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1-SW-01-14)

作品数:8 被引量:232H指数:7
相关作者:吴金水童成立张文菊杨钙仁唐国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湿地
  • 4篇有机碳
  • 4篇湿地沉积物
  • 4篇沉积物
  • 3篇生态系统
  • 2篇有机碳矿化
  • 2篇三江平原
  • 2篇三江平原湿地
  • 2篇湿地生态
  • 2篇湿地生态系统
  • 2篇水分
  • 2篇碳矿化
  • 2篇矿化
  • 1篇典型湿地
  • 1篇冻融
  • 1篇有机碳密度
  • 1篇有机物
  • 1篇有机物分解
  • 1篇容重
  • 1篇生产力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亚...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9篇张文菊
  • 9篇童成立
  • 9篇吴金水
  • 5篇杨钙仁
  • 2篇唐国勇
  • 1篇徐明岗
  • 1篇胡荣桂
  • 1篇刘守龙
  • 1篇赵世伟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温度对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34
2005年
温度是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积累和分解的主要影响因子。培养试验研究了 5个温度梯度下东北三江平原地区 3类典型湿地(泥炭沼泽、腐殖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 )沉积物有机 C的矿化特征 ,以及冻融过程 (7次 )对其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每升高5℃ ,泥炭沼泽、腐殖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沉积物在 2 6 0 d培养期内有机 C矿化量分别增加 3.1%、3.3%和 1.6 %。在较低温度(10、15、2 0℃ )下 3类湿地沉积物的有机 C矿化速率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但在较高温度 (2 5、30℃ )下前期 (0~ 110 d)的矿化速率明显高于后期。 3类湿地沉积物有机 C矿化温度系数 (Q1 0 )在前期较大 (2 .9~ 3.6 ) ,并出现明显的波动 ,后期逐渐趋于稳定(2 .0 )。到培养结束时 ,泥炭沼泽和腐殖质沼泽沉积物的轻组 C(比重 <1.7)占总有机 C百分比 (约占起始有机 C总量 80 % )的下降幅度与温度成正相关 ;而沼泽化草甸沉积物的轻组有机 C(仅占起始有机 C总量 5 % )的下降幅度较小 (2 .5 %~ 2 .9% )。试验结果还表明 ,在 2 0℃下培养 ,3类湿地沉积物的有机 C矿化速度明显受冻融处理的抑制 ,在
杨钙仁张文菊童成立吴金水
关键词:温度冻融矿化有机碳湿地
水分对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72
2005年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 5个水分梯度下两种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的矿化特征。结果表明 ,沼泽化草甸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养 30 d后基本达到稳定状态。沼泽化草甸有机碳矿化适宜的含水量为 6 6 % WHC左右 ,且达到适宜含水量后 ,有机碳的矿化不受含水量增加的影响 ,矿化速率基本稳定。泥炭沼泽有机碳在 30 % WHC、5 0 % WHC两个水分梯度下 ,培养 30 d后 ,分别出现一个大约 10 0 d和 6 0 d的快速矿化期。泥炭沼泽有机碳矿化的适宜含水量为 30 % WHC左右 ,超过适宜含水量后 ,其有机碳的矿化对水分变化反应非常敏感 ,水分过多明显抑制其有机碳的矿化。水分对两种湿地有机碳矿化影响机制的差异是造成两类湿地生态系统有机碳积累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还表明 ,泥炭沼泽湿地积水环境的减弱将会加速其有机碳的矿化 。
张文菊童成立杨钙仁吴金水
关键词:水分矿化有机碳湿地
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生产力模拟模型被引量:5
2006年
利用气象台站的常规观测资料,依据植物生长模拟理论,以d为步长,建立了湿地小叶章(Deyeuxiaangusti-folia)植被生产力动态模拟模型。该模型包括3个子模块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2)干物质积累;3)同化物分配,主要考虑了温度和积水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利用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小叶章地上活体、枯落物、茎、叶各器官枯落物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R2分别为0.98、0.99、0.99和0.92)。在相邻区域的检验结果也表明,季节性积水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的地上生物量明显高于常年积水沼泽。两类湿地小叶章地上生物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R2分别为0.66和0.79)。相近区域长期定位观测点连续2年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之间也具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R2分别为0.97和0.76)。
张文菊童成立刘守龙宋长春吴金水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三江平原生物量
湿地沉积物容重估算的方法
作为四大陆地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大气CO2的一个重要碳库。但有关湿地碳库的研究仍存着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除了湿地生态系统本身巨大的
张文菊童成立吴金水
关键词:湿地沉积物容重
文献传递
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拟与预测被引量:31
2007年
