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972)

作品数:10 被引量:86H指数:5
相关作者:张丽姚卫峰张桥丁安伟曹亮亮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甘遂
  • 4篇醋甘遂
  • 3篇代谢
  • 3篇毒性
  • 2篇代谢组学
  • 2篇毒理
  • 2篇学成
  • 2篇药理
  • 2篇十枣汤
  • 2篇中药
  • 2篇中药研究
  • 2篇细胞
  • 2篇菌群
  • 2篇化学成分
  • 2篇肠道
  • 2篇肠道菌
  • 2篇肠道菌群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胆汁酸代谢

机构

  • 1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张丽
  • 6篇姚卫峰
  • 5篇张桥
  • 4篇丁安伟
  • 2篇曹亮亮
  • 1篇高静
  • 1篇沈娟
  • 1篇宿树兰
  • 1篇唐于平
  • 1篇段金廒
  • 1篇窦志华
  • 1篇钱大玮
  • 1篇曹雨诞
  • 1篇包贝华
  • 1篇王文晓
  • 1篇徐远超
  • 1篇周莉娜
  • 1篇姚芳
  • 1篇李伟

传媒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成药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道菌群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1
2016年
该文基于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综述了近年来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有毒/刺激性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失调影响,中药对肠道菌群失调的转归作用,肠道细菌对中药成分的代谢作用以及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共代谢作用等方面,对中药特定生物效应与肠道菌群结构及"肠道菌群-宿主共代谢"内源性代谢物间的联系进行思考和展望,旨在为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药的生物学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推动中药临床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新的策略。
姜东京张丽曹雨诞姚卫峰
关键词:肠道菌群中药调控
基于UHPLC-Q-TOF-MS的醋甘遂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应用UHPLC-Q-TOF-MS对醋甘遂的萜类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C18色谱柱(100mm×2.1mm,1.7μm),以0.1%甲酸(A)-乙腈(B)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柱温40℃,进样量4μL。质谱为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通过Peak View SoftwareTM质谱分析软件,结合保留时间、质谱特征碎片和裂解途径等信息,并通过对照品及文献比对,从醋甘遂中推测鉴定出32个萜类化合物,包含15个巨大戟烷型二萜、12个假白榄烷型二萜以及5个三萜,并对其所含主要萜类化合物巨大戟烷型和假白榄烷型的裂解规律进行了归纳分析。结论该方法可快速鉴别醋甘遂中的萜类化学成分,并根据质谱信息将其所含主要萜类化合物进行归类,从而为醋甘遂的毒-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静张桥郭思嘉张丽丁安伟姚卫峰包贝华
关键词:醋甘遂
十枣汤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8年
十枣汤始载于《伤寒杂病论》,由芫花(熬),甘遂,大戟和大枣(擘)4味药材组成,是名医张仲景治疗水结悬饮证的经典方剂。十枣汤虽然在泻水逐饮方面效果显著,但组方中有毒药味的毒性制约了其临床应用,医者多谨慎使用或不用。本文通过查阅近3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从名医方论、用法用量、化学成分、药理毒理、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十枣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为有效开发利用十枣汤这一经典方剂,应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手段对十枣汤毒效物质基础、量一时一毒一效关系、安全用药范围等进行研究,探讨炮制对其药理毒理作用的影响,揭示其临床应用“有故无殒”的科学内涵,以期为十枣汤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李振岚张桥楼坚伟郭思嘉许倩倩居永慧姚卫峰张丽
关键词:十枣汤名医方论用法用量化学成分药理毒理
醋甘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本文通过对醋甘遂的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的综述,探讨醋甘遂深入开发利用的前景。
曹亮亮丁安伟窦志华王文晓张丽
关键词:醋甘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研究
甘遂醋炙减毒物质基础研究
甘遂 Kansui Radix 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uex T.P.Wang的干燥块根,味苦,性寒,是临床常用的有毒中药饮片之一,具有泻水逐饮、消...
张桥
关键词:二萜类IEC-6细胞减毒
文献传递
