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CSZL-82022)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何树德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大学生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区
  • 1篇应激
  • 1篇应激障碍
  • 1篇灾区
  • 1篇震灾
  • 1篇共病
  • 1篇PTSD
  • 1篇创伤
  • 1篇创伤后
  • 1篇创伤后应激
  • 1篇创伤后应激障...

机构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作者

  • 1篇何树德

传媒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地震灾区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共病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大学生在汶川大地震1年时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ISD)及其共病程度。方法应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08年入学的191名灾区大学生进行测评,并对部分患者进行深度心理访谈。结果灾区191名大学生中男生48名,女生143名,平均年龄为(19.80±0.84)岁;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学生79人,占41.4%;其中,46人患焦虑症,75人患抑郁症,44人患2种共病,分别占58.2%,94.9%和55.7%,男女生之间只在焦虑症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变异与所测项目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亲人受伤使有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灾区大学生仍存在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事件本身是致病的关键因素。
何树德
关键词:共病地震灾区大学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