以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和有机碳周转动力学原理为基础,利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结果率定了温度、积水强度、冻融交替对湿地有机碳分解矿化的影响参数,建立了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拟模型.利用实地观测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对模型的灵敏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情景预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中温带(三江平原)和亚热带(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和碳累积特征,沉积物呼吸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三江平原常年积水沼泽有机碳密度约为80×109g.km-2,洞庭湖湿地碳密度约为20×109g.km-2;三江平原常年积水沼泽和季节性积水沼泽每年碳的净固定速率分别为104 g.m-2和76 g.m-2;该模型对温度和大气CO2浓度变化反应敏感.在既定的水文条件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增温可能会使湿地生态系统的碳交换变得更为活跃;在CO2浓度倍增和增温小于2.5℃的气候变化情景时,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积累的有机碳密度增加,系统仍为大气的CO2汇,但气候变暖的进一步加剧并不利于湿地有机碳的积累,由于CO2施肥效应和温度升高增加的系统NPP补偿不了因温度升高导致的沉积物呼吸速率加快而损失的碳,季节性积水沼泽生态系统积累的有机碳甚至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张文菊童成立吴金水徐明岗宋长春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三江平原湿地沉积物有机碳与水分的关系被引量:26
2005年
研究了三江平原开垦湿地和3类典型天然湿地(泥炭沼泽、腐殖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沉积物剖面有机碳和水分含量特征,分析了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和水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4类湿地沉积物储碳层厚度,剖面有机碳和水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同一类型湿地沉积物剖面有机碳与水分含量之间为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通过探讨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和水分的关系,阐明了湿地生态环境功能的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加强湿地的保护和湿地恢复,可以缓解由大气CO2浓度升高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童成立张文菊王洪庆唐国勇杨钙仁吴金水
关键词:有机碳水分沉积物湿地
三江平原湿地沉积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变异分析被引量:42
2005年
论文研究了东北三江平原3类典型湿地共16个沉积物剖面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沼泽化草甸、腐殖质沼泽和泥炭沼泽的储碳层厚度分别为11~29、18~58和70~130cm;其有机碳含量(单个剖面平均)分别为29~75、124~348和187~389g/kg(干物质计);有机碳密度(单个剖面平均)分别为31~48、35~59和49~94kg/m3。3类湿地淀积层的有机碳含量和密度都很低且较稳定。由于有机碳含量的差异,不仅3类湿地之间而且同一类型湿地的不同剖面间有机碳密度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储碳层厚度及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变异性是导致湿地有机碳储量估算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根据研究结果估算,沼泽化草甸、腐殖质沼泽和泥炭沼泽储碳层单位面积碳储量分别约为8×103、18×103和72×103t/km2,其变异系数分别约为40%、49%和34%;“储碳层+1m淀积层”的单位面积碳储量分别约为17×103、27×103和83×103t/km2,其变异系数分别约为16%、39%和27%。表明以“储碳层+1m淀积层”深度来估算碳储量能较合理地反映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的蓄积特征。结果还表明,以1m作为统计深度将在很大程度上低估湿地的碳储量。
张文菊吴金水童成立杨钙仁胡荣桂唐国勇
关键词:湿地有机碳碳储量
湿地碳循环过程与计算机模拟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湿地是地球4大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全球湿地碳储量(450PgC)约占陆地生态圈总碳量的20%。湿地生态系统因兼有"碳源"与"碳汇"的双重角色,其碳循环对大气全球碳收支以及与之有关的全球气候变化可能有重要影响。本文概述了湿地生态系统变化与碳排放的关系、湿地碳循环基本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和湿地碳循环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提出了拟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张文菊童成立赵世伟吴金水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
陆地碳循环中的微生物分解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0
2005年
土壤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底物性质和环境因子密切相关,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微生物的分解活动影响很大。本文概述了制约有机物分解的因素,包括有机物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非生物因素(温度、水分和通气状况、pH值、粘粒含量、激发效应等)和生物因素等。人为活动(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气候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产生相应的陆地碳循环变化。最后提出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土壤微生物驱动相关联的研究热点问题。
杨钙仁童成立童成立张文菊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有机物分解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