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C2053)

作品数:12 被引量:144H指数:7
相关作者:张玉顺李寰代政学李军张军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缺损
  • 8篇间隔缺损
  • 7篇封堵
  • 7篇封堵器
  • 6篇室间隔
  • 6篇室间隔缺损
  • 6篇介入
  • 4篇乳腺
  • 4篇介入治疗
  • 3篇动脉
  • 3篇乳腺癌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肿瘤
  • 3篇主动脉
  • 3篇腺癌
  • 3篇腺肿瘤
  • 3篇介入治疗后
  • 3篇房间隔
  • 3篇房间隔缺损

机构

  • 11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西安市儿童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代政学
  • 8篇李寰
  • 8篇张玉顺
  • 5篇张军
  • 5篇李军
  • 3篇陈江浩
  • 3篇凌瑞
  • 3篇和旭梅
  • 3篇王晓燕
  • 3篇王垒
  • 3篇姚青
  • 2篇李开宗
  • 2篇马东江
  • 2篇王岭
  • 1篇张珣
  • 1篇徐涛
  • 1篇石梅
  • 1篇秦思达
  • 1篇王哲
  • 1篇王廷

传媒

  • 5篇心脏杂志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室间隔缺损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的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经导管治疗的可行性,并对国产封堵器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47例VSD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患者,均使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追踪测量及随访。结果38例封堵成功。9例术中封堵后发生少~中量主动脉瓣返流而放弃封堵。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为3.2—16.4mm,术中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为33~17.1mm,植入的封堵器腰部直径为6.0—22.0mm。共植入国产封堵器38个,技术成功率为100.O%,手术成功率为80.9%。封堵器到位后即刻左心室和升主动脉造影显示:微一少量残余分流6例;微量主动脉瓣返流7例。1例嵴内型VSD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封堵器移位。发生中量残余分流;其余37例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3例微鼎主动脉瓣返流,均无残余分流。术后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经植入临时起搏器及药物治疗后恢复。结论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的VSD确实可行,近、中期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马东江张玉顺代政学李寰吴栋梁刘平和旭梅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脱垂封堵器
乳腺癌淋巴化疗与静脉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药物浓度的比较被引量:9
2005年
背景和目的: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是近几年出现的针对高淋巴转移倾向肿瘤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检测乳腺癌患者淋巴化疗(lymphaticchemotherapy,LC)后腋窝淋巴结内的药物浓度,并与静脉化疗(intravenouschemotherapy,VC)作对比,以确定LC能否有效提高区域淋巴结内抗癌药物的聚积。方法: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LC组和V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穿刺活检明确诊断。LC组在癌灶周围皮下注射卡铂鄄活性炭混悬液5mg/ml,VC组给予同等剂量卡铂水溶液静脉化疗。给药后1、12、24、36、48h分别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每组每个时间点各6例患者。术中常规清扫腋窝淋巴结并送病理检查,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淋巴结内卡铂浓度。结果:术中共切除淋巴结275枚,其中LC组154枚,VC组121枚。共有23例(38.3%)患者的146枚(53.1%)淋巴结发现癌转移。LC组给药后1、12、24、36、48h腋窝淋巴结中卡铂浓度分别为(11.82±3.50)、(23.58±7.34)、(18.22±4.93)、(16.70±5.15)、(14.62±4.29)μg/g,VC组在给药后1、12、24、36h分别为(0.06±0.02)、(0.11±0.05)、(0.10±0.02)、(0.05±0.02)μg/g,给药后48h淋巴结内未检测出卡铂,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
陈江浩杨引明李开宗凌瑞姚青杨华
关键词:乳腺肿瘤卡铂
单中心国产封堵器连续461例房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461例继发孔型ASD患者,其中部分房间隔边缘缺乏或不足176例、多孔ASD22例、房间隔瘤并发ASD21例、巨大ASD37例、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2例、合并ASD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32例,均行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合并畸形同期治疗,同时行心脏超声追踪测量及随访。结果ASD术前缺损直径为(26.4±12.6)mm,植入的封堵器腰部直径为(28.9±8.0)mm,共植入国产封堵器465个,技术成功率为100.0%,手术成功率为99.6%(459/461);同时植入2个封堵器者6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3%,其他并发症65例。结论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型ASD,近期及中期临床疗效肯定、确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马东江张玉顺李寰代政学吴栋梁和旭梅
