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EKA070249)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忠闫广芬王筱宁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企业
  • 3篇教育
  • 2篇清末
  • 2篇民国
  • 2篇劳工教育
  • 1篇底层民众
  • 1篇新式学堂
  • 1篇学徒
  • 1篇学徒教育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流动
  • 1篇企业兼
  • 1篇企业内教育
  • 1篇清末民国
  • 1篇历史变迁
  • 1篇历史考察
  • 1篇民国时期
  • 1篇民众
  • 1篇教育机构
  • 1篇劳工

机构

  • 7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作者

  • 7篇李忠
  • 2篇王筱宁
  • 2篇闫广芬

传媒

  • 1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教育史研究辑...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大学教育科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企业兼具教育组织职能的历史考察——以中国近代企业为例被引量:8
2009年
在创办新式企业而缺乏相应人才的困境下,洋务企业开始设立教育设施,一批企校一体的企业得以建成,并肩负起培养人才的教育职责。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国时期企业的教育因素不断增加:教育型企业开始出现,企业教育逐渐向体系化过渡,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式形成,企业与学校的优势开始得到兼顾,并向制度化方向发展。企业教育成为不同于学校的另一种教育形式。企业同时具有教育组织职能的历史显示:企业具有教育功能,可以承担相应的教育职责;其国际经验昭示:企业承担教育职责不是由于作为正规制度化教育机构的学校发展滞后的迫不得已的选择,而是企业具有强大而鲜活的教育生命力的表现。
闫广芬李忠
关键词:教育机构历史考察
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的发展特点(1912—1937)
2010年
劳工教育缘起于劳工的教育需求和企业主对利润的追求。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经历了由自发到强制实施、由零星设立到普遍推行再到特色的形成的过程,劳工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作为强制性制度安排的结果,劳工教育中更多考虑政党的意图和企业的利益而忽视了劳工本身的利益诉求,致使以提高劳工社会地位、实现社会平等为目的的劳工教育,却以压制劳工为结果,致使劳工教育走向反面。
李忠
关键词:民国劳工劳工教育
清末民国工商团体创建新式学堂的价值及意义
2008年
将所办学堂与所处环境的生产与生活密切联系,使工商团体的兴学活动与教育界呈现出不同的路径;同时,工商团体兴学对官方教育出现的弊端进行适当修正,并积极实践;借助各种机会工商团体将自己的经验及愿望反馈于教育决策部门,积极影响政府对教育的决策。近代工商团体参与新式学堂的创建,不仅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而且对近代中国经济乃至社会的早期现代化作出积极探索。
李忠王筱宁
关键词:清末民国工商团体新式学堂
20世纪后半叶工业化国家企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及趋势被引量:5
2008年
生产经营场所实施教育活动具有悠久历史。现代企业产生后,企业中的教育活动日趋活跃。并呈现出新特点:越来越多的企业承担起教育职责,接受企业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企业教育经费大幅增长,企业承担更多的教育职能,企业大学迅速崛起。企业教育的发展,使企业成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承担者。
李忠
关键词:企业内教育
学徒教育在底层民众实现社会流动中的方式与作用--以近代学徒教育为例被引量:6
2008年
学徒教育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并随社会发展而变迁。在学校教育不传授同生产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知识、技术时,学徒教育以其独特的价值展现其不可替代性。严格的学徒规制和具体的培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徒教育的质量,为底层民众实现职业转换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并为学徒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学徒期间形成的优秀品质,成为学徒出师后获得成功的内在精神动力。近代中国,大批社会底层民众通过学徒教育,实现了职业的转换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并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思想资源。
李忠王筱宁
关键词:学徒学徒教育底层民众社会流动
近代中国劳工教育的历史变迁被引量:2
2010年
劳工是以出卖体力与技术获得工钱谋生的人。劳工教育缘起于劳工的教育需求、企业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依赖以及企业主对利润的追求。近代中国劳工教育经历了学徒教育改造期、劳工教育孕育期、劳工教育发展期以及劳工教育衰落期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劳工教育带有自发性特点,发展时期的劳工教育呈现出强制性特点。由于强制性的劳工教育主要考虑的是政党的意愿、政府的意图及其企业的利益,劳工教育不断被异化,致使以提高劳工生产技能、改善劳工社会状况的劳工教育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民国时期的劳工教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思想资源,对今日中国的农民工教育具有现实的参照意义。
李忠
关键词:劳工教育历史变迁
清末企业的教育性——以官办企业为例被引量:6
2009年
在创办新式企业而缺乏相应人才的情况下,洋务企业开始设立教育设施,一批校企一体的企业得以建成,企业担负起培养人才的教育职责,教育型企业开始出现;不仅如此,工艺局开始大规模地招收工徒加以培养,使得学徒教育非常发达。清末企业中教育活动在培养大批急需人才的同时,对新式教育的本土化与中国固有工商教育的现代改造做出可贵的探索,并推动了民营企业中教育活动的展开。
李忠闫广芬
关键词:清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