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109000)

作品数:22 被引量:198H指数:8
相关作者:孙其信倪中福姚颖垠彭惠茹张义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小麦
  • 9篇基因
  • 8篇杂种
  • 8篇杂种优势
  • 4篇玉米
  • 3篇杂交
  • 3篇株高
  • 3篇根系
  • 2篇蛋白
  • 2篇稻瘟
  • 2篇稻瘟病
  • 2篇杂交种
  • 2篇普通小麦
  • 2篇瘟病
  • 2篇小麦株高
  • 2篇苗期
  • 2篇苗期根系
  • 2篇基因表达
  • 2篇分子标记
  • 2篇PLANT_...

机构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1篇倪中福
  • 11篇孙其信
  • 8篇姚颖垠
  • 5篇彭惠茹
  • 3篇张义荣
  • 3篇逯腊虎
  • 2篇郭刚刚
  • 2篇张庆波
  • 2篇韩宗福
  • 2篇何予卿
  • 2篇王秀莉
  • 2篇包亮
  • 2篇高冠军
  • 2篇杜金昆
  • 2篇张桂萍
  • 2篇冯万军
  • 1篇李振兴
  • 1篇任海丽
  • 1篇王晓娜
  • 1篇刘婷

传媒

  • 7篇自然科学进展
  • 4篇作物学报
  • 2篇Scienc...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Journa...
  • 1篇科学通报
  • 1篇Agricu...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谱抗稻瘟病基因d12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用被引量:8
2008年
本研究利用一个广谱抗稻瘟病基因d12(来源于武育粳2号),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珍汕97B抗稻瘟病性。首先利用以珍汕97B为背景构建一个包含236个单株的d12近等基因系BC2F2群体,通过遗传分析,将抗稻瘟病基因d12定位于水稻第12染色体的遗传距离为2.7cM的2个SSR标记RM27792-RM28089之间。QTL分析结果表明,在分蘖期Ⅰ(TL58,播种后第58天考察的叶瘟)和分蘖期Ⅱ(TL75,播种后第75天考察的叶瘟)检测到的d12的LOD值和VAR值(遗传方差/表型方差)分别为:31.7、47.1%以及24.1、37.9%,d12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分别为1.2608、-1.0475以及0.7326、-0.7689;当水稻进入抽穗期(HL98,播种后第98天考察的叶瘟)时,检测不到d12。由此可见,d12对稻瘟病抗性随着水稻的分蘖进程可能由强到弱,当进入生殖生长时期对稻瘟病的抗性没有了贡献。这可以表明d12对稻瘟病的抗性受到发育时期的影响。以上结果可能对稻瘟病持久抗性的育种和受发育影响的抗病性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包亮李一博高冠军何予卿
关键词: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
利用三重测交群体剖析玉米株高与穗位高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被引量:22
2011年
以玉米强优势杂交种组合豫玉22及其重组近交系为材料,按照TTC(triple testcross)遗传交配设计,组配了270个测交后代的TTC群体。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控制株高与穗位高的QTL进行了分析,分别检测到20和17个主效QTL,其中超显性位点最多(11个和8个),加性位点次之(5个和6个),显性位点(2个和0个)和部分显性位点较少(2个和3个)。分析发现,存在同时控制株高与穗位高杂种优势的QTL区域,即Bin1.06区域(umc2151~umc1122)、Bin3.05区域(umc2127~umc2166~umc1539)以及Bin7.03区域(umc1865~umc1888),这也与在各个环境中株高与穗位高的相关性吻合。另外,还分别检测到两性状4个和7个QTL与遗传背景之间的互作,22对和12对标记间的互作,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3.26%~16.58%和3.44%~22.41%,说明上位性也可能与这两个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的形成有重要关系。
宋方威彭惠茹刘婷张义荣孙其信倪中福
关键词:玉米株高穗位高杂种优势QTL定位
普通小麦光合碳同化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被引量:18
2010年
以按照NCII遗传交配设计配制的20个普通小麦杂交种及其亲本为材料,系统测定灌浆初期、中期和后期旗叶的6个光合碳同化相关性状,包括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并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杂种优势值因组合、性状和发育时期不同而差异很大。偏相关分析表明,光合碳同化性状与穗长和有效穗数杂种优势之间没有相关性,但与其他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在作物籽粒产量形成最为关键的灌浆中期,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与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主茎穗产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较高的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可能是小麦产量杂种优势形成的重要生理基础之一。
王秀莉胡兆荣彭惠茹杜金昆孙其信王敏倪中福
关键词:小麦杂种优势
