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ZC-I-05)

作品数:9 被引量:158H指数:6
相关作者:石学法刘焱光刘升发乔淑卿方习生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沉积物
  • 4篇泥质区
  • 3篇东海内陆架
  • 3篇黏土矿物
  • 3篇陆架
  • 3篇内陆架
  • 3篇矿物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泥质
  • 2篇气候
  • 2篇全新世
  • 2篇古气候
  • 2篇表层沉积物
  • 1篇地球化学分区
  • 1篇东亚冬季风
  • 1篇冬季风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中国近海
  • 1篇生物硅

机构

  • 8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海洋沉积与环...
  • 1篇台湾海洋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央研究院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8篇石学法
  • 6篇刘焱光
  • 6篇刘升发
  • 5篇乔淑卿
  • 3篇吴永华
  • 3篇方习生
  • 2篇李小艳
  • 2篇朱志伟
  • 2篇杨刚
  • 1篇朱爱美
  • 1篇吕华华
  • 1篇翟滨
  • 1篇李传顺
  • 1篇李朝新
  • 1篇姚政权
  • 1篇胡宁静
  • 1篇陈明德
  • 1篇高晶晶
  • 1篇刘季花
  • 1篇翦知湣

传媒

  • 3篇科学通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东部近海沉积物地球化学:分布特征、控制因素与古气候记录被引量:23
2015年
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东部近海沉积物中常、微量元素分布特征、控制因素及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沉积记录。指出表层沉积物中Si O2和Al2O3含量最高,两者可占沉积物总量的75%以上,而其他元素含量较低,且空间分布变化明显,主要受控于陆源物质输入、生物沉积作用、海洋化学沉积和成岩作用等因素。长江和黄河贡献了主要的陆源物质,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结果显示两者大致以123°E和32°N为南北向和东西向分界线,黄河物质控制了渤海和黄海大范围的区域,而长江物质则主要影响东海内陆架区域。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南部的MZ01孔沉积物中CIA、Ba/Sr和Ca O/Mg O值指示了中全新世以来中国东部气候演化历史:8400-4200 a BP期间为暖湿期;4200-2300 a BP期间为波动变冷期;2300 a BP以来为持续的变暖期。功率谱分析表明太阳活动对中国东部古气候的周期性演化过程具有控制作用。
石学法刘升发乔淑卿姚政权刘焱光
关键词:中国近海沉积物地球化学古气候
近2ka以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高分辨率的生物硅记录及其古生产力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对位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部的MZ02孔进行粒度和生物硅分析,AMS14C测年,获得了粒度和生物硅随时间变化的高分辨率曲线。结果表明,近2 ka以来研究区沉积环境稳定,以沿岸流控制的浅海沉积为主;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1.5%,属于低含量海区,主要受低硅质骨骼供给量、高溶解作用以及陆源物质冲淡作用的影响。生物硅含量及其堆积速率与中国东部温度曲线对比显示,近2 ka以来生物硅含量及其堆积速率在相对高温期明显增加,而在相对低温期降低,反映了表层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其高值期可能是由于相对高温期夏季风的加强导致了上升流的增强和营养物质供给的增加。另外,MZ02孔生物硅含量及其堆积速率与格陵兰冰芯和红原泥炭同位素对应性较好,揭示了古生产力和古气候变化的区域性以至全球性联系。
刘升发石学法刘焱光翟滨吴永华
关键词:生物硅古生产力古气候泥质区东海内陆架
渤海—北黄海沉积物黏土矿物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基于40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黏土组成的分析测试结果,结合周边河流沉积物黏土矿物组成数据,研究了渤海—北黄海底质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分布特征、来源和输运趋势。渤海—北黄海底质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分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伊利石(70%)、高岭石(12%)、绿泥石(11%)和蒙皂石(7%)。根据沉积物黏土矿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可以把研究区分为2个区和6个亚区。I区物质来源主要为黄河,分布在黄河口外,向东北延伸至渤海海盆、东南向经莱州湾再向东北延伸至北黄海南部海域;II区物质来源主要为潍河、六股河、滦河和辽河等,还包括海岸侵蚀物质,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北部和北黄海北部等海域。黏土矿物的输运和分布除了受到物源的影响外,主要受渤海环流的控制。
