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0J069)

作品数:24 被引量:128H指数:8
相关作者:毛善平李承晏尤志珺王国瑾叶心国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失语
  • 5篇卒中
  • 5篇细胞
  • 5篇脑卒中
  • 4篇语言
  • 3篇失语患者
  • 3篇卒中后
  • 3篇左半球
  • 3篇颅脑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3篇梗死
  • 3篇汉语
  • 3篇汉语失语检查...
  • 3篇分子
  • 2篇凋亡
  • 2篇血清
  • 2篇亚低温
  • 2篇再灌注

机构

  • 23篇武汉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十堰市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郧阳医学院附...

作者

  • 23篇毛善平
  • 11篇李承晏
  • 8篇尤志珺
  • 6篇王国瑾
  • 5篇叶心国
  • 3篇冯学峰
  • 3篇陈卓铭
  • 3篇赵丽丽
  • 3篇余绍祖
  • 2篇吴国祥
  • 2篇柳健
  • 2篇冯学锋
  • 2篇蒙振中
  • 2篇段申汉
  • 2篇贺勇
  • 1篇孙友霞
  • 1篇赵华
  • 1篇王国谨
  • 1篇邱得胜
  • 1篇刘正芳

传媒

  • 5篇中华物理医学...
  • 4篇卒中与神经疾...
  • 3篇中国康复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国外医学(物...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12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含量变化
2003年
叶心国毛善平李承晏
关键词:脑梗死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细胞黏附分子
亚低温处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mRNA的表达变化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亚低温处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 -3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大脑中动脉阻塞 2h ,再灌注损伤 12h ,用流式细胞仪 (FCM )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分别检测假手术组、对照组和亚低温组的DNA断裂百分率和Caspase -3mRNA表达水平。结果 亚低温组和假手术组DNA断裂百分率和Caspase -3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亚低温处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
吴国祥毛善平黄兴汉
关键词:亚低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ASPASE-3MRNA神经细胞凋亡
右大脑半球卒中与汉语语法障碍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研究右半球是否参与汉语语法的加工以及病变时语法障碍的特点。方法用《汉语语法量表》对30例右半球卒中患者及30例正常人进行汉语语法测验。结果右半球卒中组与正常对照组在“比”字结构句和句子-图画匹配测试中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右半球卒中患者对复杂语法句的理解较简单语法句理解困难(P<0.05),其余测试成绩的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结论右大脑半球参与汉语语法加工,右半球卒中对词法理解影响不大,主要导致句法理解障碍。
尤志珺毛善平王国瑾冯学峰
关键词:右大脑半球脑卒中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黏附分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黏附分子 1(s ICAM 1)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 40例急性脑梗死和 30例健康人的血清 s ICAM 1和TGFβ1 浓度。结果 :脑梗死组发病后第 1、3和 7日血清 s ICAM 1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而发病后第 1日和第 3日血清 TGFβ1 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结论 :血清 s ICAM 1和 TGFβ1 浓度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和免疫状态 ,且 s ICAM 1具有损伤作用 ,TGFβ1
叶心国毛善平谭来勋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细胞黏附分子-1转化生长因子-Β1
脑各部位病变与语法缺失的关系被引量:5
2003年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认知心理活动的反应。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引起的语言能力受损和丧失。语法缺失是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的一个重要特点。人类对失语症的研究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 ,近年来 ,神经科学家、语言康复学家和语言病理学家又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赵丽丽
关键词:脑卒中脑外伤
左半球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的“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理解障碍
2008年
