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70122)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赵艳萍倪根金卢勇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养鸭
  • 1篇药剂
  • 1篇药械
  • 1篇治虫
  • 1篇治虫技术
  • 1篇治蝗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器械
  • 1篇民国
  • 1篇民国时期
  • 1篇化学药剂
  • 1篇蝗灾
  • 1篇本土
  • 1篇本土化
  • 1篇虫害

机构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赵艳萍
  • 1篇倪根金
  • 1篇卢勇

传媒

  • 1篇农业考古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药械治蝗技术的引入与本土化被引量:4
2013年
民国时期,治蝗技术革新是中国治蝗技术史上最大的变革,其中最关键的成就在于药械治蝗技术的引入与研发,治蝗效率因此有了质的提升,并直接影响了建国以后的治蝗模式。其引入及本土化进程包括:一是引入国外蝗虫生理学知识及化学除蝗技术及器械;二是国内设置治蝗研究机构开展蝗灾调查和试验、培养治蝗专业人才;三是利用本土植物性毒物和原料,研发便宜实用的除蝗土药及除蝗器具。
赵艳萍倪根金
关键词:民国本土化
19世纪中美应对大蝗灾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19世纪中后期,同一纬度带的中国与北美大陆几乎同期经历了罕见的大蝗灾,影响两国至深:发生于中国清咸丰年间的大蝗灾被列为近代十大灾荒之一,而美国的大蝗灾则颠覆了新移民者征服新土地的信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北美土地的农业垦殖方式。两国的蝗灾无论是从技术史的角度解析蝗害的除治,还是从社会学史探讨两国在蝗害发生、蝗害成因及蝗虫应对都有着显著的相似性,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政治体制、文化背景下灾害应对的差异性。
赵艳萍
传统生态治虫技术的再思考——以养鸭治蝗技术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以农为本的中国自农业发生以来,虫害问题是最大的障碍之一,数千年来劳动人民与虫害斗争,积累了丰富而实用的除虫技术。时至今日,除虫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效、纯熟的地步,大规模化学药剂的使用将虫害的影响降至最低,可人类却因此陷入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中,人类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赵艳萍卢勇
关键词:治虫技术生态环境治蝗养鸭化学药剂虫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