关键词:国产封堵器房间隔缺损
积雪草甙对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及VEGF、bFG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积雪草甙对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及VEGF、bFG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系进行体外培养后,根据是否进行积雪草甙干预而分为两组,应用积雪草苷进行干预后,HE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干预后的24h、48h以及72h时,应用TUNEL技术对对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较,积雪草甙干预的乳腺癌MCF-7细胞出现空泡、胞质外溢以及胞核皱缩等细胞凋亡现象,大量癌MCF-7细胞发生破碎死亡;(2)TUNEL技术法检测结果证实积雪草甙能够提高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3)积雪草甙干预的MCF-7细胞VEGF阳性表达和bFGF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雪草甙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积雪草甙不仅能够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而且能够降低VEGF和bFGF表达。
刘晨旭秦思达徐涛张珣潘龙毅
关键词:积雪草甙乳腺癌MCF-7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地塞米松对室间隔缺损患者介入治疗后cTnI和CRP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介入治疗后cTnI和CRP的影响。方法选取VSD患者42例,随机分为激素组(术后连续3d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3mg/kg)和对照组(未给予地塞米松)。于术前、术后即刻、4、24和72h采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nI含量及变化,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含量及变化。结果①血清cTnI水平术后即刻、4及24h明显升高,两组在术后即刻、4h无显著性差异,24h激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2h激素组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高于术前,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血清CRP水平术后24h较前明显升高,激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激素组72h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高于术前,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室间隔缺损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地塞米松的使用可减轻心肌损伤,抑制炎症反应。
和旭梅马东江张玉顺李寰代政学
关键词:地塞米松肌钙蛋白I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并发封堵器移位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发生封堵器移位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介入治疗后封堵器移位患者4(男3,女1)例,3例为膜周部VSD伴膜部瘤,1例为嵴内型VSD,缺损直径分别为13、12、12和10mm,所选用的封堵器分别为16、12mm国产对称型膜部VSD封堵器,14mm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和14mm国产偏心型膜部VSD封堵器。结果4例均一次性封堵成功。术后即刻均无残余分流。2例在术后4和12h分别发生溶血,超声心动图检查封堵器位置无明显变化,但均有明显残余分流。经药物治疗后,溶血恢复正常,残余分流消失。1例术后第4天,心电图检查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发现封堵器明显向囊袋出口移位。转心脏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并修补缺损,术后患者Ⅲ度AVB恢复。1例嵴内型VSD术后2周,超声心动图发现封堵器向右心室移位,有明显残余分流。随访4个月残余分流减少。结论VSD封堵治疗后,封堵器移位与缺损的病理解剖特性有关。多发生在伴有膜部瘤的膜部VSD和嵴内型VSD。
张玉顺李寰代政学李军张军王晓燕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封堵器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变化,分析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51例乳腺癌患者术前经Mammotome穿刺活检确诊,在CEF方案新辅助化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后分别进行癌组织中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并评价化疗疗效。结果:新辅助化疗前Ki-67阳性表达率及凋亡指数(AI)分别为23.2%和34.1%,化疗2个周期后Ki-67阳性表达率及AI分别为7.8%和6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6;化疗疗效临床CR5例,PR40例,SD6例,无疾病进展期病例,新辅助化疗疗效与Ki-67表达下降及肿瘤细胞凋亡增加显著相关。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