乔淑卿石学法方习生胡利民于永贵刘焱光李传顺姚政权
关键词:沉积物黏土矿物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记录的全新世快速气候波动被引量:3
2015年
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部MZ02孔岩芯沉积物为材料,挑选底栖有孔虫单种Ammonia compressiuscula进行了壳体氧碳稳定同位素和镁钙比值分析,并结合沉积物粒度、磁化率和地球化学等古环境替代指标,讨论了MZ02孔沉积记录所反映的若干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识别出发生在8.4,7.2和6.2 ka BP的3次千年事件,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发生在8.4 ka BP的降温事件.本研究揭示的中全新世大暖期内气候波动特征,与相邻陆地的季风记录、热带太平洋的古海洋记录相一致,具有百年尺度的太阳活动周期,其中以200 a周期最为显著,推测太阳活动可能是研究区全新世快速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小艳翦知湣石学法刘升发曹鹏乔淑卿朱志伟王旭晨
关键词:全新世东海内陆架泥质区
长江口泥质区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被引量:6
2010年
运用X荧光光谱法对长江口泥质区的10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SiO2、Al2O3、TFe2O3(全铁)、MgO、CaO、K2O、Na2O、MnO、TiO2、P2O5、Cu、Pb、Ba、Sr、V、Zn、Co、Ni、Cr、Zr等20种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给出了上述元素的平面分布趋势。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地球化学区:Ⅰ区位于研究区西部,主要富集SiO2、Na2O、Zr,明显亏损Cu;Ⅱ区位于研究区中部,富集Al2O3、Fe2O3、MgO、Cu等元素;Ⅲ区位于研究区东部,元素分布特征与Ⅰ区相似,不同之处是Ⅲ区明显富集CaO、Sr两种元素。在以长江沉积物为主要物源的前提下,沉积物粒度是控制研究区内常、微量元素分布的第一因素,生源物质、物源和自生作用也是控制研究区元素分布的重要原因。
张忆石学法王昆山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分区长江口泥质区
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环境影响被引量:45
2011年
测定了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质量分数,探讨了它们的分布特征、来源及污染程度,平均值分别为Cu13.3 mg/kg,Zn 59.4 mg/kg,Pb 20.2 mg/kg,Cd 0.081 mg/kg,Cr 57.1 mg/kg,Ni 19.4 mg/kg,As 13.1 mg/kg和Hg 0.053 mg/kg。空间分布上,Cu,Zn,Pb,Cd,Ni,Cr和Hg东西方向由岸向湾中心质量分数呈递减趋势,北部海域重金属质量分数普遍大于南部海域。富集因子结果表明,Cu,Zn,Cd,Cr和Ni无明显富集,主要来自岩石的自然风化;As和Pb中度富集,既有自然源的贡献,也受到了人为活动的影响;Hg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风险分析显示,全部站位的As及近半站位的Ni质量分数位于效应浓度低值(ERL)与效应浓度中值(ERM)之间,只是偶尔产生不利的生态效应;全部站位的Cu,Zn,Pb,Cd,Hg和Cr(除L10质量分数在ERL与ERM之间)均低于ERL,几乎不会产生不利的生态效应。黄河口外和西北缘近岸海域沉积物的综合环境质量较差,应引起重视。
胡宁静胡宁静石学法刘季花黄朋杨刚
关键词:重金属表层沉积物环境评价
东海闽浙沿岸泥质区沉积特征与古环境记录被引量:47
2010年
2007—2009年执行"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过程中,对东海闽浙沿岸泥质区进行了系统的底质调查,取得表层沉积物样品2949个、柱状沉积物样品148个。基于上述样品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以6.5Φ粒径为界线详细划分出泥质区的分布范围,主要位于26°~29°N之间,水深90m以浅的区域。(2)粒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泥质区现代沉积物总体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运移,但研究区的两侧又稍有不同,均表现出明显的向外偏转趋势;南部闽江河口外沉积物运移模式大致表现为由河口向周围呈散射状的输运趋势,最北影响可到27°N附近。