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523)

作品数:34 被引量:112H指数:7
相关作者:李咏梅曾春王静杰刘义尹平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成像
  • 23篇多发
  • 23篇多发性
  • 23篇多发性硬化
  • 21篇磁共振
  • 19篇磁共振成像
  • 11篇扩散
  • 10篇复发
  • 9篇扩散张量
  • 8篇张量成像
  • 8篇扩散张量成像
  • 7篇脊髓炎
  • 5篇脊髓
  • 5篇复发-缓解型...
  • 5篇复发缓解型多...
  • 5篇病变
  • 4篇影像
  • 4篇视神经
  • 4篇视神经脊髓炎
  • 4篇静息态

机构

  • 34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重庆市第五人...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肿瘤医...
  • 1篇通用电气公司

作者

  • 34篇李咏梅
  • 22篇王静杰
  • 22篇曾春
  • 18篇刘义
  • 14篇尹平
  • 10篇韩永良
  • 9篇张小辉
  • 7篇杜思霖
  • 6篇张晓玲
  • 5篇熊华
  • 5篇廖旦
  • 5篇罗琦
  • 4篇罗亚西
  • 4篇李瑛
  • 3篇孟奔
  • 2篇欧阳羽
  • 2篇罗天友
  • 2篇吕发金
  • 2篇李娴
  • 1篇刘梦奇

