 1篇中介作用
  • 1篇手机
  • 1篇手机使用
  • 1篇睡眠问题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教育科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作者

  • 10篇陈祉妍
  • 6篇郭菲
  • 6篇侯金芹
  • 4篇江兰
  • 2篇黄峥
  • 1篇马云会
  • 1篇左莹莹
  • 1篇李海英
  • 1篇苟寿温
  • 1篇韩宁
  • 1篇张文晋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心理学报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小学心理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听力残疾青少年的抑郁现状:多群体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本研究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CES-D)对817名听力残疾青少年、641名其他残疾青少年(包括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多重残疾)和894名健全青少年进行测查,考察这三者的抑郁情绪,并探讨影响听力残疾青少年抑郁的家庭因素。结果发现:听力残疾青少年与其他残疾青少年的抑郁水平相当,均显著高于全国健全青少年;父母关系好是听力残疾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
左莹莹侯金芹江兰陈祉妍
关键词:抑郁情绪家庭因素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抑郁之间的双向关系被引量:35
2013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抑郁之间的双向关系。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的追踪数据,对其中1174名10岁到19岁青少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被试两次完成了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的填写,中间平均间隔16个月。结果:交叉滞后分析发现,抑郁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网络成瘾对抑郁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种双向预测关系没有性别差异。结论: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成瘾和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而非单向预测关系。
苟寿温黄峥郭菲侯金芹陈祉妍
关键词:网络成瘾抑郁青少年
归因倾向的代际传递及其对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本研究探讨归因倾向的代际传递及其对考试焦虑的影响,对259名12~14岁的在校初中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填写了考试焦虑问卷,家长和学生分别填写了多维归因量表。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失败的运气归因倾向,在家长对失败的运气归因倾向和考试焦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学生对失败的环境归因倾向,在家长对失败的环境归因倾向和考试焦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对于青少年来说,家长的运气和环境归因倾向对青少年的运气和环境归因倾向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青少年的考试焦虑。
杨洁
关键词:归因倾向考试焦虑代际传递
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界定亚群组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8
2016年
本研究意在分性别考察中国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785名男生和859名女生参加了3轮追踪研究, 初始测量阶段的年龄跨度为10~16岁, 平均年龄分别为12.99 ± 1.84和12.96 ± 1.87岁。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简版测量青少年的抑郁情绪。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男女生的抑郁情绪在10~19岁时段皆呈线性增长趋势, 其中男生分为两个亚群组, 人际关系解释了部分变异; 女生分为4个亚群组, 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均解释了部分变异。
侯金芹陈祉妍
关键词:抑郁情绪性别差异
课外时间分配与父母陪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被引量:31
2014年
目的:探讨我国青少年课外时间分配、父母陪伴及其交互作用对心理健康(抑郁、外化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2009年横断数据,对其中4394名六年级至高三学生(男50.04%,年龄15.45±2.39岁)数据进行分析。青少年时间分配问卷由青少年报告;抑郁和外化问题问卷由青少年自评;家庭收入由家长报告。结果:青少年课外时间分配和父母陪伴对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有显著预测作用,同时,课外时间分配与父母陪伴交互作用能显著预测青少年抑郁和外化行为问题。结论:课外活动时间的合理分配对青少年的抑郁和外化问题有重要影响,父母陪伴对青少年课外活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李海英郭菲黄峥陈祉妍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特质焦虑的影响:意志控制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子女特质焦虑的影响,并考察青少年意志控制的中介作用。方法:样本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对其中1398名14~20岁的在校学生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测量青少年特质焦虑,青少年气质量表测量意志控制,爱荷华青年和家庭项目的教养问卷测量父母教养方式。结果:①青少年特质焦虑与父亲、母亲积极教养的各个维度负相关,与消极教养各个维度正相关;青少年特质焦虑与自身意志控制负相关。②意志控制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特质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能部分通过青少年的意志控制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特质焦虑。