凌瑞石梅张聚良陈江浩王廷王岭姚青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细胞增殖凋亡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并发三尖瓣返流原因的探讨被引量:33
2005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发生三尖瓣返流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VSD封堵术后发生三尖瓣返流13(男7,女6)例,年龄3~12(平均5.0±2.7)岁。膜周部VSD伴膜部瘤患者11例,单纯膜周部VSD2例。其中囊袋型缺损10例,漏斗型缺损3例,VSD左室面直径为4~14(7.3±2.3)mm。结果13例患者,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4~15(7.5±2.4)mm,VSD距三尖瓣距离2.0~3.4(2.6±0.5)mm。囊袋型缺损右室面均有多个出口,其最大出口直径2~6mm。术后即刻9例有三尖瓣少量返流,1例三尖瓣少~中量返流。1例三尖瓣少量返流伴有海鸥鸣,术后24h海鸥鸣消失,3d三尖瓣已无返流。1例5岁患儿,其三尖瓣前腱索附着异常(在缺损口附近),术后24h无三尖瓣返流,5d超声心动图发现三尖瓣前瓣腱索断裂伴中~大量返流。1例VSD直径15mm、右室面多孔、最大孔直径6mm的患者,放置了16mm封堵器,术后即刻、7d、1月无三尖瓣返流,3月新出现三尖瓣少~中量返流。结论VSD封堵治疗后发生的三尖瓣返流可能与导管损伤隔瓣腱索、输送钢丝损伤腱索、封堵器磨损腱索及封堵器本身的设计缺陷有关。
张玉顺代政学李寰李军张军王晓燕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封堵器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被引量:43
2005年
目的:评价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456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直径为3-18(6.2±3.1)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5.0(2.3±1.0)mm。其中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19例伴轻度主动脉右冠瓣脱垂。先行左心室造影,通过VSD建立动静脉轨道,应用7-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封堵器。 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3-20(6.4±3.0)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6.0(2.4±1.1)mm,其中86例患者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2 mm。391例伴膜部瘤形成。448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8%。未成功的8例中,2例导管未能通过缺损处,2例术中导丝通过VSD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封堵后出现间歇性Ⅲ度AVB,2例伴主动脉右冠瓣轻度脱垂患者封堵后有少-中量主动脉瓣反流而放弃封堵治疗。所选封堵器大小为4-22(8.6±3.1)mm。封堵器到位后即刻左心室造影示微量残余分流68例,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有1例微量残余分流。术后发生高度AVB 6例,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封堵器向膜部瘤出口明显移位1例,外科取出封堵器并行手术修补VSD。溶血2例,三尖瓣中量反流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房间隔缺损7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问隔缺损1例,同时成功封堵。
张玉顺李寰代政学王垒张军李军王晓燕
关键词:VSD封堵器主动脉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
活性碳吸附丝裂霉素局部给药治疗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模型的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活性碳混悬液(MMC-CH)局部注射给药对腋淋巴结阳性的兔乳腺癌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30只雌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VX2肿瘤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建立乳腺癌模型,腋淋巴结最大径达到5mm时开始治疗。A组:肿瘤周围皮下注射MMC-CH;B组:肿瘤周围皮下注射丝裂霉素水溶剂(MMC-Sol);C组:注射生理盐水。A、B组单次药物剂量0·2mg/kg,每48h重复给药1次,3次治疗后切除淋巴结。比较治疗前后淋巴结体积变化,病理切片观察转移灶癌组织坏死,dTUP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癌细胞凋亡指数(AI),组间差异比较采用ANOVA-Dunnett检验。结果:与MMC-Sol相比,局部注射MMC-CH对腋淋巴结癌转移灶表现出更为显著的疗效。治疗后A、B、C组淋巴结平均生长率分别为2·645、3·175和3·518,A组显著低于B、C组(P值分别为0·012和0·000)。A、B、C组平均AI值分别为15·94%、5·18%和4·60%,A组显著高于B组(P=0·000),B组又显著高于C组(P=0·020)。病理检查发现,A组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大量坏死。结论:局部注射MMC-CH可有效治疗兔VX2乳腺癌区域淋巴组织转移。
陈江浩凌瑞王岭姚青李开宗王哲
关键词:乳腺肿瘤丝裂霉素淋巴转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