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十五”重大科技专项(B30301)

作品数:8 被引量:452H指数:8
相关作者:周玉民陈萍姚婉贞王辰陈宝元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阻塞性
  • 7篇阻塞性肺疾病
  • 7篇慢性
  • 7篇慢性阻塞性
  • 7篇慢性阻塞性肺...
  • 7篇疾病
  • 7篇肺疾病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3篇患病
  • 3篇患病率
  • 2篇生活质量
  • 2篇活质量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扩张
  • 1篇支气管扩张症
  • 1篇生命
  • 1篇生命质量
  • 1篇体重
  • 1篇体重指数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第三...
  • 7篇广州医学院第...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沈阳军区总医...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广州医学院
  • 6篇广州市荔湾区...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周玉民
  • 7篇康健
  • 7篇倪殿涛
  • 7篇钟南山
  • 7篇冉丕鑫
  • 7篇黄绍光
  • 7篇王长征
  • 7篇陈宝元
  • 7篇王辰
  • 7篇吕嘉春
  • 7篇刘升明
  • 7篇姚婉贞
  • 7篇郑劲平
  • 7篇陈萍
  • 6篇王大礼

传媒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我国七省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族聚集性的横断面调查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否具有家族聚集性.方法 2002-2004年我国7省市(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辽宁省、天津市、重庆市和陕西省)的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40岁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包括COPD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等)和肺功能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父母或兄弟姐妹之一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或COPD之一者被认为有COPD相关疾病家族史.结果 有COPD相关疾病家族史者FEV1为(2.24 ±0.70)L,无COPD相关疾病家族史者FEV1为(2.28 ±0.72)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97,P=0.001).有COPD相关疾病家族史者COPD患病率为12.1% (540/4 481),无COPD相关疾病家族史者为7.2%(1 128/15 7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10.59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COPD相关疾病家族史者COPD患病相对危险度(OR)为2.18(95% CI 1.94 ~2.46),且家族中有2人或2人以上患COPD相关疾病者,其患COPD的OR为2.48(95% CI2.00~3.08),大于家族中只有1人患COPD相关疾病者(OR =2.10,95% CI1.84 ~2.40).父亲、母亲和兄弟姐妹患COPD相关疾病者患COPD的风险接近(OR=1.54,95% CI1.32~1.80;OR=1.83,95%CI 1.56 ~2.15;OR=1.81,95% CI 1.48~2.23).结论 COPD患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且家族中患COPD相关疾病者越多,患COPD的风险越高.
周玉民王辰姚婉贞陈萍康健黄绍光陈宝元王长征倪殿涛王小平王大礼刘升明吕嘉春郑劲平钟南山冉丕鑫
关键词:家族聚集性流行病学
体重指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生活质量的关系被引量:86
2007年
目的在2002至2004年中国7个地区(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天津、重庆和陕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现况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体重指数(BMI)与 COPD 的关系。方法现况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40岁及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身高和体重的测量及肺功能检测。调查有效人数为20245名,男8705名,女11540名,以支气管扩张试验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1/FVC)<70%作为 COPD 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已知的气流受限的疾病,共筛查出1668例 COPD 和18577例非 COPD 进行 BMI 与 COPD 的关系分析。结果 COPD 患者的BMI[(22.7±3.5)kg/m^2]较非 COPD 患者[(24.1±3.4)kg/m^2]低,吸烟者 BMI 为[(23.6±3.4)kg/m^2]较不吸烟者[(24.2±3.5)kg/m^2]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分别为158.31、49.10,P 均<0.01),且 COPD 与吸烟存在对 BMI 的交互作用(F=6.03,P<0.05)。COPD 病情程度分级越高 BMI越低(F=45.46,P<0.01),COPD 病情程度分级与 BMI 分级存在负相关(r=-0.08,P<0.01)。BMI 越低 COPD 的患病率越高(趋势 X^2=102.68,P<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BMI(18.5~23.9 kg/m^2)比较,1级 BMI(<18.5 kg/m^2)、3级 BMI(24.0~27.9 kg/m^2)和4级 BMI(≥28.0 kg/m^2)患 COPD 的 OR 值分别为[2.12(1.73~2.59)、0.67(0.59~0.76)、0.60(0.49~0.73),P 均<0.05];且 BMI 分级与吸烟存在对 COPD 的交互作用(X^2=4.73,P<0.05)。与2级 BMI的 COPD 患者比较,1级 BMI 的 COPD 患者生活质量差(心理指数评分:55±8、57±6,F=2.96,P<0.05;躯体指数评分:42±10、46±9,F=4.21,P<0.01);气促分数高(1.4±1.5、1.1±1.3,X^2=14.32,P<0.01)。结论 1级 BMI 与 COPD 关系密切,其可能是 COPD 患病的独立于吸烟的危险因素,而低 BMI 也可能是 COPD 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冉丕鑫王辰姚婉贞陈萍康健黄绍光陈宝元王长征倪殿涛周玉民刘升明王小平王大礼吕嘉春郑劲平钟南山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体重指数生活质量
