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1206080)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庆富冯建科许顺江王车江周慧敏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烧伤
  • 3篇电烧伤
  • 3篇微循环
  • 3篇细胞
  • 2篇血小板
  • 2篇黏附分子
  • 2篇己酮可可碱
  • 2篇高压电
  • 2篇高压电烧伤
  • 2篇干预作用
  • 2篇白细胞
  • 1篇性细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细胞
  • 1篇血管细胞黏附...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炎性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机构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四药有...

作者

  • 7篇张庆富
  • 3篇冯建科
  • 2篇周慧敏
  • 2篇王车江
  • 2篇许顺江
  • 1篇邵洪波
  • 1篇屠丽红
  • 1篇李增宁
  • 1篇白永强
  • 1篇尚涛
  • 1篇崔冬生
  • 1篇徐彦粉
  • 1篇闫宝勇
  • 1篇梁利民
  • 1篇魏伟
  • 1篇张志辉
  • 1篇李全海

传媒

  • 5篇中华损伤与修...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经颅高压电烧伤大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白细胞黏附变化及乌司他丁干预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经颅高压电烧伤对大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探讨sICAM-1与白细胞黏附的关系及乌司他丁(UTI)干预效果。方法将18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60只。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制成经颅高压电烧伤模型,对照组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伤后2min内,对照组和电伤组大鼠经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2mL,治疗组大鼠经腹腔注射2×104U/kgUTI注射液2mL。于伤前15min、伤后5min、1h、2h、4h、8h,每时相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于各组取10只大鼠,用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检测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经心脏采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含量。对数据行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 (1)电伤组sICAM-1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主效应F=536.550,P<0.01);电伤组伤后5min~8h各时相sICAM-1含量均高于本组伤前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主效应F=70.371,P<0.01)。治疗组sICAM-1含量低于电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主效应F=14.784,P<0.01);治疗组伤后5min~8h各时相sICAM-1含量均高于本组伤前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主效应F=126.391,P<0.01)。(2)电伤组白细胞黏附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主效应F=1309.845,P<0.01);电伤组伤后5min~8h各时相白细胞黏附数均多于本组伤前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主效应F=73.485,P<0.01)。治疗组白细胞黏附数少于电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主效应F=447.666,P<0.01);治疗组伤后5min~8h各时相白细胞黏附数均高于本组伤前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主效应F=82.933,P<0.01)。结论经颅高压电烧伤引起大鼠血清sICAM-1含量升高,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量增加。UTI可降低经颅高压电烧伤大鼠血清sICAM-1含量,减少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
张庆富张志辉周慧敏闫宝勇李全海冯建科白永强邵洪波王车江
关键词:白细胞黏附乌司他丁
高压电烧伤对大鼠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的干预作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大鼠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的影响以及己酮可可碱(PTX)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1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60只。以大鼠左前肢近心端外侧为电流入口,右后肢近心端外侧为电流出口,单纯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造成入口和出口处各1 cm×1 cm的高压电烧伤创面;假伤组大鼠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伤后2 min,假伤组和单纯电伤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50 mg/mL PTX注射液2 mL。伤前15 min及伤后5 min、1 h、2 h、4 h、8 h,每组各取10只大鼠,经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用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检测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检测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和LSD检验。 结果(1)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5 min、1 h、2 h、4 h、8 h血清sVCAM-1含量分别为(8 502±1 158)、(11 793±3 310)、(9 960±2 146)、(9 708±1 429)、(7 292±1 386)ng/mL,均高于假伤组的(1 897±946)、(1 882±940)、(1 882±938)、(1 888±946)、(1 884±942)ng/mL和治疗组的(6 840±1 558)、(6 742±2 465)、(5 625±2 593)、(2 373±1 463)、(5 187±2 797)ng/mL(P值均小于0.001)。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除伤后4 h外)血清sVCAM-1含量均高于组内伤前15 min(P值均小于0.001)。(2)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均多于假伤组和治疗组(P值均小于0.001)。单纯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均多于组内伤前15 min(P值均小于0.001)。(3)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小肠浆膜表�
张庆富许顺江梁利民冯建科徐彦粉屠丽红
关键词:烧伤微循环己酮可可碱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促炎性白细胞介素在烧伤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5年
白细胞介素是一类炎症介质,其中促炎性白细胞介素在烧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参与烧伤炎症反应的促炎性白细胞介素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等。本文就上述促炎性白细胞介素在烧伤后炎症反应中作用进行阐述:分别从其生物学功能、烧伤后的变化及作用两方面展开。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减少炎症介质,提高大面积严重烧伤的治疗效果。
张庆富高学坡
关键词:烧伤白细胞介素类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烧伤医学中的“治未病”被引量:2
2016年
"治未病"是祖国传统医学防病、治病的重要思想,其内涵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已经烧伤的患者,树立既病防变的思想,在积极处理烧伤原发病的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积极预防烧伤并发症,做到对烧伤并发症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防止或延缓烧伤后病情加重或恶化,以促进烧伤愈合和功能康复,提高烧伤救治成功率和救治水平。本文阐述了用"治未病"的观点预防和早期治疗烧伤并发休克、肾功能衰竭、血栓栓塞、水肿、骨代谢异常等并发症的理念。
张庆富
关键词:烧伤治未病并发症
微循环治疗技术在烧伤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微循环异常贯穿于整个烧伤病程。烧伤及其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变化同微循环密切相关,认识烧伤微循环变化规律,正确使用微循环治疗技术,对于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及有效防治烧伤并发症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烧伤临床常见的微循环障碍和微循环治疗方法,重点介绍烧伤休克的微循环治疗、烧伤肾损伤的微循环治疗、烧伤创面延迟愈合的微循环治疗,为烧伤临床提供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张庆富
关键词:烧伤微循环
血小板流变行为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血小板流变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损伤是其中的常见因素。损伤不仅引起血小板数量和形态结构改变,还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收缩及释放反应。导致微血管功能及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异常,使组织和器官血液灌注减少。血小板流变行为异常可使损伤进一步加重,甚至诱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探讨损伤对血小板流变行为的影响,采取改善血小板流变行为的治疗措施,对进一步认识损伤机制及提高危重症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张庆富
关键词:血小板流变学微循环
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与白细胞流变性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的干预作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了解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白细胞聚集黏附的影响,探讨己酮可可碱(PTX)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60只。(1)3组致伤前15min各取10只大鼠,用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观测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用激光多普勒组织灌流图像仪检测胸部皮肤微循环灌流量;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烷B2(TXB2)、前列环素(PG12)、P选择素、E选择素及L选择素含量,并计算TXB2/PG12比值。(2)电伤组和治疗组余下各50只大鼠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制成高压电烧伤模型(左前肢为电流入口,右后肢为电流出口),对照组余下50只大鼠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伤后2min内,经腹腔注射2mL生理盐水(对照组、电伤组)或者2mL浓度为50mg/mL PTX注射液(治疗组)。伤后5min和1、2、4、8h于每组各取10只大鼠,同前检测白细胞黏附数和微循环灌流量、血清血小板及白细胞相关因子水平,计算相关比值。对数据行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电伤组大鼠PAF、TXB2、PG12、P选择素、E选择素、L选择素含量以及TXB2/PG12比值和白细胞黏附数总体检测值大于对照组;微循环灌流量小于对照组,处理因素主效应F值为854.20~8156.52,P值均小于0.01。治疗组大鼠PAF、TXB2、P选择素、E选择素、L选择素含量以及TXB2/PG12比值和白细胞黏附数总体检测值小于电伤组;PG12含量、微循环灌流照大于电伤组,处理因素主效应,值为33.18—1033.99,P值均小于0.01。统计学结果仅允许在电伤组、治疗组组内进行比较。除治疗组伤后5min TXB2/PG12比值、电伤组和治疗组伤后5min E选择素含量外,电伤组及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PAF、TXB2、PG12、P选择素、E�
张庆富魏伟尚涛周慧敏李增宁王车江冯建科许顺江崔冬生
关键词:烧伤血小板聚集白细胞己酮可可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