(3)泥质区黏土矿物可明显划分为2个组合区,Ⅰ区覆盖了从长江口到南部闽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富集伊利石(平均含量为64%),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长江;Ⅱ区主要集中在闽江口附近的小区域,富集高岭石和绿泥石(两者平均含量之和为50%),推断其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于闽江。(4)常量元素的R型因子分析表明闽浙沿岸泥质区沉积主要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伴有少量生物沉积。(5)利用210Pb法测试了研究区百年来沉积速率,结果表明闽浙沿岸泥质区近百年来沉积速率介于0.79~3.34cm/a之间,平均值为1.97cm/a,属于东海次高沉积强度区,明显低于长江口泥质区沉积速率。(6)对闽浙沿岸泥质区南部的MZ01孔进行了综合分析,恢复了中全新世以来泥质区的古环境演变过程,识别出10次极值事件,可能主要由东亚冬季风的增强所引起,推测中全新世以来泥质区东亚冬季风演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8400~6300aBP为季风较强且波动期、6300~3800aBP为季风较弱且稳定期、3800~1400aBP为季风高波动期、1400aBP以来为季风稳定增强期。
石学法刘升发乔淑卿刘焱光方习生吴永华朱志伟
关键词:古环境
台湾河流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组成特征与物质来源被引量:20
2012年
台湾岛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碰撞地带,活跃的构造活动和丰富的降雨量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在大陆边缘和"源到汇"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每年通过河流注入到周边海域的沉积物多达数亿吨,成为周边海域重要的物质来源,也成为沉积物"源到汇"系统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对台湾东部、西部12条代表性河流沉积物的黏土矿物分析结果显示,台湾西北部淡水河黏土矿物组成以伊利石(73%)和绿泥石(24%)为主,含有少量高岭石(3%),不含蒙脱石;台湾西部浊水溪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由伊利石(75%)和绿泥石(25%)组成;台湾西南部高屏溪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75%)和绿泥石(23%)组成,含有少量高岭石(2%),不含蒙脱石.台湾东部河流沉积物与西部河流相比具有不同的黏土矿物组成,其中花莲溪沉积物中绿泥石平均含量高达48%,是台湾所有河流中绿泥石含量最高值.与大陆河流对比,台湾河流具有明显不同的黏土矿物组合特征.台湾河流中几乎不含蒙脱石,高岭石含量也较低.台湾河流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组成特征主要与流域内岩石类型和物理、化学风化强度有关,广泛出露的第三纪沉积岩,尤其是砂岩、页岩、板岩等在经过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后形成丰富的伊利石与绿泥石.由于台湾雨量充沛,地形陡峻,使得这些黏土矿物被河流快速搬运至出海口,并进一步随海流和波浪作用向其他海区扩散.
李传顺石学法高树基陈明德刘焱光方习生吕华华邹建军刘升发乔淑卿
关键词:河流沉积物黏土矿物风化作用
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冬季风的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记录被引量:24
2010年
对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南部的MZ01孔进行了AMS14C定年,粒度、常量元素和黏土矿物分析,以敏感粒级、黏土矿物组合、元素组合为替代性指标揭示了中全新世以来泥质区的古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9.71μm粒级平均粒径、化学蚀变指数(CIA)、蒙皂石/高岭石比值三者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可以识别出10次极值,可能主要由东亚冬季风的增强引起,分别对应于中全新世以来的同期降温事件,与格陵兰冰芯和敦德冰芯氧同位素记录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在其他区域不同的材料中也能找到相应的降温证据,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性响应.由3种替代性指标进一步推测出中全新世以来研究区东亚冬季风演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8400~6300aBP为较强且波动期、6300~3800aBP为较弱且稳定期、3800~1400aBP为高波动期、1400aBP以来为稳定增强期.
刘升发石学法刘焱光乔淑卿杨刚方习生吴永华李朝新李小艳朱爱美高晶晶
关键词:中全新世东海内陆架泥质区黏土矿物东亚冬季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