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FTC98503A10)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建革周晴孙景超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安阳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 环境变化下的传统水利博弈:以青浦县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传统时代的水利博弈问题引发的地域社会关系复杂多样,这一问题深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博弈结果往往取决于基层政治运作。青浦县作为基层的县级单位,其所面临的种种水利困境及其解决过程,较为典型地揭示了这一问题。通过对青浦县个案的考察可以发现,在县际层面的水利博弈中,环境变化是引发水利博弈的触发点,而基层各种政治运作则是解决水利博弈的主要途径。
- 孙景超
- 关键词:环境变化基层政治
- 环境、技术与选择——南宋时期湖桑的形成被引量:3
- 2012年
- 湖桑是起源于杭嘉湖地区的桑树群体品种。杭嘉湖地区众多地方品种的形成始于南宋时期。湖桑适于在杭嘉湖平原低湿环境中种植,南宋时期杭嘉湖平原圩田开发过程中湖桑已得到了普遍种植。湖桑苗的育成时间长,技术环节多,南宋时期杭嘉湖地区的人们通过各种技术措施控制桑的树形与枝条的定向生长,并将具有优良变异性状的枝条进行嫁接繁殖。湖桑的形成与杭嘉湖地区长期使用的精细桑树种植技术与桑园管理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 周晴
- 关键词:湖桑杭嘉湖平原南宋生态环境
- 明代嘉湖地区的桑基农业生境被引量:3
- 2013年
- 明代嘉湖地区的桑基农业分布于细致的水网中,有着特别的水土环境。南宋以后,嘉湖地区的水网大致定型,到明代,河网在不同条件下仍有细分化,形成了更多的人为的微地貌和水土小环境。田野中的水生植物在减少,一些重要的沼泽植被群落在水网的分化下发生了规模和形态变化。由于人们长期的挖河泥和耕作,桑基堆叠土和圩田水稻土都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在市镇经济和丝织业的推动下,人们在旱地引河渠,在深水区挖泥堆土,开凿小池塘,这都使桑基稻田和桑基鱼塘增多。
- 王建革
- 关键词:水生植物土壤
- 水环境变化与江南莼群落的发展历史被引量:3
- 2014年
- 中国的美味莼菜对水环境有着敏感的反应。历史时期,江南莼菜的产区随水环境变化而变化。优质莼菜先在吴淞江地区出现。在六朝与唐宋时期,莼菜与松江鲈鱼相结合,形成最具江南特色的代表性风味。随着宋代以后的水质变化,吴淞江地区的美味莼菜大大减少,而在鉴湖、湘湖与西湖等地,优良的水质产生美味的莼菜。到近代,由于水环境的变化,湘湖莼菜几乎消失,只有西湖莼菜和太湖莼菜的种植得到了一定的维持。
- 王建革
- 关键词:莼菜
- 芦苇群落与古代江南湿地生态景观的变化被引量:3
- 2016年
- 芦苇群落的变化是江南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汉唐时期的水环境丰富,沼泽地甚多,芦苇群落分布广大。秋天的江南,大量的鸟类伴随芦花飞扬。到宋代,开发加强,沼泽地减少。在吴江长桥一带,出现了大量的淤浅,淤浅初期,芦苇丛生,后期则成为稻田。宋代的江南有丰富的芦苇、林地与飞鸟,环境优美。到明代,随着农业集约化进一步加强,太多的芦苇地消失,湖滩地不断发生着从芦苇转化成稻田的现象。在河道区域,淤积形成的洲渚之上有芦苇发生。芦苇群落对江南环境史上的景观构造,物种平衡,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 王建革
- 关键词:芦苇环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