貊可侯金芹江兰陈祉妍
关键词:青少年特质焦虑父母教养方式意志控制中介作用
教养方式与外化行为双向影响的追踪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两个样本分别追踪父/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外化行为之间的影响机制,并探讨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父/母亲教养方式采用爱荷华青年和家庭量表,由父/母亲自评测得;外化行为采用青少年自评量表(YSR),由学生自评测得;同伴关系由同伴提名获得。结果表明:父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外化行为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β=-0.15,p<0.01;β=-0.28,p<0.001),母亲的是单向的(β=-0.28,p<0.001);两者在不同同伴关系之中差异显著(父亲△χ2=163.00,p<0.001;母亲△χ2=185.95,p<0.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外化行为之间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同伴关系对两者的调节作用显著;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补偿父母缺乏监控、缺乏说理、严厉体罚的消极作用。总之,监控、说理、民主父母教养方式和良好的同伴关系共同决定青少年以后长期的社会适应。
赵德刚侯金芹江兰陈祉妍
关键词:教养方式青少年
青少年晚睡影响因素及与抑郁和外化问题关系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讨论青少年晚睡影响因素,分析平时和周末晚睡以及睡眠时间差值与抑郁和外化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9年对东北部、东部、西部和中部4大区域中7个城市的4 464名10~21岁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平时男女生晚睡的比例分别为24.3%和28.9%,周末男女生晚睡的比例分别为35.9%和3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平时<0.001,P周末<0.05),提示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晚睡;相对于父母关系不和睦的青少年,父母关系和睦的青少年平时较少晚睡(P <0.05),父母关系和睦和比较和睦的青少年周末也较少晚睡(P关系和睦<0.01,P比较和睦<0.05);平时非晚睡组和晚睡组的平均年龄为(15.07±2.45)和(16.8±2.02)岁,周末非晚睡组和晚睡组的平均年龄为(15.19±2.48)岁和(16.20±2.35)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提示年龄稍大的青少年更倾向于晚睡;控制人口学变量后,平时和周末睡眠时间与抑郁得分呈显著的正向关系(β周末=0.051,P <0.01;β平时=0.099,P <0.001);平时和周末睡眠时间越晚,外化问题得分越高(β平时=0.038,P <0.05;β周末=0.122,P <0.001);平时与周末睡眠时间差异越大,抑郁(β周末–平时=0.097,P <0.001)和外化问题的得分(β周末–平时=0.151,P <0.001)也越高。结论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女生、年龄稍大、父母关系不和睦、住校的青少年均容易出现晚睡情况,晚睡的青少年有更高的抑郁和外化问题发生风险。
郭松霞郭菲陈祉妍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
网络与手机使用对青少年睡眠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4
2014年
目的分析网络及手机的使用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网络成瘾(PIU)诊断问卷、手机使用及依赖问卷,对4383名青少年进行测量,并分析其性别、年级、抑郁、网络及手机使用情况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男生PSQI得分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P<0.01)。随着学业阶段的提高,青少年PSQI得分明显增高(F=179.61,P<0.01)。PSQI与年级、抑郁自评得分、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得分、手机依赖得分均呈正相关(r=0.310、0.517、0.195、0.304,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抑郁及手机依赖情况均为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且年级及手机依赖的交互作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Beta=-0.05,P<0.01)。结论男生及年级高者更易发生睡眠问题,对手机的依赖也会对青少年睡眠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马云会郭菲陈祉妍
关键词:青少年睡眠便携式电话网络成瘾
青少年抑郁情绪与睡眠问题双向关系的追踪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中的交叉滞后模型探讨青少年抑郁情绪和睡眠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的追踪数据,对其中1006名(12-18岁)青少年的三轮追踪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简版和睡眠质量问卷(PSQI)测量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和睡眠问题,三年追踪研究中,中间平均间隔12个月进行测量。结果T1、T2、T3测量的抑郁情绪得分分别为(5.55-4.70)分、(6.68+5.68)分、(7.00+5.41)分;T2、T3测量的睡眠问题得分分别为(5.01±2.72)分、(5.25±2.76)分。相关分析表明,抑郁情绪与睡眠问题在横向和纵向研究中都显著相关(r=0.20-0.56,P〈0.05);交叉滞后分析发现,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对下一年的睡眠问题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30,0.11;P〈0.05),同时睡眠问题也对下一年的抑郁情绪也有显著预测作用(β=0.09;P〈0.05);多组比较显示,这种双向预测关系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01,P〉0.05)。结论青少年时期的抑郁情绪和睡眠问题之间存在着跨时间且稳定的双向关系,在此发展时期两者能够对彼此产生预测作用。
韩宁郭菲侯金芹江兰荀寿温张文晋陈祉妍
关键词:睡眠抑郁青少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