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C0310034)

作品数:16 被引量:309H指数:9
相关作者:潘建基陈传本张秀春柏朋刚林少俊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鼻咽
  • 15篇鼻咽癌
  • 13篇调强
  • 11篇放疗
  • 10篇咽肿瘤
  • 10篇肿瘤
  • 10篇疗法
  • 10篇放射疗法
  • 10篇鼻咽肿瘤
  • 8篇调强放疗
  • 7篇鼻咽癌调强放...
  • 6篇适形
  • 5篇调强放射
  • 3篇调强放射疗法
  • 3篇调强适形
  • 3篇治疗剂
  • 3篇放射治疗剂量
  • 3篇摆位
  • 3篇摆位误差
  • 2篇电子射野影像

机构

  • 14篇福建省肿瘤医...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16篇潘建基
  • 9篇陈传本
  • 8篇张秀春
  • 7篇柏朋刚
  • 6篇张瑜
  • 6篇潘才住
  • 6篇林少俊
  • 3篇韩露
  • 2篇李金莲
  • 2篇郑茁
  • 2篇徐鹭英
  • 2篇郑葳
  • 1篇倪晓雷
  • 1篇孔祥泉
  • 1篇鲍道亮
  • 1篇许昀
  • 1篇李奇欣
  • 1篇郑崴
  • 1篇陆军
  • 1篇马礼钦

传媒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中华放射肿瘤...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癌症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MRI融合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CT和MRI融合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例,由5名高年资放射治疗科医师在单一CT图像状态和CT/MRI融合状态下分别勾画鼻咽肿瘤靶区(分别以GTVCT和GTVfusion表示),比较单一CT图像状态和CT/MRI融合状态下不同医生间鼻咽肿瘤靶区勾画的差异性,研究影像融合技术对靶区勾画的影响。结果GTVfusion比GTVCT大,单一CT图像状态下的肿瘤靶区(GTV)在不同医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CT/MRI融合能显著缩小不同医师间靶区勾画的差异性,从而提高靶区勾画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结论MRI和CT融合图像提供了互补的信息,有助于医师确定肿瘤边界,勾画出更精确的靶区,为精确放疗的实施奠定基础。
陈荔莎潘建基陈传本林少俊潘才住张秀春柏朋刚
关键词:CT/MRI图像融合技术调强放疗
静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设计及30例剂量验证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静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 MRT)的步骤及剂量验证和质量保证。方法运用静态I MRT技术治疗30例鼻咽癌、脑瘤、肺癌等病人。在核通PLATO(计划)系统中设计计划,在加速器下进行模体点剂量、面剂量及调强图的验证。结果点剂量误差(2.44±1.35)%,小体积剂量误差(1.93±1.42)%,面剂量、调强图和计划输出能较好的符合。结论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
柏朋刚张秀春潘建基李慧灵张春张瑜
关键词:放射疗法放射治疗剂量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测量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被引量:28
2007年
目的分析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摆位误差情况,从而确定摆位扩边的大小。方法选取IMRT的鼻咽癌患者36例,放射治疗过程中每周拍摄电子射野影像片(正侧位)一次,共拍摄电子射野影像片372张。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下将电子射野影像片与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配准,分别测定X轴(左右方向)、Y轴(上下方向)和Z轴(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所有电子射野影像片中,各个方向约90.6%的摆位误差≤3 mm,99.2%≤5 mm。总体系统误差分别为X轴-0.5 mm(±1.2s),Y轴-0.5 mm(±1.4s),Z轴-0.9 mm(±1.5s),随机误差的标准差分别为±0.3,±0.2和±0.3 mm;各个方向的摆位扩边值分别为3.2,3.6和4.0mm。结论鼻咽癌IMRT具有一定程度的摆位误差。在EPID系统下进行实时摆位误差纠正,可进一步降低摆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提高摆位精度。
潘才住潘建基陈传本张秀春李金莲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体位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230例初步结果被引量:70
2007年