赤霉素代谢及其调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与小麦株高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植物杂交F1的株高一般都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但其形成的分子机理迄今尚未阐述清楚.本研究以按照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的16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在田间株高性状杂种优势测定的基础上,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赤霉素代谢及其调控相关基因在杂交种与亲本抽穗期穗下第1节中的表达情况,并且与株高杂种优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杂交组合的株高和第1节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但因杂交组合和株高性状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分析发现,第1节与株高的中亲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r=0.56,P<0.05),说明该节对小麦株高杂种优势的形成有重要的贡献.实时定量PCR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赤霉素代谢及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优势因杂交组合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但第1节杂种优势与KS,GA3ox2-1,GA20ox2,GA20ox1D,GA-MYB和GID1-1基因的表达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GAI和GA2ox-1基因的表达优势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与我们最近提出的小麦株高杂种优势形成的赤霉素分子调控模型相吻合,说明赤霉素代谢及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与株高杂种优势的形成有重要关系.
王秀莉姚颖垠彭惠茹张一逯腊虎倪中福孙其信
关键词:小麦株高杂种优势赤霉素基因表达
小麦苗期根系mRNA的稳定性分析
2009年
转录后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方式,其中mRNA稳定性是转录后调控的有效途径之一.实验采用cDNA-AFLP技术,对小麦杂交种3338/2463与其亲本苗期根系中的mRNA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检测到的2995条带中,有96条的丰度经3′脱氧腺苷处理60min后在至少一个材料中表现为明显降低,占总数的3.21%,表明这些条带所代表的mRNA半衰期比较短,可能是不稳定mRNA.同源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在所鉴定出的74个编码不稳定mRNA的基因中,有30个与已知功能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既有转录因子和信号转导基因,还有一些结构基因,而其余44个为功能未知基因.比较分析发现,杂交种与亲本之间不稳定mRNA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不同基因型之间不稳定mRNA的降解速度不同,其中WRKY和线粒体半ABC转运蛋白基因在杂交种中的下调表达可能与其mRNA在杂交种与亲本中的稳定性差异有关.
张庆波谢允慧倪中福尹玉静任海丽张桂萍孙其信
关键词:MRNA稳定性小麦杂种优势
Molecular dissection of plant height QTLs using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from hybrids between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and spelt wheat (Triticum spelta L.)被引量:6
2011年
In wheat, plant height is an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 and a number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controlling plant height have been located. In this study, using the conditional and unconditional QTL mapping methods, combined with data from five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ver two years of field trials, the developmental behavior for plant height in wheat was dissected. Nine unconditional QTLs and 8 conditional QTLs were identified, of which 6 were detected by both methods. None of the 11 QTLs was detected at all of the 5 investigated developmental stages, but 7 QTLs were detected at certain stages in both years. Further analysis identified 9 unconditional QTLs at different stages, which could explain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from 4.81% to 17.35%. It was noteworthy that one major QTL designated QHt-4B-2, which was located on chromosome 4B, was detected on May 18 and 25 in both years, and its genetic contributions to plant height ranged from 13.42% to 16.13%. Moreover, of the 8 conditional QTLs identified, six were detected in both years, in the order of QHt-3B→QHt-4B-1→QHt-4B-2→QHt-4D→QHt-5A and QHt-2B expressed at the same developmental stag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QTL expression during plant height development is selective and in a temporal order.