目的:探讨左半球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的"把"字句和"被"字句理解障碍特点和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短时记忆量表》和《汉语语法量表》中的"把"字句和"被"字句法测试任务对30例汉语语法缺失患者(缺失组)和30例正常者(正常组)进行检测。结果:在"把"字句和"被"字句法测试项目中,2组仅在主动句完成率间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余语法句间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缺失组的短时记忆测试成绩明显差于正常组(P<0.01)。结论:汉语语法缺失患者存在较严重的"把"字句和"被"字句句法理解障碍,其机制可能与痕迹删除和工作记忆障碍有关。
尤志珺毛善平王国瑾
关键词:脑卒中
汉语失语患者方位介词加工的初步探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汉语失语症患者方位介词的加工特点,为脑卒中后汉语失语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例汉语失语患者(病例组)以及20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方位介词的复述、听理解、填词、视空间功能以及短时记忆检测,比较2组各项得分情况,分析其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在方位介词的复述、理解以及填词任务的完成均存在障碍;对单个方位介词以及介词短语的复述成绩优于句中介词,前两者的复述成绩较对照组稍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句中方位介词的复述、理解存在明显障碍,均较对照组差(P<0.05)。复述测试中主要表现为目标词省略错误。2组患者视空间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短时记忆明显受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语失语患者存在方位介词加工障碍。句中方位介词的复述较方位介词短语、单个方位介词的复述更困难,这可能与短时记忆障碍以及该类词在句法中的角色功能有关。我们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应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
孙友霞毛善平蔡萌赵华刘正芳徐丽
关键词:汉语失语方位介词
汉语语法量表及其信度和效度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设计一套汉语语法检查量表 (ChineseAgrammatismBattery ,CAB)并测试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对 4 6名脑部疾病患者及 4 6例健康受试者进行了CAB测试 ,计算失语法指数 (agrammatism quotient,AgQ) ,并与汉语标准化失语检查法 (aphasiabatteryofChinese ,ABC)对比。计算检查者间、检查者内及复测相关系数。结果 左、右大脑半球病变组及对照组CAB各亚项量表分的平均数差异极显著 (F =4 .5 0~18.5 7,P <0 .0 5 )。左大脑半球病变组各个亚项量表分平均成绩均明显低于右大脑半球病变组 (q =5 .6 3~9.6 7,P <0 .0 5 )与健康对照组 (q =7.5 0~ 9.6 1,P <0 .0 1)。量表的复测信度、检查者间信度、检查者内信度均较好 (r =0 .991~ 0 .999,P <0 .0 1)。CAB法的AgQ与ABC法各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 (r =0 .92 8~ 0 .979,P <0 .0 1)。结论 CAB具备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可以作为定量评定汉语失语症患者语法障碍的工具。
赵丽丽李承晏毛善平冯学峰
关键词:信度脑部疾病
失语症患者的心理障碍特点及发生机制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研究失语症患者的心理障碍特点及可能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8例失语症患者(失语组)进行评定,并与104例卒中无失语患者(对照组)对比。结果失语组各因子均分大多高于对照组,以抑郁、焦虑及躯体化得分最高。前部失语总症状指数(GSI)(1.76±0.37),抑郁因子分(2.19±0.61);后部失语GSI为(1.82±0.49),焦虑因子分(1.90±0.39),皮层性失语GSI>皮层下失语,双侧病变GSI>单侧病变。结论失语症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为63.89%,明显大于卒中无失语组,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及躯体化。心理障碍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病变部位、侧位、失语类型及失语程度有关。
毛善平邱得胜李承晏叶心国
关键词:失语心理障碍抑郁焦虑
皮层下失语的BEAM及CT图像标准化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研究皮层下失语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理。方法 :选择经颅脑CT扫描证实为单侧皮层下病变患者 10 5例 ,在发病 2周、1个月及 2个月分别进行失语症检查。同时进行脑电地形图 (BEAM )及CT图像标准化处理。结果 :皮层下失语患者病灶多在基底节区偏外侧、偏前部及偏上部。病变偏外侧及丘脑性失语患者BEAM异常率高 ,且此类患者多有较重的听理解障碍 ,而尾状核受损患者失语中有明显的构音障碍及音韵障碍。结论 :皮层下失语有其临床特点 ,导致失语的机制多与皮层下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皮层语言区 (血流量减少、代谢低下 )有关 ,但尾状核似可作为言语的皮层下整合中枢 ,丘脑可作为皮层下语言中枢 ,在部分患者的失语中起作用。
毛善平李承晏刘志超蒙振中
关键词:皮层下失语颅脑CTBEAM图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