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514)

作品数:11 被引量:119H指数:3
相关作者:舒斯云王斌马林杜江曾成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华医学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缺血
  • 6篇缺氧
  • 6篇脑损伤
  • 5篇血性
  • 5篇缺血性脑损伤
  • 5篇缺氧缺血性
  • 5篇缺氧缺血性脑
  • 5篇缺氧缺血性脑...
  • 5篇细胞
  • 4篇细胞集落
  • 4篇粒细胞
  • 4篇粒细胞集落刺...
  • 4篇集落
  • 4篇集落刺激因子
  • 3篇边缘区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 2篇抑制性
  • 2篇抑制性氨基酸
  • 2篇应激

机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杭州...

作者

  • 9篇舒斯云
  • 8篇王斌
  • 7篇马林
  • 4篇杜江
  • 1篇毛姣玉
  • 1篇陈志晔
  • 1篇罗济璇
  • 1篇郑娓
  • 1篇陈衍晨
  • 1篇陈君
  • 1篇李宏
  • 1篇郭海文
  • 1篇吴升
  • 1篇程燕
  • 1篇张秀芬
  • 1篇曾成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CSF通过上调mTOR/p70S6K信号通路抑制新生大鼠HIBD后神经细胞凋亡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 90只7d龄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CSF组、雷帕霉素组及对照组,每组18只.后4组采用改良Rice-Vannucci法制备成HIBD模型,其中雷帕霉素组、对照组于HIBD前1h分别腹腔注射雷帕霉素250μg/kg或等体积乙醇;G-CSF组、雷帕霉素组及对照组于HIBD后1h腹腔注射G-CSF 50 μg/kg,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HIBD后48h,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并计算梗死面积比,Nissl染色评估海马CA1区及皮质神经细胞情况,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及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ting检测脑组织中抗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及促凋亡因子Caspase-3活化片段(CC3)、Bcl-2相关X蛋白(Bax),mTOR、磷酸化(p)-mTOR及其下游p70S6K、p-p70S6K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G-CSF组和对照组梗死面积比明显减少,海马CA1区及皮质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脑组织中CC3、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mTOR/mTOR、p-p70S6K/p70S6K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CSF组和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组梗死面积比明显增加,海马CA1区及皮质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脑组织中CC3、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mTOR/mTOR、p-p70S6K/p70S6K比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CSF可能通过上调mTOR/p70S6K信号通路抑制HIBD后神经细胞凋亡.
陈璐舒斯云吴政彦马林杜江Dumbuya John Sieh罗薇李菲王斌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凋亡
DHA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远期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新生SD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远期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7d龄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DHA组,每组20只。对照组和DHA组分离并结扎左侧颈总动脉2.5h后在8%氧浓度环境中缺氧处理2h,假手术组只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不进行缺氧处理。造模后DHA组腹腔注射15mg/kgDHA,假手术组及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聚乙二醇4000,连续10d。造模后48h各组取10只大鼠处死取材,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及纹状体边缘区病理形态变化,采用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各组剩余10只大鼠2月龄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I(NMDAR1)阳性细胞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HA组海马CAl区及纹状体边缘区病理形态均有明显改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Bax、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可见DHA组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海马CA1区及纹状体边缘区NMDAR1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A有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所致远期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早期抑制海马CA1区及纹状体边缘区的细胞凋亡及晚期上调NMDAR1的表达有关。
曾成舒斯云黄玉莎程燕陈君王斌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学习记忆障碍纹状体边缘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猴脑纹状体边缘区脑啡肽样免疫反应阳性突触的超微结构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猴脑边缘区甲硫氨酸-脑啡肽(MET-ENK)阳性免疫反应神经终末突触的超微结构,为进一步探索其学习记忆功能提供超微结构基础。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恒河猴6只,常规灌注固定和取脑,冰冻切片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纹状体MET-ENK的表达.取边缘区内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区进行超微切片,电镜下观察边缘区MET-ENK阳性反应神经终末突触的超微结构。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壳核和苍白球之间有一条密集排列的MET-ENK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带,即纹状体边缘区;电镜下可见边缘区神经元为长梭形或纺锤形,细胞器较少。MET-ENK阳性反应神经终末突触主要有5个类型:轴-树突触、轴-棘突触、轴-体突触、轴-轴突触以及多种类型的复合型突触。结论猴脑纹状体边缘区MET-ENK阳性免疫反应神经终末突触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明显不同于纹状体其他部分。
王斌毛姣玉马林路蒙莎吴升陈衍晨舒斯云
关键词:基底节甲硫氨酸脑啡肽超微结构
给予外源性牛磺酸对HIBD幼鼠脑内氨基酸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初步探讨给予外源性牛磺酸(TAU)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幼鼠脑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6只7d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TAU治疗组,每组12只,后2组参照Rice—Vannucci法构建HIBD模型。TAU治疗组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于固定时间点添加300mg/(kg·d)TAU管饲,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术后48h及14d各组幼鼠脑内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l、甘氨酸(6LY)、TA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术后48hTAU治疗组幼鼠损伤侧大脑皮层组织TAU及兴奋性氨基酸ASP、GLU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性氨基酸GABA、GLY含量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GLU/TAU比例减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TAU治疗组幼鼠损伤侧大脑皮层组织TAU、GABA、GLY含量显著升高,GLU含量显著下降,ASP/GLY、GLU/GLY、GLU/TAU比例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外源性TAU可提高HIBD幼鼠脑内TAU及GABA、GLY含量,调节主要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比例。