目的 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MRT)鼻咽癌的早期临床结果并观察放射反应。方法 230例全程IMRT治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Ⅰ期1例,Ⅱ期36例,Ⅲ期113例,Ⅳa期80例)。鼻咽和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采用IMRT技术照射,原发灶肿瘤靶区(GTV)照射中位剂量67.5Gy(65.1~74Gy),每次2.10~2.25Gy,下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引流区采用颈前野常规照射。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2~32个月)。6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远处转移),5例原发灶复发,2例颈部复发,16例远处转移。1年和2年的总体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区域进展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100%,94.6%;98.4%,91.4%;99.1%,97.9%及91.9%,85%。N分期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P=0.04)。最严重的急性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1~4级分别有22.6%,44.3%,28.7%和0.9%。晚期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1级33.7%,2级7.3%)。结论 早期结果显示,IMRT是鼻咽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局部区域控制率较高,副反应低。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林少俊陈传本韩露郑葳陈梅潘建基
关键词:鼻咽肿瘤调强放射治疗预后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诊断鼻咽癌早期放射性脑损伤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1HMRS)对鼻咽癌(NPC)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颞叶脑组织代谢物的变化规律,间接推测电离辐射导致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1HMRS检测NPC患者放疗前后大脑颞叶照射野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的含量。选取31例经病理证实的Ⅲ期NPC初诊患者,使用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选择点分析波谱(PRES)序列采集,获得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3,6,12个月时双侧大脑颞叶放射野内的波谱图像。测量NAA、Cr、Cho3个主要代谢物的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的相对半定量浓度和NAA/Cr、Cho/Cr、Cho/NA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放疗结束时,NAA/Cr较放疗前显著下降;Cho/Cr、Cho/NAA较前显著上升;放疗后3个月上述代谢物比值异常达到高峰;放疗后6个月代谢物比值逐渐恢复,放疗后1年Cho/Cr恢复正常,NAA/Cr、Cho/NAA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1HMRS检查对NPC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具有诊断价值。
陈韵彬刘征华鲍道亮潘建基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鼻咽肿瘤脑损伤
中晚期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分段设计计划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通过对中晚期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分阶段2次设计治疗计划的自身对照研究,分析靶区因受到一定剂量照射后退缩而造成适形指数的下降以及危及器官等剂量曲线的变化,探讨采用分阶段设计治疗计划的必要性。方法对5例中晚期鼻咽癌首诊患者行诱导化疗加分阶段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诱导化疗采用紫杉醇+DDP化疗2周期。鼻口因和上颈部采用IMRT技术,下颈及锁骨上区常规切线照射技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按步骤行面罩固定体位、定位CT扫描、勾画靶区、给出处方剂量、设计第1阶段治疗计划(靶计划1),计算适形指数CI1。患者在治疗半程(15~16次)时,按原固定体位、参考坐标不变,重复上述步骤,设计第2阶段治疗计划(靶计划2),并算出CI2。再将靶计划1拷贝到第二次靶区中,得出靶计划1-2,并算出CI1-2。同时对各计划感兴趣及危及器官的剂量进行图像比较。结果CI1、CI2与CI1~2比较,CI1、CI2均比CI1~2高,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3);CI1与CI2比较,两者无明显差别(P=0.115)。放疗半程时,靶计划1-2的脊髓、脑干、腮腺等器官的剂量与靶计划1比较均发生改变。结论中晚期鼻咽癌在治疗过程中鼻咽腔内肿物以及颈部淋巴结退缩明显者,其适形指数明显下降,建议积极采用多阶段设计治疗计划照射技术;对条件限制只做一次性靶计划设计者,危及器官的限量应足够低,香则就可能有超量的危险。
张瑜潘建基陆军郑崴柏朋刚陈传本潘才住张秀春
关键词:鼻咽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靶区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进展期鼻咽癌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好发于我国南方地区,同步放化疗在进展期鼻咽癌中的疗效显著,但同步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较单纯放疗显著增加,影响了患者放化疗的顺利进行。目前临床上常用局部对症处理和全身营养支持治疗等方法减轻放疗反应以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但收效甚微。