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370666)

作品数:9 被引量:632H指数:9
相关作者:陈德昌景炳文李红江杨兴易乔林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烫伤
  • 4篇烫伤大鼠
  • 4篇线粒体
  • 4篇小肠
  • 3篇烧伤
  • 3篇死因
  • 3篇肿瘤
  • 3篇肿瘤坏死因子
  • 3篇细胞
  • 3篇内毒
  • 3篇内毒素
  • 3篇坏死
  • 3篇坏死因子
  • 3篇肝脏
  • 2篇药理
  • 2篇粘膜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受体
  • 2篇受体基因

机构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军医...

作者

  • 9篇陈德昌
  • 7篇李红江
  • 6篇景炳文
  • 4篇乔林
  • 4篇杨兴易
  • 1篇单红卫
  • 1篇赵良
  • 1篇张翔宇
  • 1篇陈学云
  • 1篇宋志芳
  • 1篇马钧
  • 1篇严鸣
  • 1篇王皓
  • 1篇高春芳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Chines...
  • 1篇第六届全国危...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2
  • 7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黄对烫伤大鼠肝脏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0
2000年
目的:探讨大黄对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肝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1 (p55)和TNFR2(p75)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前瞻性研究方法,采用大鼠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模型,检测肝细胞TNFR1 和TNFR2 的基因表达情况以及血浆和肝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介素 6(IL 6)浓度。结果:原位杂交显示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肝细胞内TNFR大量表达,以TNFR1 ( p55)为主,TNFR2 仅小量表达,大黄(50 m g/kg)治疗后两种受体表达均明显减少。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血浆和肝组织内TNF α浓度均明显增高,尤以肝组织内为甚(P< 0.01);大黄治疗后TNF α浓度明显降低(P< 0.01)。大黄亦能显著降低血浆内IL 6浓度(P< 0.01)。结论:大黄可抑制病理情况下TNFR1 、TNFR2 表达,降低血浆和肝组织内TNF α和IL 6 水平,具有明显抗炎作用。
陈德昌李红江高春芳王皓杨兴易陈学云景炳文
关键词: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大黄对烫伤后大鼠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被引量:96
2000年
目的:研究大黄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大鼠烫伤模型,采集小肠和肝脏标本,测定组织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的活力。结果:烫伤后大鼠小肠和肝组织内GSH Px 和SOD大量消耗,而大黄治疗组大鼠上述组织内GSH Px 和SOD数量明显高于烫伤组(P均< 0.01);烫伤后小肠和肝脏内XO大量产生,大黄能明显降低小肠和肝组织内XO的产生(P均< 0.01)。结论:大黄能降低烫伤后大鼠小肠和肝脏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组织内XO的产生有关。
陈德昌李红江
关键词:烫伤氧自由基肝脏小肠
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73
2000年
目的:研究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所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大黄预防组和非大黄预防组,将非大黄预防组中出现的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和中毒性肠麻痹的患者作为大黄治疗组的研究对象。观察预防组和非预防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研究大黄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6(IL 6)和内毒素的影响。结果:大黄预防组患者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中毒性肠麻痹和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预防组,大黄对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的有效率达71.2% ,中毒性肠麻痹的缓解率达76.1% ,其中有52.2% 的患者恢复了胃肠营养。另外,大黄能提高危重症患者胃肠粘膜内pH值,改善胃肠粘膜血流灌注,明显降低MODS患者血浆内TNF α、IL 6 和内毒素含量。结论:大黄能预防和治疗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改善胃肠粘膜的血流灌注,清除患者血浆内炎性介质。
陈德昌景炳文杨兴易宋志芳严鸣赵良单红卫余康龙张翔宇马钧
关键词:药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MODS
Mechanisms of therapeutic effects of rhubarb on gut origin sepsis被引量:27
2009年
陈德昌王虑
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
大黄对烫伤大鼠肝脏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肝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1(p55)和TNFR2(p75)的情况;研究大黄对肝细胞内TNFR1、TNFR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前瞻性研究方法。采用大鼠烫伤和内毒寨二次...
陈德昌李红江高春芳王皓杨兴易陈学云景炳文
关键词: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文献传递
大黄对烫伤后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9
2002年
目的 研究大黄对烫伤后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背部烫伤模型 ,分离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线粒体 ,监测细胞色素aa3 、b、c、c1 和能荷的水平。结果 烫伤后 6h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aa3 、b、和c1 出现明显丢失 ;而细胞色素c和能荷在烫伤后半小时即有明显下降 ,于伤后 6h最为严重。大黄治疗后细胞色素aa3 、b、c、c1 和能荷显著提高 (P <0 0 5vs烫伤组 )。结论 烫伤能导致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链明显受损、能量合成障碍 。
乔林陈德昌景炳文李红江杨兴易
关键词:线粒体烫伤小肠粘膜
大黄对肠黏膜上皮细胞呼吸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0
2000年
目的 研究大黄对烫伤后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链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大鼠背部烫伤模型 ,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烫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分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线粒体 ,监测呼吸控制率 (RCR)、琥珀酸脱氢酶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H)脱氢酶活力和细胞色素C的含量。 结果 烫伤后各时相点NADH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RCR显著低于对照组 ,细胞色素C亦有同样改变 ,而烫伤对琥珀酸脱氢酶和NADH脱氢酶活力无显著影响。大黄能提高上述两条呼吸链的RCR水平 ,降低线粒体内膜细胞色素C的丢失 (与烫伤组比较 ,P <0 .0 5 )。 结论 烫伤能导致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链明显受损 。
陈德昌景炳文乔林李红江
关键词:线粒体烧伤上皮细胞小肠黏膜
大黄对烫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单价泄漏的影响被引量:24
2000年
目的 :研究大黄对烫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单价泄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背部烫伤模型 ,监测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力 ,同时测定血浆、肝脏、小肠粘膜及其线粒体内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水平。结果 :烫伤后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内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力随时间而降低 ,大黄能显著提高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力。烫伤后血浆、肝脏、小肠粘膜及其线粒体内SOD大量消耗 ,MDA明显增加 ,而大黄能显著降低组织内SOD的消耗和MDA产生。结论 :大黄能提高烫伤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内SOD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力 。
陈德昌乔林景炳文杨兴易李红江
关键词:烧伤线粒体
大黄在危重病急救领域的药理作用机制被引量:61
2000年
陈德昌李红江
关键词:危重病急救药理学
大黄对烫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链的影响被引量:22
2000年
目的:研究大黄对烫伤后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背部25% Ⅲ度烫伤模型,分离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线粒体,监测细胞色素aa3 、b、c和c1 的水平,并观察大黄在其中的影响。结果:烫伤后2 小时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aa3、b 和c1 较为稳定,而在伤后6小时出现明显丢失,与烫伤组0.5 和2 小时及对照组比较,P均< 0.05,而细胞色素c在烫伤后早期即有明显丢失,于伤后6 小时最为严重,与对照组比较P< 0.05;大黄治疗后细胞色素aa3、b、c和c1 丢失显著减少,与烫伤组比较P均< 0.05。结论:烫伤能导致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链明显受损,而大黄对其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乔林陈德昌景炳文
关键词:烧伤线粒体小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