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60090)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景明王琦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 东北民间刺绣的造型艺术与象征符号被引量:4
- 2014年
- 东北地区的民间刺绣,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布软雕、布刺绣、布拼、布搐四大类;表现的题材有动物、人物、花鸟、草虫、瓜果、戏剧、神话故事等。东北地区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自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刺绣艺术,无论是外在形式、艺术风格,还是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和社会行为,体现了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中国刺绣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 张景明
- 关键词:民间刺绣造型艺术文化含义
-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东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出现了石雕女像、陶塑等雕塑作品与彩陶艺术,到中期以后彩陶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石雕、玉雕、骨雕等艺术较为发达,并且显示出地域上的文化特征。在西周以后,这里是农业民族、游牧民族、游猎民族交叉生息的地方,留下了丰富的美术类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近现代在传承古代遗产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几乎遍布整个白山黑水。从保存状况看,虽然已经颁布了各级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但很多的遗产已经消失或处于濒危状态,急需调查、记录和保护。
- 张景明王琦
- 关键词: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东北民间绘画的特点与流变被引量:2
- 2014年
- 东北民间绘画题材多来源于乡村、牧区、林区,是在农田生态、草原生态、森林生态等特定自然条件以及区域社会文化生活条件下创作出来的。东北民间绘画在不同类别的绘画表象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艺术文化特征:年画色彩绚丽,年味十足;有着乡土性的艺术风格和内容,以及浓郁的东北地域性;题材多反映淳朴的民风习俗。东北民间绘画中的绥棱农民画、吉林东辽葫芦画、辽宁铁岭指画、内蒙古扎鲁特版画等,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与风格,还经历了一个传承流变的过程,在发展中基于创作原则而不断创新,为繁荣民间美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东北民间绘画多数已经成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仍有亟待申报遗产的项目,如大连庄河农民画、金州农民画等。这些民间画在当地都有代表性,已经具备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条件,只要继续深入挖掘,找出活态传承人和传承过程,其申遗成功指日可待。
- 张景明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