醋甘遂成分群B,C对正常大鼠粪便代谢组学的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对给予醋甘遂不同成分群(B,C)前后大鼠的粪便代谢物进行比较研究,探求与醋甘遂毒性相关的差异性代谢物和代谢通路,揭示醋甘遂的毒性作用机制。采用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Q-TOF-MS)技术,对大鼠粪便样本进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种方法筛选并鉴定与醋甘遂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采用t检验进行单变量统计分析,考察给予醋甘遂成分群B,C后正常大鼠粪便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变化,揭示醋甘遂成分群B,C对大鼠粪便代谢组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基于MetaboAnalyst数据库的代谢通路分析探求醋甘遂成分群B,C的毒性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醋甘遂成分群B和C组大鼠粪便样本代谢组发生了明显改变,且醋B组改变程度更大,发现并鉴定了16种醋甘遂毒性潜在生物标志物及5条相关代谢通路。醋甘遂的毒性作用可能与色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嘌呤代谢和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等代谢通路的紊乱有关。该研究为醋甘遂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郭思嘉姜东京张丽
关键词:醋甘遂通路分析
甘遂醋炙对正常及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毒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考察甘遂醋炙前后对正常及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毒性的差异。方法:以正常及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组后连续7 d灌胃生、醋甘遂粉末及其提取物,各给药组按0.34 mg·g-1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考察给药后对大鼠肝、胃、肠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肝功能指标、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正常给药组大鼠肝、胃、肠组织均出现显著损伤,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力显著升高,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显著升高;其中生甘遂粉末作用最为显著,醋甘遂该作用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模型给药组大鼠组织损伤有所减轻,血清AST,ALT,ALP活力显著降低,GSH和SOD含量显著升高,MDA和LDH含量显著降低;其中模型生、醋粉组功效最为显著,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甘遂醋炙后对正常动物的毒性较生甘遂低;在模型动物上,生、醋甘遂均可显著缓解模型的损伤。
张桥曹亮亮楼坚伟张丽丁安伟
关键词:甘遂醋炙癌性腹水毒性肝功能
基于Walker256恶性胸水模型的中药甘遂量-毒-效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该文考察中药甘遂的量-毒-效关系,探讨甘遂的毒效变化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恶性胸水模型为研究对象,在较大剂量范围内(甘遂0.045~1.620 g·kg^(-1)·d^(-1))考察甘遂对实验动物生化指标、胸水量等的影响,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甘遂的量-毒-效关系。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具有较多的胸水量,且与空白组比较,ALT,AST,LDH,HBDH,IFN-γ,IL-2,TNF-α显著升高(P<0.05),TP,ALB降低(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可不同程度的减少胸水量,降低IFN-γ,IL-2,TNF-α,升高TP,ALB,体现出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引起ALT,AST,LDH,HBDH升高,体现出一定的肝、心脏毒性。通过因子分析从9个指标中抽提出2个公因子,共解释了89.1%的信息。结果表明,甘遂在《中国药典》剂量范围内单独给药没有见到明显毒性,在药典高限3倍剂量下可产生肝脏、心脏毒性,随着剂量增加,毒性增强;同时甘遂具有"峻下逐水"功效,可减少恶性胸水模型大鼠的胸水量及改善相关生理指标,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综合分析其毒效特点,甘遂药典高限剂量为其相对最佳治疗剂量。
沈娟唐于平徐远超开钧宿树兰钱大玮张丽段金廒
关键词:甘遂恶性胸水
细胞代谢组学及其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细胞代谢组学通常被定义为胞内和细胞膜小分子代谢物的集合,而代谢物参与胞内进程的多种变化,其浓度可近似地反映一个器官、组织或细胞的表型。细胞代谢组学是一个新兴发展的领域,它可解决基本的生物学问题,并允许观察细胞内的代谢现象。在后基因时代,与当前其他常用的方法相比,细胞代谢组学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已成为一个有前途的分析工具。现简要综述细胞代谢组学的主要研究流程及其应用、与其他组学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姚卫峰周莉娜张丽丁安伟李伟
胆汁酸代谢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中药物质基础不明、药效机制不清、存在潜在毒副作用的现状,是阻碍其现代化和广泛应用的关键。因此,当传统的中药化学成分理化分析不足以反映中药的作用特点及机制时,符合中医药基础理论整体观的多靶点生物体系关联分析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胆汁酸作为机体内重要的内源性代谢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均有重要调节作用,从而极大地影响机体健康。近年来,胆汁酸代谢途径研究不断深入以及在机体代谢中发挥的调节作用被不断挖掘,使其有望成为中药作用于机体的重要靶点。针对于此,该文基于胆汁酸代谢,对胆汁酸调节机体代谢、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为探讨机体生理/病理状态下的胆汁酸代谢变化的内涵提供依据。并进一步综述了胆汁酸代谢在中药效/毒机制研究中的研究现状,为以胆汁酸作为生物标志物进行中药药效和肝毒性机制探讨提供依据,从而为中药临床安全应用奠定基础。
居永慧姚卫峰张丽
关键词:胆汁酸中药肠道菌群药效毒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