李宏郑娓郭海文杜江张秀芬舒斯云
关键词:牛磺酸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兴奋性氨基酸抑制性氨基酸
左侧壳核软化灶致右侧肢体疼痛:人脑边缘区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采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边缘区在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例左侧壳核软化灶导致右侧躯体偏身疼痛患者及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手工勾画边缘区蒙片,进行全脑基于感兴趣区的功能连接计算。结果左侧边缘区功能连接较健康对照显著下降,主要位于双侧尾状核头、壳核及左侧苍白球。结论边缘区可能参与人类疼痛调节,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陈志晔马林
关键词:边缘区壳核功能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MRI技术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被引量:100
2016年
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是利用血液中水分子作为内源性、可自由扩散示踪剂进行颅脑灌注成像的MRI技术。ASL技术提出至今已有20余年[1],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随着ASL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近年来准连续式ASL (pseudo-continuous ASL, pCASL)序列的应用,其图像质量、成像范围、成像速度有了极大的提高,逐渐受到影像学和神经科学工作者的关注,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科研和临床工作。
关键词:脑灌注成像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5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氧缺血模型组(HIBD组)及给药组(G-CSF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Rice法建立HIBD模型,G-CSF组造模后1 h腹腔注射50μg/kg G-CSF,Sham组及HIBD组注射相应剂量9 g/L盐水。各组分别于造模后24 h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大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脑病理变化,脱氧核糖核苷酸未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24 h,HE染色示Sham组未见明显神经元损伤表现,HIBD组可见脑组织结构改变明显,G-CSF组病理改变较HIBD组减轻。HIBD组梗死面积[(25.40±5.15)%]显著高于Sham组[(0.31±0.15)%]及G-CSF组[(16.36±4.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BD组免疫荧光GRP78阳性表达[(49.38±10.06)%]显著高于Sham组[(9.12±4.50)%]及G-CSF组[(30.61±6.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BD组海马CA1区及皮质凋亡细胞比例[(44.84±11.54)%、(48.23±14.07)%]均明显高于G-CSF组[(17.87±7.20)%、(26.18±9.96)%],均显著低于HI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BD组GRP78、CHOP、Caspase-12相对表达水平(0.63±0.24、0.72±0.21、0.68±0.25)均显著高于Sham组(0.20±0.08、0.28±0.08、0.23±0.07)及G-CSF组(0.39±0.13、0.51±0.18、0.48±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注射G-CSF对HIBD新生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王海如秦梓健舒斯云马林吴政彦杜江王斌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内质网应激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其常用制剂的临床药理研究和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为开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新型临床靶向药物,发掘现有药物新的临床应用领域提供参考。方法: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机制""临床药理""G-CSF""Mechanism""Signal""Pharmacology""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7年12月的相关文献,对G-CSF作用于靶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常用制剂的临床药理研究和应用进展等进行综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167篇,其中有效文献53篇。G-CSF与其受体结合后,经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如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Ras/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使细胞核发生基因转录,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迁移,抑制炎症和抗凋亡等。G-CSF的临床常用制剂有非格司亭、来格司亭、聚乙二醇非格司亭等,相比于前两者,聚乙二醇非格司亭在体内半衰期较长、清除率较低且临床疗效更好,提高了患者依从性。G-CSF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且在帕金森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肝衰竭及子宫内膜疾病等方面也有新的探索。结论:有关G-CSF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尚浅,需要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以促进开发新的药物,并且应充分发挥G-CSF长效制剂的优势,积极探索其在不同临床疾病中的应用。
李菲王斌舒斯云马林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常用制剂临床药理
牛磺酸对哺乳动物大脑发育及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牛磺酸是存在于哺乳动物大脑中类似γ-氨基丁酸的抑制性氨基酸,可与甘氨酸受体结合激活皮质纹状体通路,发挥着平衡大脑兴奋性和抑制性过程的重要作用.它的浓度在哺乳动物大脑发育过程中持续升高至断奶期,到成年后达到稳定水平.牛磺酸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应激、抗炎和抗凋亡作用,并且可以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促进神经细胞增殖分化,影响胎儿脑发育.动物实验表明补充牛磺酸可促进新生儿脑发育,有保护或减轻脑缺氧缺血性和氧化应激脑损伤的作用.但对于人类能否补充牛磺酸来促进脑发育保护脑损伤,以及在何时补充、补充的剂量和途径的研究资料并不充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罗济璇舒斯云马林吴升王斌
关键词:抑制性氨基酸大脑发育抗氧化应激抗凋亡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神经保护作用及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2018年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为一种刺激骨髓粒系造血的生长因子,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然而,越来越多体内外研究实验及临床试验表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通过激活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在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包括动员外周干细胞迁移至神经系统、减轻神经细胞凋亡、平衡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干细胞再生及血管生成等,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在脑卒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及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中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动物模型中也证实其疗效。现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神经保护作用及临床试验安全性及疗效作一综述。
罗薇舒斯云马林王斌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神经保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