LIU Gang XU ShengBao NI ZhongFu XIE ChaoJie QIN DanDan LI Jing LU LaHu ZHANG JinPing PENG HuiRu SUN QiXin
关键词:QTL检测小麦株高
Proteomic Identification of Rhythmic Proteins in Maize Seedling Leaves被引量:2
2012年
Plant leaves respond to day/night cycling in a number of physiological ways. At the mRNA level, the expression of some genes changes during the 24 h period. To determine which proteins exhibited a rhythmic pattern of expression, proteomic profiles in maize seedling leaves were analyzed by high-throughput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combined with MALDI-TOF MS technology. Of the 464 proteins that were detected with silver staining in a pH range of 4-7, 17 (3.66%) showed clock rhythmicity in their abundance. These proteins belonged to diverse functional groups and proteins involved in photosynthesis and carbon metabolism were over-represented.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leaves and the clock rhythmic system.
FENG Wan-junGUO Bao-jianYAO Ying-yinPENG Hui-ruSUN Qi-xinNI Zhong-fu
关键词:幼苗叶片MALDI-TOFMRNA水平二维凝胶电泳
一个玉米(Zea.Mays L.)杂交种增强表达的GA20氧化酶新基因(ZMGA20)的克隆和鉴定
2008年
杂种优势的形成与杂种一代中亲本基因的表达方式改变有关.为了深入探讨赤霉素合成关键酶基因以及赤霉素与杂种优势形成的关系,利用电子克隆结合RT-PCR的方法获得了玉米赤霉素生物合成关键酶GA20-氧化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ZMGA20),根据同源性比较和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与小麦(CAA74330)、黑麦草(AAG43043)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达到72%.它具有2-酮戊二酸双加氧酶典型的保守功能域,包括Fe2+结合域(His-229,Asp-231,His-287)和2-酮戊二酸结合域(NYYPPCEKP);前者是Fe2+的结合位点,后者结合共同的前体2-酮戊二酸.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ZMGA20在玉米杂种与亲本之间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在玉米的根、茎、未展开叶、20d的胚以及雌穗中,ZMGA20基因在杂交种和亲本间都表现为杂种增强的表达模式.在此基础上,对ZMGA20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杜金昆姚颖垠倪中福孙其信
关键词:玉米赤霉素杂种优势
小麦磷饥饿前后根系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谱建立及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被引量:5
2012年
以耐低磷的小麦基因型洛夫林10号为材料,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结合质谱鉴定,分析了正常磷供应和无磷处理7d后根系中的蛋白质组表达谱差异,以期为深入探讨小麦响应磷胁迫的分子机理提供蛋白水平上的数据和资料。研究发现,在可重复检测到的1144个蛋白点中,有87个在磷胁迫处理前后发生了明显的表达改变,占总数的7.6%,包括磷胁迫前特异表达、磷胁迫后特异表达、磷胁迫后上调和磷胁迫后下调表达等4种差异表达模式。在87个差异表达蛋白点中,有39个通过质谱技术被成功鉴定,涉及到代谢、细胞生长和分裂、转录和翻译、抗病、信号转导、转座元件及未知功能蛋白等功能类别,说明小麦可能通过细胞的代谢状态和基因表达改变来适应磷胁迫,进而维持体内磷含量的平衡状态。最后,还对差异表达点与磷胁迫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冯万军李振兴郭宝健彭惠茹姚颖垠倪中福孙其信
关键词:磷营养根系小麦
植物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9年
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生物学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对其形成机理迄今尚未阐述清楚,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植物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证实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对杂种优势都有所贡献,并克隆了水稻第2染色体上控制产量杂种优势的QTL位点qGY2-1.建立了水稻、玉米、小麦和拟南芥等植物重要杂种优势性状的转录和蛋白质组表达谱,发现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表现为加性和非加性等差异表达模式,这可能与等位基因变异和表观遗传调控有关,基因表达调控网络解析是未来杂种优势机理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最近在拟南芥生长杂种优势研究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进展.
张义荣姚颖垠彭惠茹张庆波倪中福孙其信
关键词:植物杂种优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