中国七省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现况调查被引量:40
2009年
目的评估COPD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2--2004年对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天津、重庆和陕西等7个地区城乡4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COPD横断面调查,对入选的20245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采用12个条目的简短生命质量量表(SF-12)评估生命质量,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FVC〈70%者诊断为COPD。SF-12评分经秩转换后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别。采用多因素逐步线性同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结果与非COPD患者相比,COPD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降,心理成分评分分别为(56±7)分和(57±6)分,躯体成分评分分别为(46±9)分和(5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42和453.960,P〈0.05和P〈0.01)。COPD患者的心理成分评分主要受气促严重程度、体重指数、合并疾病、性别和居住在城乡的影响;COPD患者的躯体成分评分主要受气促严重程度、合并疾病、性别、COPD分级、职业粉尘烟雾暴露史、年龄、文化程度和既往诊断COPD的影响。结论COPD患者的牛命质量下降,并与气促和疾病严重程度、体重指数和合并疾病密切相关。改善气促症状,加强营养支持,减少合并疾病,远离危险因素的暴露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生命质量。
周玉民王辰姚婉贞陈萍康健黄绍光陈宝元王长征倪殿涛王小平王大礼刘升明吕嘉春郑劲平钟南山冉丕鑫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生活质量量表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调查方法的研究设计被引量:47
2006年
目的探讨与国际接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调查方法,以获取中国准确的COPD流行病学资料。方法为全国7个省/市的COPD横断面调查。在中国7个地区(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天津、重庆和陕西),采用多阶段分层(城乡)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一个农村和一个城市调查点,最小的整群抽样单位为村和居委会,其中所有户籍登记40岁及以上居民均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问卷调查表参照COPD疾病负担研究(BOLD)制定而成,主要包括COPD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生存质量评估、诊断及防治状况等。对肺功能FEV1/FVC<70%者,进行支气管扩张试验、体格检查、X线胸片和心电图检测。以支气管扩张试验后FEV1/FVC<70%作为诊断COPD的标准。结果所有调查点都按统一标准和要求完成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符合质量控制的要求,各协作中心的肺功能合格率都在85.0%以上,问卷合格率都在95.0%以上。总体资料合格(包括问卷和肺功能都合格)率为95.2%,总体有效应答率为79.0%。结论该方案是与国际接轨的COPD流行病调查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周玉民刘升明吕嘉春郑劲平钟南山冉丕鑫
关键词:流行病学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40岁以上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4
2006年
目的探究我国农村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危险因素。方法在全国COPD流行病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农村地区40岁以上的女性为分析对象。全国COPD流行病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和肺功能检测;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0.70作为诊断COPD的标准,并排除其他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疾病。结果农村女性总体患病率为5.4%,危险因素暴露率、COPD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P值均小于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家族呼吸疾病史(OR=2.46,95%CI=1.86-3.26)、儿童时期经常咳嗽(经常咳嗽与从无咳嗽比较,OR=3.93,95%CI=2.02-7.63)、年龄大(70岁以上与40-49岁比较,OR=8.98,95%CI=5.90~13.67)、低体重指数(BMI)(低BMI与正常BMI比较,OR=2.20,95%CI=1.47-3.29)、吸烟(OR=1.68,95%CI=1.20-2.35)、有职业粉尘暴露(主要为谷尘暴露,OR=1.45,95%CI=1.07-1.96)、厨房无通风设备(OR=1.47,95%CI=1.06-2.03)和文化程度低(OR=2.19,95%CI=1.38-3.46)。结论中国农村女性COPD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重视其防治。
冉丕鑫王辰姚婉贞陈萍康健黄绍光陈宝元王长征倪殿涛周玉民刘升明王小平王大礼吕嘉春郑劲平钟南山
关键词:女性流行病学
