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4059)

作品数:5 被引量:134H指数:3
相关作者:雷建设张广伟孙长青梁姗姗黎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壳
  • 4篇地壳速度
  • 4篇反演
  • 3篇地幔
  • 3篇上地幔
  • 3篇上地幔顶部
  • 3篇各向异性
  • 3篇各向异性研究
  • 2篇地壳速度结构
  • 2篇地震
  • 2篇造山带
  • 2篇震源
  • 2篇震源机制
  • 2篇山带
  • 2篇天山造山带
  • 2篇反演研究
  • 2篇波形
  • 2篇波形反演
  • 1篇地壳各向异性
  • 1篇地震序列

机构

  • 1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12篇雷建设
  • 6篇李聪
  • 4篇张广伟
  • 3篇孙长青
  • 2篇查小惠
  • 2篇周智刚
  • 1篇梁姗姗
  • 1篇黎源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缘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结构及各向异性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本研究使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10—2011年期间在云南地区布设流动地震台站以及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固定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波形资料,提取了大量高质量Pn波到时资料.联合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青藏高原东缘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和各向异性结构模型.结果显示,研究区内上地幔顶部存在明显横向不均匀性.古老盆地和稳定地台区如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拉萨地块和阿拉善块体呈现为明显高波速异常,而祁连山至西秦岭褶皱带和川滇菱形块体北部等为相对弱高波速异常.在龙日坝断裂带以东的松潘—甘孜地块往南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至川滇菱形块体南部显示为一条近南北向明显低波速异常.三江褶皱系、缅甸弧俯冲带以及四川盆地东南等地区为明显低波速异常.地壳强震多发生在高波速异常边缘或高低波速异常过渡带上,表明地壳强震的孕育可能还与地幔构造作用存在一定相关性.青藏高原东构造结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呈顺时针旋转分布,与印度—欧亚碰撞密切相关.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发生明显变化,由其西侧松潘—甘孜地块下方的NE向转变为四川盆地下方的近EW向,说明青藏高原物质流动遇四川盆地后分为NE和SW向两支.在川滇地区26°N以南地区上地幔顶部各向异性呈现近NS向与地表GPS观测相一致,但与SKS分裂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可能表明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形变表现为耦合现象,而上地幔顶部至岩石圈内部则存在解耦现象.
黎源雷建设
山西大同火山深部细结构及深部起源
2013年
我国大陆有很多火山,如五大莲池火山、长白山火山、腾冲火山、海南火山、大同火山和昆仑山火山等,其中五大莲池火山、长白山火山和腾冲火山被认为是活火山。随着我国流动地震台站和省级地震台站的发展,利用地震层析成像等地震学手段在上述火山区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雷建设
关键词:深部结构
2015尼泊尔M_S8.1地震中等余震震源机制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本研究利用西藏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gCAP方法反演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大震5次中等余震(5.0≤MS≤6.5)及西藏定日MS5.9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6次地震包含2个正断、2个走滑及2个逆冲型地震.其中2个正断型地震位于主震的东北方向,即发震断层的上盘,表明该区域受到主震同震位移的影响,表现出应力拉张的变化特征;2个走滑型地震在主震破裂的东南方向上,说明随着破裂往东南方向延伸,余震的走滑分量增强;另外2个逆冲型地震位于5月12日MS7.5强余震区域,与MS7.5地震的滑移状态一致,可能与主震同震位移引起该区域处于应力挤压状态密切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尼泊尔MS8.1主震发生后,由于同震位移的影响,不同区域处于不同的应力状态,从而使中等余震表现出不同的震源类型.
张广伟雷建设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中等地震
川滇地区地壳各向异性的频率依赖性
<正>已有研究表明,横波分裂结果可能会因其所处频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受到双层各向异性介质的影响。当横波穿过双层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时,分裂的快、慢波相互抵消,就可能观测到较小的时间延
孙长青雷建设张广伟查小惠李聪
文献传递
2011年腾冲5.2级地震矩张量解研究
<正>1.引言腾冲及邻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东南部,由于印度板块的东向俯冲,区内构造运动强烈,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在本研究区内,发生过一些历史强震,如1976年在龙陵地区连续发生7.3级、7.4级地...
张广伟雷建设孙长青查小惠李聪
文献传递
云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的区域波形反演
<正>云南地区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的南段,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复合部位,兼跨古冈瓦纳和华南地块两大构造单元。大地构造表明,该地区不仅分布有腾冲、保山、思茅地块,还存在着红河、澜沧江、怒江...
李聪雷建设
文献传递
滇西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的区域波形反演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于2010~2011年在滇西南地区布设的宽频带流动地震台所记录的三分量高质量波形资料,采用小生境遗传算法通过波形反演,获得了研究区P波速度模型.结果显示,滇西南地区地壳厚度为38~43 km,上地幔顶部平均速度为7.9 km/s,地壳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思茅地块的上地壳和下地壳厚度均呈现出明显的由南向北、自东向西增厚趋势,说明该地块地壳增厚由上地壳和下地壳共同增厚形成.腾冲地块中地壳和下地壳的平均厚度及速度均小于保山地块和思茅地块,思茅地块部分路径上的下地壳和上地幔速度均较低,可能与印度板块东向俯冲引起地幔热物质上涌等动力过程密切相关.这些结果对于认识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动力过程提供重要地震学约束.
李聪雷建设
关键词:小生境遗传算法波形反演地壳速度结构滇西南
滇西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区域波形反演研究
<正>滇西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部、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长期挤压、碰撞作用,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分布着大量活动断裂(如红河断裂、澜沧江断裂、怒江断裂带等),这些断裂...
雷建设李聪
滇西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区域波形反演研究
<正>滇西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部、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长期挤压、碰撞作用,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分布着大量活动断裂(如红河断裂、澜沧江断裂、怒江断裂带等),这些断裂...
雷建设李聪
文献传递
天山造山带及毗邻地区上地幔顶部Pn速度与各向异性研究
<正>天山位于中亚腹地,是世界最活跃的陆内造山带之一。天山造山带由数条平行山脉及山间盆地形成,其南端与帕米尔向北弧形突出构造相接,又夹于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哈萨克地台等几个刚性块体之间,它们影响和反映了不同地质构造单...
周智刚雷建设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