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70060)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鲁卫东更多>>
相关机构:湖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读书
  • 1篇读书人
  • 1篇学分
  • 1篇学者
  • 1篇学者从政
  • 1篇政府
  • 1篇政权
  • 1篇做官
  • 1篇做事
  • 1篇辛亥革命
  • 1篇辛亥革命前
  • 1篇辛亥革命前后
  • 1篇民政
  • 1篇南京国民政府
  • 1篇角色
  • 1篇角色定位
  • 1篇官僚
  • 1篇国民政府
  • 1篇国难
  • 1篇北伐

机构

  • 3篇湖州师范学院

作者

  • 3篇鲁卫东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术界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从官师合一到政学分途:辛亥革命前后读书人的职业选择
2013年
科举废除后,读书人"读书—科举—做官"的上升性渠道断裂。辛亥革命后,尽管做官不再是读书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但他们在职业选择上仍呈现出了历史的惯性,即徘徊于做官与从教之间。这一时期读书人从"学而优则仕"到"学而优则教"的转变过程,反映出军阀统治下读书人"道高于势"的策略与理想,体现其在过渡时代积极寻求新的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的努力。
鲁卫东
关键词:辛亥革命读书人角色定位
新政权与旧官僚:北伐后南京国民政府的人事递嬗
2012年
无论是帝制时代的父死子继,还是革命所造成的政权倾覆,或民主国家的政党轮替,新旧政权的更迭,都必然会对新政府的人事构成产生影响。北伐后,大批具有行政经验的"旧官僚"被纳入南京国民政府之中,在顺利实现政权更替的同时,亦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平稳过渡。然新政权使用新官僚,是为当然之事。吊诡的是,对于北伐之后的新政权而言,旧官僚固然"旧",新官僚却似乎并不太"新"。这种"新旧杂糅,亦新亦旧"的现象虽为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个新政权却未能在官僚的人事构成上展示其新的一面,从而为其迅速沦为旧政权埋下了伏笔。
鲁卫东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
“国难”时期学者的两难困境被引量:2
2012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在被知识界称为"国难"的危机面前,一度隐身校园的大学教授纷纷走出象牙塔,踏上从政之路,尽"书生报国"之志。然而已经习惯于大学校园生活的他们,在进入官场后却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在面对官场的利益纠葛与派系纷争的同时,还不得不面临着做官还是做事的两难困境。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最终使他们沦为政府的"装饰品"。
鲁卫东
关键词:国难学者从政做官做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