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270837)

作品数:10 被引量:104H指数:7
相关作者:王军王玉升贾士奇周红艳于震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缺血
  • 8篇脑缺血
  • 7篇电针
  • 6篇灶性
  • 4篇灶性脑缺血
  • 4篇局灶
  • 4篇局灶性
  • 3篇全脑
  • 3篇全脑缺血
  • 3篇全脑缺血再灌
  • 3篇局灶性脑缺血
  • 2篇再灌注
  • 2篇全脑缺血再灌...
  • 2篇缺血大鼠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细胞
  • 2篇脑缺血大鼠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 2篇灌注
  • 1篇递质

机构

  • 9篇河南省中医药...

作者

  • 9篇王军
  • 7篇王玉升
  • 5篇贾士奇
  • 4篇周红艳
  • 3篇范军铭
  • 3篇于震
  • 2篇陈国华
  • 2篇高丽君
  • 2篇雷新强
  • 1篇屠万倩
  • 1篇齐小玲
  • 1篇马开

传媒

  • 2篇中医研究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花生四烯酸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大鼠花生四烯酸和自由基代谢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穴位对照组、非穴位对照组,每组10只。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进行大鼠神经病学分级和脑梗死面积测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大鼠神经病学症状明显减轻,脑梗死面积显著缩小,6-Keto-PGF1α和SOD明显升高,TXB2和MDA显著降低;穴位对照组和非穴位对照组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与调节花生四烯酸和自由基代谢有关,并具有明显的穴位特异性。
王军周红艳王玉升于震高丽君
关键词:电针
电针对恢复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探讨电针对恢复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研究电针对恢复期模型大鼠神经病学、被动性条件反射、血液流变性、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病理学指标的影响。结果 电针能改善模型大鼠恢复期神经病学症状,提高记忆能力,显著缩小脑梗死面积,促进坏死灶内新生毛细血管和胶质细胞增生修复,对血液粘度无明显影响的。结论 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王军贾士奇雷新强王玉升陈国华
关键词: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
电针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穴位特异性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脑缺血的穴位特异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穴位对照组、非穴位对照组,每组10只。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观察大鼠神经病学症状、被动性条件反射、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和脑梗死面积。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能明显改善MCAO大鼠神经病学症状,延长被动性条件反射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显著缩小脑梗死面积,疗效明显优于穴位对照组和非穴位对照组。结论:针刺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具有明显的穴位特异性。
范军铭王军贾士奇王玉升
关键词:电针穴位特异性
电针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氨基酸递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电针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递质(EAA)的影响。方法:四动脉阻断法造成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和甘氨酸(GLY)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Ca2+含量,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GLU、ASP、Ca2+含量和含水量明显升高,GLY含量无明显变化;循经取穴电针能显著降低升高脑组织GLU、ASP、Ca2+含量和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GLY含量无明显影响;穴位对照组和非穴位对照组脑组织GLU、ASP、GLY、Ca2+含量和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与降低EAA兴奋性毒性有关,并具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性。
王军马开屠万倩
关键词:电针全脑缺血再灌注兴奋性氨基酸
电针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流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0
2008年
目的研究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及电针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左侧肩隅、外关、髀关、足三里)、穴位对照组(左侧清灵渊、灵道、萁门、漏谷穴)、非穴位对照组(左侧天泉与曲泽连线中点、曲泽与郗门中点、五里与阴胞连线中点和膝关与中都连线中点)。三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结扎颈总动脉30min的血浆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IL-6和TNF-α含量均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30min,血浆IL-1β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浆IL-6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循经取穴电针能显著降低大鼠脑缺血和再灌注血浆IL-1β、IL-6和TNF-α含量,与模型组、穴位对照组或非穴位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可导致血浆IL-1β、IL-6和TNF-α含量升高,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与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及阻断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王军于震贾士奇周红艳王玉升
关键词:电针全脑缺血再灌流IL-1ΒIL-6TNF-Α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 Bax caspase-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电针治疗组(左侧肩禺、外关、髀关、足三里)、非穴位对照组(左侧天泉与曲泽连线中点、曲泽与郗门中点、五里与阴胞连线中点和膝关与中都连线中点)。采用线拴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分别于缺血后即刻、再灌注后即刻和再灌注后2h电针,共3次。末端脱氧核糖核酸介导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海马凋亡神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海马神经细胞caspase-3、Bcl-2和Bax基因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大鼠海马凋亡细胞明显增加,caspase-3和Bax基因表达增强,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电针能明显降低MCAO大鼠海马TUNEL、caspase、Bax和Bcl-2阳性细胞数,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结论:电针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途径实现对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周红艳范军铭王军
关键词:电针细胞凋亡BCL-2BAX
呼吸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可行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43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呼吸内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843例住院患者中6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23例占37.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2周、有侵入性操作、激素应用和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分别为9.6%、9.4%、11.1%、9.4%、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β=1.35,OR=2.55)、住院时间(β=1.57,OR=4.57)、侵入性操作(β=1.78,OR=5.81)、合并基础疾病(β=1.56,OR=2.94)与呼吸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是其独立危险因素(β>0,OR>1)。结论呼吸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预防。
葛艳鲁艳红高文俊
关键词:呼吸内科医院感染
电针对恢复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
2000年
电针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已被实验研究所证实,但大多数实验仅限于对急性期模型动物的影响,而未见有对脑缺血恢复期的动物实验。本研究利用结扎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的方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对神经症状、被动性条件反射、血液流变性、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病理学指标的观察与测定,研究和比较电针对脑缺血恢复期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 动物 SD 大鼠51只,雌雄各半,体重280~340g,6~7月龄,由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 试剂氯代三苯基四氮唑(TTC,北京化工厂生产。
王军贾士奇雷新强王玉升陈国华
关键词:模型大鼠脑缺血脑血管疾病局灶性
电针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中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电针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取左侧“肩”“外关”“髀关”“足三里”穴)、穴位对照组(取左侧“清冷渊”“灵道”“箕门”“漏谷”穴)、非穴位对照组(取左侧“天泉”与“曲泽”连线中点、“曲泽”与“郄门”连线中点、“五里”与“阴包”连线中点和“膝关”与“中都”连线中点),电针参数为连续波,频率10Hz,波宽0.6ms,电压1.5-3V(以肌肉轻微抽动为度),时间10min。每天1次,共3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只固定不针刺。三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Ca2+含量,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结扎颈总动脉30min的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血浆ET含量无明显变化;再灌注30min,血清NO含量显著降低,血浆ET含量显著增加,再灌注120min,脑组织Ca2+含量和含水量显著增加。电针能显著升高再灌注30min后血清NO含量,降低血浆ET含量、脑组织Ca2+含量和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存在血液NO含量降低而ET含量升高,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NO含量和降低血浆ET含量有关。
王军范军铭于震王玉升周红艳
关键词:电针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内皮素
针药合用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研究针药合用对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观察针药合用对神经病学症状、被动性条件反向、血液流变性、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并与单纯针刺和单纯药物组比较。结果3组均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症状,提高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血液黏度,缩小脑梗死面积,促进坏死灶内血管和胶质细胞增生修复,减少脑组织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针药组在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及降低血液黏度方面明显优于针刺和药物组。
王军王玉升齐小玲贾士奇高丽君
关键词:预后针刺脉络宁注射液局灶性脑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