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72147)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杨巍然李通艺张凌云李兆麟曾佐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隆升
  • 1篇洋壳
  • 1篇七大洲
  • 1篇隆升作用
  • 1篇构造隆升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国立台湾师范...

作者

  • 4篇杨巍然
  • 1篇张志坚
  • 1篇许浚远
  • 1篇闻立峰
  • 1篇曾佐勋
  • 1篇索书田
  • 1篇李兆麟
  • 1篇张凌云
  • 1篇李通艺

传媒

  • 3篇地学前缘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2篇2004
  • 2篇2000
  • 1篇199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南中国海成因:右行拉分作用与左行转换挤压作用交替被引量:13
2004年
总结分析了南中国海各次级盆地及其周缘有关盆地的裂谷作用序列 ,认为它们的裂谷作用序列是相似的 ,虽然存在局部差异。古近纪 (—早中新世 )和新近纪分别为一级裂谷阶段和后裂谷阶段 ,并可进一步划分次一级裂谷和后裂谷阶段。南中国海总体几何学特征及其次级盆地和周缘盆地的几何学特征表明 ,它们的裂谷作用是以近南北向主断裂为主剪切的右行拉分作用。在右行拉分过程中 ,东越南断裂的南延 (翼他陆架部分 )可能没有发生巨大脆性平移而表现为巨大的右行韧性牵引 ;印支—苏门答腊地块是被东越南断裂、东安达曼海断裂、红河断裂和苏门答腊断裂等四条断裂围限的呈菱形的右行走滑双重构造。深海盆的洋壳在许多方面与概念化大洋洋壳不同 ,相互矛盾的各种磁异常条带年龄并不可信。它的洋壳是右行拉分作用形成的洋壳。它们的后裂谷作用是以近南北向主断裂为主剪切的左行转换挤压反转变形为特征。联系到裂谷作用序列 ,南中国海成因具有右行拉分作用、裂谷作用和左行转换挤压作用交替出现的特征 ,表现了具有转换性质的“开”与“合”
许浚远杨巍然曾佐勋ZviBEN-AVRAHAM李通艺李兆麟Christophe BASILE张凌云
关键词:洋壳
河南省嵩山区五佛山群内的砂岩岩墙及构造解释被引量:4
2004年
河南省嵩山地区中—新元古代五佛山群沉积岩中发育几百条砂岩岩墙、砂岩岩脉和砂岩岩床 ,形成一个壮观的砂岩岩墙群。它们的地质关系、几何学、组成和结构特征显示 ,其母源层是骆驼畔组含砾中粗粒砂岩及中细粒砂岩 ,主要是在五佛山群重力滑动构造发育过程中 ,准稳定的骆驼畔组砂岩经液化及流体化 ,由上向下注入到下伏的葡峪组页岩等岩层内断层、裂隙和节理中形成的。砂岩岩墙群的发育证明 ,五佛山群区域变形时 ,其整个地层序列的岩石虽已具有一定强度 ,可形成较规律性的重力滑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图像 ,但是 ,总体尚未完全固结成岩。因此 ,五佛山群复杂的阿尔卑斯型构造属于软沉积变形 ,在中朝克拉通尺度上 。
索书田闻立峰
世界七大洲最高峰构造对比被引量:5
2000年
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均位于全球或巨型经向或纬向构造带中 ,暗示山脉形成和地球自转之间有内在联系。它们均位于区域弧形构造带弧顶部位 ,弧形构造带成因包括俯冲弧、碰撞弧和伸展弧三类 ,弧形构造弯曲方向与不同类型弧形构造之间有着特定的几何关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均与某种具体构造相联系 ,诸如火山构造、推覆构造等 ,反映构造作用在其形成中的意义。它们在新生代期间均发生强烈隆升 ,至今仍有活动。其隆升过程既有构造隆升 ,又有均衡隆升 ,以构造隆升为主。构造隆升中断裂构造、特别是两组断裂复合起着决定作用 ,火山作用对某些高峰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杨巍然李致新王勇峰张志坚马欣祥
关键词:七大洲构造隆升
大洋洲查亚峰的形成与演化
2000年
位于大洋洲新几内亚岛的查亚峰的形成与中新世以来澳大利亚大陆北部被动边缘俯冲碰撞到Melanesian岛弧之下有关 .2 .8Ma以来 ,查亚峰岩石隆升幅度为 70 0 0m ,隆升速率为 2 .5mm/a ,其剥蚀速率为 0 .7mm/a .据查亚峰南坡石炭—二叠系测年得出 ,自 2 .3Ma以来 ,岩石隆升幅度为 6 5 0 0m ,隆升速度为 2 .88mm/a ,剥蚀速率为 1.7mm/a ;更南可能为前寒武纪的绿片岩分布区 ,剥蚀速率更快 ,已剥蚀深度达 9km ,是全岛剥露最深的地区 .正是这种强烈的切割和剥蚀 ,在均衡抬升作用强烈影响下使查亚峰成为大洋洲最高峰 .
李致新王勇峰杨巍然
关键词:隆升作用
欧洲大高加索厄尔布鲁斯山的形成与演化
1999年
厄尔布鲁斯山位于土耳其板块俯冲至西徐亚板块之下而形成的大高加索弧形构造带的弧顶部位,本身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两个火山口组成的复式火山锥。厄尔布鲁斯山隆升过程和机制可划分为4 个阶段:中生代板块俯冲形成大高加索相对隆起区;新生代早期板块碰撞使大高加索成为强烈隆起区;新生代晚期发育了厄尔布鲁斯复式火山锥,并使之成为欧洲最高峰;许多迹象表明,厄尔布鲁斯火山现代并未熄灭,厄尔布鲁斯山以10 m m /a 的速度继续隆升。
王勇峰李致新杨巍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