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QD200980)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蒋静智李志义刘学武贾超崔海亭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超细微粒
  • 2篇超临界流体技...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微粒
  • 1篇脂溶性
  • 1篇四环素
  • 1篇微粒
  • 1篇利福
  • 1篇利福平
  • 1篇环素
  • 1篇超临界
  • 1篇超临界流体
  • 1篇超细

机构

  • 3篇河北科技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蒋静智
  • 2篇刘学武
  • 2篇李志义
  • 1篇赵顺轩
  • 1篇崔海亭
  • 1篇贾超

传媒

  • 2篇功能材料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撞击流技术制备脂溶性药物微粒被引量:6
2014年
将撞击流技术与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结合,以利福平为模型材料,考察该技术用于脂溶性药物超细微粒制备的可行性,系统分析了混合器的压力和温度、溶液浓度、进液速率、析出器的温度及撞击距离对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相比,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撞击流技术可制备出形态更好的利福平球形微粒,微粒粒径更小、分布更均匀。采用撞击流技术后,减弱了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参数(如溶液浓度、进液速率等)对微粒的不利因素,可在较大的操作范围内制得粒径分布均匀的微粒;同时强化了液滴和热气体之间的传质和传热,微粒干燥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在低于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适宜析出器温度10℃时,仍能得到分散性较好的微粒,有效降低了能耗。
蒋静智贾超崔海亭
关键词:利福平超细微粒
基于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四环素超细微粒制备
2010年
吸入式给药既要求药物微粒有合适的平均粒径,又要求粒径分布在较小的范围内。利用近两年提出的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以四环素-水+乙醇-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成功制备了适于吸入式给药的四环素超细微粒,系统分析了混合器压力和温度、溶液浓度及进液速率对微粒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膨胀减压过程,以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可制备出粒径在1~3μm的四环素超细微粒,且大部分微粒形态呈完好的球形;各影响因素对微粒粒径及其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混合器压力和溶液浓度对微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最明显,进液速率和混合器温度的影响较小。在研究操作范围内,较为理想的操作条件为混合器压力12MPa、温度60℃,溶液浓度15mg·mL-1,进液速度5mL·min-1。
蒋静智李志义刘学武赵顺轩
关键词:四环素超细微粒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聚合物超细微粒被引量:1
2010年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模型材料,利用近两年提出的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成功制备出了粒径在5μm以下的超细微粒,系统分析了混合器压力和温度、溶液浓度及进液速率对微粒形态、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器压力、溶液浓度和进液速率均对微粒粒径及其分布有明显的影响,而混合器温度的影响较小。较理想的操作条件为混合器压力为10MPa、温度为60℃、溶液浓度为10mg/mL、进液速度为3mL/min。
蒋静智李志义刘学武
关键词:超细微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