本文旨在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在进展期鼻咽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福建省肿瘤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6月7l例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进展期患者,放化疗前行PEG术,放化疗期间行胃造瘘饮食及相关护理,检测放化疗不良反应、治疗耐受性及体重、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情况。结果:71例患者行PEG术68例成功,3例失败。剩下的64例患者中51例顺利完成3周方案的同步化疗,同步化疗完成率为79.69%,4例因肝转移或肝功能损害未行同步化疗。所有68例患者体重变化在一11.86%~0.83%内,平均一5.32%±2.99%,前后血清白蛋白配对t检验提示放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742)。60.29%(41/68)患者发生II度放射性口腔炎,22.06%(15/68)患者发生III度放射性口腔炎。结论:对初诊进展期鼻咽癌患者行预防性PEG术提高了患者同步放化疗的耐受性,降低了不良反应,减少了因放化疗不良反应引起的放疗中断时间,提高了同步化疗的完成率,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且简单、经济、易行、安全。
许昀林锦韩露郭巧娟张伟黄贺李睿林少俊潘建基
关键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鼻咽癌同步放化疗
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复发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初治鼻咽癌患者211例中,Ⅰ期3例,Ⅱ期44例,Ⅲ期96例,ⅣA期68例;Ⅰ、Ⅱ期行单纯根治性放疗,Ⅲ、ⅣA期化放综合治疗。鼻咽和上颈部采用IMRT技术,将鼻咽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T)、临床靶体积1(CTV1)和临床靶体积2(CTV2);颈部的靶体积划分为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和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靶体积(CTV-N)。GTV-T、GTV-N、CTV1和CTV2、CTV-N的处方剂量分别为66-68Gy、60-68Gy、60-62Gy和54-56Gy,共(30-31)次/(6-6.2)周。下颈及锁骨上区常规切线照射。结果:211例患者中鼻咽复发2例,上颈部复发1例,鼻咽和颈部同时复发1例,近期复发率1.9%;鼻咽复发部位均在GTV-T内,1例上颈部复发于GTV-N内,1例上颈部复发因GTV-N脱靶于CTV-N内;2例分别于首程放疗后19和20个月死亡,2例健在。结论:IMRT对鼻咽癌能获得理想的局部控制,但仍存在复发问题。对鼻咽肿瘤的最佳照射剂量存在个体差异,照射剂量不足、乏氧细胞多、治疗中断以及对靶区认识不足等可能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
张瑜潘建基郑茁柏朋刚徐鹭英林少俊
关键词:调强放射疗法复发分析
鼻咽癌SMART束流调强放疗技术的临床Ⅰ/Ⅱ期试验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同步加量束流调强放射治疗(SMART)应用于鼻咽癌放疗的可行性,近期疗效以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急性毒性反应。方法应用SMART技术治疗鼻咽癌初治患者40例。鼻咽原发灶和上半颈行调强放射治疗.下半颈用颈前切线野放疗,局部淋巴结用9MeV电子线加量。14例Ⅲ期和17例Ⅳ期病人(无N3病人)在放疗前行2次诱导化疗。结果各靶区被95%处方剂量曲线覆盖的平均体积百分数均〉99%,肿瘤靶区均匀指数中位数1.22(1.11~1.31),适形指数中位数0.82(0.75~0.87),各重要组织器官均在安全的剂量范围内。全组病人未观察到Ⅳ级的急性毒性反应;其中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11例,有效率100%。随访中位时间14.3月,死亡1例。原发灶复发1例,1年无复发生存率96.2%,2年无复发生存率96.2%。骨转移2例,均为Ⅳ期病人。1年无远处转移率94.8%,2年无远处转移率94.8%。1年生存率97.5%,2年生存率97.5%。结论SMART束流调强放疗技术提高肿瘤的分次量和剂量、保护了周围正常织织、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李建成蒋国梁潘建基柏朋刚
关键词:放射疗法适形放射治疗剂量
鼻咽癌调强放疗初步结果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lMRT)的初步疗效。方法:对91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处方刺量分别为GTV(鼻咽部和颈部淋巴结肿瘤靶区)66~70Gy,CTV1(临床靶区)60~62Gy,CTV2和CTVn(颈部淋巴结区域)54~56Gy。11例患者IMRT结束后有局部残留,1例采用IMRT追量照射10Gy/4次,其余给予鼻咽腔内后装追量照射9~15Gy/3~5次。分析疗效及放射治疗毒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1和2年生存率为97.1%和97.1%,局控率为97.1%和92.5%。急性放射反应多为Ⅰ度和Ⅱ度以口干和放射性口腔炎为主,分别占72.5%和58.2%。远期放射反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口干和听力下降,占患者的39.6%和17.6%。GTV、CTV1及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0.6、67.9和65.0Gy;5%体积的正常器官受照射荆量的平均值为:脑干41.4Gy,脊髓35.4Gy,左腮腺46.5Gy,右腮腺51.8Gy。结论:调强放疗能使得鼻咽癌各靶区得到很好的刺量分布,提高了初治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明显减轻了急性放射反应。鼻咽癌IMRT处方剂量70Gy以上,CTV2预防照射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潘建基林少俊张瑜陈传本郑茁郑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