传媒

  • 10篇中国医学影像...
  • 6篇中国医学影像...
  • 6篇磁共振成像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16篇2015
  • 1篇201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性硬化脊髓病变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系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炎性脱髓鞘疾病,病灶主要累及脑、视神经和脊髓。脊髓是MS好发部位,也是导致患者躯体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最新修订的MS诊断标准[1]中至少一个脊髓病灶的存在视为MS的空间传播并作为MS的诊断依据之一,脊髓主要病理改变为脊髓白质的脱髓鞘。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可检测约90%的脊髓病变[2]。
罗亚西李咏梅
关键词:脊髓病变磁共振成像多发性硬化炎性脱髓鞘疾病好发部位病理改变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中央前回灰质铁沉积ESWAN定量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利用3.0 T MRI 3D增强型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技术测量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中央前回灰质铁沉积及其与中央前回体积、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及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RRMS患者30例及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对照组)30名,在相位图上测量中央前回灰质铁沉积,采用平均相位值(MPV)表示,分析中央前回灰质MPV值有无差异,并比较其与中央前回体积、临床EDSS评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1)RRMS组和对照组中央前回MPV值分别为2033.13±14.39、2236.88±137.86;两组中央前回体积分别为(2201.34±78.71)mm3、(2339.15±130.09)mm3。(2)RRMS患者中央前回灰质MPV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5,P<0.05);中央前回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P<0.05)。(3)RRMS患者中央前回灰质MPV值与中央前回体积呈正相关(rs=0.364,P=0.048),与病程呈负相关(rs=-0.369,P=0.045),与EDSS评分无相关性(rs=-0.076,P>0.05),与复发次数呈负相关(rs=-0.367,P<0.05)。结论 RRMS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中央前回灰质铁异常沉积增加,铁将来可能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学指标。
杜思霖李咏梅曾春孟奔熊华王静杰欧阳羽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中央前回铁沉积
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诊断无小脑病灶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共济失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诊断无小脑病灶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共济失调的价值。方法对18例有共济失调症状的MS患者(MS组)和1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头部MR扫描,利用纤维束示踪技术追踪穿过小脑双侧齿状核和双侧丘脑白质的纤维束,计算FA值、ADC值和纤维束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S组右侧丘脑白质纤维束FA值减低、ADC值增加(P均<0.05);左侧丘脑、双侧齿状核FA值、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丘脑、双侧齿状核的白质纤维束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S组双侧丘脑、双侧齿状核的FA值、ADC值、纤维束条数与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病程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诊断无小脑病灶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共济失调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刘义张晓辉张晓玲时晓清尹平周津如李咏梅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症共济失调纤维束示踪成像扩散张量成像
多发性硬化伴发记忆障碍MRI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中青年非创伤性神经功能残疾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记忆及信息处理速度、执行功能等多种认知领域障碍。MS伴发记忆障碍(MSMI)因发病隐匿而常被忽略,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神经功能影像学的快速发展,MRI已成为观察和诊断MS的重要手段,可为诊断MSMI提供影像学依据。本文就MSMI相关临床及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顾瑶李咏梅付佳亮韩永良廖旦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记忆障碍磁共振成像
7.0T磁共振T2~*-mapping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脊髓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应用超高场强MR T2~*-mapping序列定量评估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的脊髓病变。方法 6~8周雌性C57BL/6小鼠,MOG35-55诱导制备EAE模型10只(实验组),同龄健康对照组10只。在造模后第18天,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脊髓行T2~*-mapping序列扫描,经后处理软件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脊髓感兴趣区T2~*值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第12天大鼠的体质量开始减轻,第14天神经学评分逐步增加。对照组体质量无明显减轻。MR T2~*加权像显示实验组脊髓内病灶呈不规则点片状稍高信号;对照组脊髓呈均匀等信号。T2~*值实验组[(12.66±1.78)ms]和对照组[(17.80±2.0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各评分T2~*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场强MR T2~*-mapping序列能够清晰显示小鼠脊髓病灶,并且可对病灶组织内铁含量进行定量测定,为EAE模型脊髓病变的无创检查提供新方法。
周津如李咏梅尹平时晓清曾春王静杰
关键词:脊髓病变铁沉积
腮腺结核的CT特征
2016年
目的观察腮腺结核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腮腺结核,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113例累及腮腺淋巴结,2例同时累及腮腺淋巴结和实质,共检出35个淋巴结结核,另1例为弥漫性累及腮腺实质。213例为单侧,3例为双侧。39例淋巴结型累及浅叶,7例同时累及浅叶和深叶。413例病灶密度均匀,3例病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13例淋巴结型中,均匀强化2例、环形强化11例,1例整个腮腺实质弥漫性强化,2例大部分腮腺实质弥漫性强化并合并淋巴结环形强化。512例腮腺周围皮肤增厚,其中3例病灶与皮肤穿通形成窦道。13例只有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肺结核患者表现为双侧颈动脉鞘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腮腺结核的CT表现多样、无明显特征性,正确认识腮腺结核CT表现有助于腮腺结核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曾春李娴李咏梅王静杰刘义尹平韩永良
关键词:腮腺结核
基于纤维束空间统计学分析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采用DTI基于纤维骨架空间统计方法(TBSS)分析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对20例NMOSD患者(NMOSD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全脑常规MR和DTI扫描,使用FSL软件包中TBSS步骤对DTI数据行全脑非参数统计分析,并对NMOSD组有统计学差异的纤维束FA值与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MOSD组大脑及小脑白质区纤维束如胼胝体、穹隆、皮质脊髓束、钩束、小脑脚等广泛FA值减低(P<0.05,FEW校正),其中扣带束、胼胝体、穹隆等AD值减低、RD值增高,穹隆和左侧内囊豆核后部MD值升高(P<0.05,FEW校正)。NMOSD患者左侧钩束、右侧外囊、左侧小脑下脚及双侧内囊前肢、内侧丘系FA值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TBSS显示NMOSD患者大脑及小脑存在广泛脑白质损伤,可解释NMOSD部分临床症状,与残疾症状无关的脑区纤维束微结构改变提示NMOSD患者这些区域病变可能存在更复杂的病理机制。
罗琦李咏梅韩永良廖旦曾春王静杰杜思霖张小辉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扩散张量成像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及MRI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TM)首次发作的临床及MRI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间56例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首次发作的临床、MRI影像学特征(至少2年的随访结果以协助最终诊断)。结果 (1)56例ATM患者首次发作后必须至少1次随访并随访时间超过2年,临床确诊为:多发性硬化(MS)19例(19/56,33.9%),视神经脊髓炎(NMO)10例(10/56,17.9%),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3/56,5.4%),类感染病因4例(4/56,7.1%),特发性横贯性脊髓炎20例(20/56,35.7%)。(2)所有患者均有脊髓病变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深浅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3)MRI特征:颈髓18例,胸髓17例,颈胸髓受累13例,胸腰髓受累8例;33例病变脊髓轻度肿胀,23例脊髓形态未见异常;病灶平均长度为4.7个脊髓节段,病灶占据脊髓2/3以上横断面积29例,27例占据面积小于脊髓横断面的2/3;15例脊髓病变区无强化,41例病变区呈条状、斑片状等强化。结论结合临床和MRI影像特征,有利于AT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罗亚西王静杰曾春刘义张小辉李咏梅
关键词: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磁共振成像多发性硬化
阿尔茨海默病的血管周围间隙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 spaces,VRS)MRI影像表现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AD患者(阿尔茨海默病组)7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2例,进行标准头颅MRI检查,计数中脑、基底节区、岛叶深部白质、半卵圆中心VRS的数目并测量其直径,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AD组颅脑MRI上可观察到VRS,以基底节区最为常见。AD组VRS检出率(49.1%,34/70)高于对照组(24.2%,15/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VRS的平均数目[(4.1±2.2)个/例]多于对照组[(2.4±1.9)个/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VRS的平均直径[(2.8±1.2)mm]大于对照组[(1.8±0.5)mm](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照组中VRS的数目、直径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1=0.802,r2=0.902,均P<0.05)。结论 AD组VRS的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张晓玲尹平张小辉刘义时晓清罗天友吕发金李咏梅
关键词:血管周围间隙磁共振成像阿尔茨海默病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微循环的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是一种无创、定量评估组织微环境的扩散及灌注特点的成像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IVIM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27例RRM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IVIM扫描,取多个b值(10、20、30、40、50、100、150、200、350、500、650、800、1000 s/mm^2),获取反映RRMS病灶及白质(NAWM)区组织扩散特点的表观扩散系数(ADC)、ADC_(slow)、ADC_(fast)及组织微血管灌注分数(f)。结果非强化病灶区、病灶旁NAWM区与远离病灶的NAWM区两两比较,非强化病灶区ADC、ADC_(slow)、ADC_(fast)、f值明显高于病灶旁及远离病灶的NAWM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灶旁NAWM区与远离病灶的NAWM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 IVIM成像可定量分析RRMS病灶与NAWM区组织的扩散及灌注特点,有助于推测病灶的病理改变,为损伤分类及鉴别提供帮助。
尹平周津如韩永良罗琦曾春王静杰李咏梅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扩散加权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