我国7省市城区40岁及以上居民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124
2013年
目的 了解我国7省市城区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辽宁省、天津市、重庆市和陕西省各抽取一个城市街道作为调查点,对≥40岁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询问既往是否被医生诊断过支气管扩张症、是否有呼吸症状及可能的危险因素等.结果 全国7省市城区共抽样≥40岁的居民14 337人,完成有效调查10 811人,调查应答率为75.4%.1.2% (135/10 811)的≥40岁居民曾诊断患有支气管扩张症,其中男性为1.5% (65/4382),女性为1.1%(70/6429),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0);支气管扩张症患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多;各地区间支气管患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3),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各地区间的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值为22.116,P=0.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还显示,年龄越大、有呼吸疾病家族史、有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史、燃煤暴露、既往患慢性咽炎、肺结核、心脏病和肺癌与支气管扩张症相关;儿童时期感染≥2种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家族中≥2人患呼吸疾病的人群患支气管扩张症的相对危险度增加.结论 我国城区≥40岁人群支气管扩张症患病多,其患病与年龄、有呼吸疾病家族史、有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史、燃煤暴露、既往患慢性咽炎、肺结核、心脏病和肺癌等因素有关.
周玉民王辰姚婉贞陈萍康健黄绍光陈宝元王长征倪殿涛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流行病学患病率
职业接触粉尘和烟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呼吸道症状的影响被引量:61
2009年
目的探究职业接触粉尘和烟雾对COPD及呼吸道症状的影响。方法在中国7省市(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天津、重庆和陕西)城乡40岁及以上人群的COPD横断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职业接触粉尘和烟雾对COPD及呼吸道症状的影响。对入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以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的FEV1/FVC<70%作为COPD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疾病。患者自我报告经常有咳嗽、咳痰、气喘或气促症状之一,定义为有呼吸道症状。结果20.5%的被调查者曾经职业接触粉尘和烟雾超过1年。多因素分析显示,职业粉尘烟雾暴露是罹患COPD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为1.20(1.04,1.39),其中谷尘为COPD可能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为1.48(1.18,1.86);职业粉尘烟雾暴露、采矿、采石、水泥粉尘、油漆、化工和其他职业暴露为患呼吸道症状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37(1.25,1.49)、2.31(1.67,3.20)、1.71(1.09,2.70)、1.92(1.47,2.52)、1.46(1.16,1.84)、1.58(1.37,1.83)和1.46(1.29,1.64);职业粉尘烟雾暴露与吸烟存在协同作用,可使患呼吸道症状的危险度增加(P=0.006);职业粉尘烟雾暴露对患COPD和呼吸道症状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分别为3.94%和7.05%。结论职业粉尘烟雾暴露与患COPD和呼吸道症状有关;职业粉尘烟雾暴露与吸烟对患呼吸道症状存在协同作用。
周玉民王辰姚婉贞陈萍康健黄绍光陈宝元王长征倪殿涛王小平王大礼刘升明吕嘉春郑劲平钟南山冉丕鑫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粉尘
中国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及防治现状被引量:51
2009年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及防治现况。方法全国的横断面调查。在中国7个省市(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辽宁省、天津市、重庆市和陕西省)的农村地区,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地区抽取1个农村镇作为调查点,对年龄≥40岁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对[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100%〈70%者,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以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FVC)×100%〈70%作为COPD的诊断标准。结果(1)有效调查人数为9434人,有效应答率为83.6%,COPD患病率为8.8%,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2.8%、5.4%。(2)中国农村地区的吸烟率和生物燃料暴露率高,分别为43.0%、83.1%;戒烟率低(17.5%),只有12.4%的吸烟者接受过戒烟劝导。(3)COPD患者中,只有30.0%的患者曾经诊断过COPD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2.4%的患者曾经检测过肺功能;COPD患者目前吸烟比例高达74.5%,Ⅱ级及Ⅱ级以上COPD患者中,只有7.9%的患者规则用药。结论中国农村COPD患病率高,防治状况差,迫切需要加强COPD人群防治。
周玉民王辰姚婉贞陈萍康健黄绍光陈宝元王长征倪殿涛王小平王大礼刘升明吕嘉春郑劲平钟南山冉丕鑫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流行病学患病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