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409)

作品数:8 被引量:384H指数:7
相关作者:涂正革韩生贵王玮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碳排放
  • 4篇能源
  • 2篇低碳
  • 2篇指数分解分析
  • 2篇碳减排
  • 2篇碳密度
  • 2篇碳排放量
  • 2篇能源强度
  • 2篇面板数据
  • 2篇工业化
  • 2篇放量
  • 2篇城镇化
  • 1篇低碳发展
  • 1篇中国节能
  • 1篇中国碳排放
  • 1篇省级面板数据
  • 1篇数据包络
  • 1篇数据包络分析
  • 1篇数据分析
  • 1篇能源安全

机构

  • 8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作者

  • 8篇涂正革
  • 1篇韩生贵
  • 1篇王玮

传媒

  • 2篇经济评论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传统方法测度的环境技术效率低估了环境治理效率?——来自基于网络DEA的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方法分析中国工业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被引量:34
2013年
环境治理效率是环境治理的投入与污染物减少量的比值大小。本文将工业生产过程分为生产、环境治理两个环节,基于网络DEA的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方法,使用中国1998-2010年的省级工业数据,考察工业环境治理效率。结果发现:(1)传统DEA方法测度的环境技术效率(ETE),与网络DEA方法测度的ETE存在显著差异。(2)以网络DEA方法测度的ETE为被解释变量,以环境治理效率为解释变量,以传统DEA方法测度的ETE为控制变量,建立双边面板Tobit模型,发现环境治理效率对网络DEA方法测度的ETE有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传统方法测度的环境技术效率低估了环境治理效率。(3)传统方法测度的环境技术效率低估了环境治理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偏差,江西、甘肃、云南、重庆和广西等环境治理效率较高的地区,就因此被错误地划分到了环境工业不协调发展地区,这对于政策的制定极为不利。
涂正革谌仁俊
关键词:环境技术效率
工业化、城镇化的动态边际碳排放量研究——基于LMDI“两层完全分解法”的分析框架被引量:46
2013年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基于构建的LMDI"两层完全分解法"和中国1995—2011年30个省份7大部门CO2排放量及相关数据,分析工业化、城镇化的动态边际碳排放量。研究发现,由于中国工业能源利用率较低,工业规模扩张的边际碳排放量呈现下降趋势,但工业比重的边际碳排放量却呈现上升趋势,其17年平均值分别为3.81吨/万元和56.58MT(百万吨);城镇人口比重及商业规模的边际碳排放量波动幅度不大,其17年平均值分别为0.67吨/万元和6.83MT。进一步地,各地区间工业化、城镇化的边际碳排放量差异显著。由于经济(人口)规模的差异,工业(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提高的边际碳排放量,东部地区要远大于中西部地区;相反,由于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工业(商业)增长的边际碳排放量,中西部地区远大于东部地区。因此,为实现碳减排,各地区应制定差异化的工业化、城镇化政策。
涂正革谌仁俊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
中国的碳减排路径与战略选择——基于八大行业部门碳排放量的指数分解分析被引量:153
2012年
在中国现实国情下,如何实现低碳发展事关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研究结果发现:经济规模每增长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增加15百万吨(MT),但是不同行业间经济增长的边际碳排放量差异很大;经济结构重型化加剧碳排放的增加,制造业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增加56MT;技术进步推动能源强度下降,是减少碳排放的核心动力,能源强度每下降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减少33MT;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碳排放密度居高不下,能源结构变化的减排效应并不显著,但是,综合碳排放密度下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显现出能源结构优化的迹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促进节能技术与工艺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中国低碳发展的必经之路。
涂正革
关键词:低碳发展指数分解分析碳密度能源强度
能源安全与中国节能的现实路径被引量:8
2012年
能源问题事关经济与国家安全。中国经济规模的迅猛扩张拉动能源消费强劲增长,经济增长的成本因能源价格因素大幅提高。本文使用完全分解技术分析了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的四大因素: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经济规模。探究了实现中国节能安全的现实路径:经济结构调整和适度工业化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优化能源生产结构,降低火电比例,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是我国节能的重要举措;推动技术水平提高,降低能源强度是能源安全的核心保障。总之,加大节能技术及新能源开发的投入力度,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采取适度工业化政策,逐渐引导经济向第三产业纵深、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拓展,是实现国家经济与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涂正革
关键词:能源安全
中国碳排放区域划分与减排路径——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被引量:25
2012年
碳减排路径是指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碳排放。在进行碳排放区域划分时,要综合考虑碳排放、能源、人口、经济等因素。本文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碳排放特点,区分生产和生活两大部门,选取与碳排放量直接相关的四大相对指标,基于1995—2010年省级数据,构建多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方法,将30个省市划分为能源重型化、能源较重型化、高能源强度和较高能源强度四个碳排放区域。结果表明,为了实现区域碳减排,各地区应制定"共同但有区别"的碳减排政策。
涂正革谌仁俊
关键词:碳排放面板数据聚类分析
中国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视角被引量:14
2015年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由此所带来的CO2排放问题日渐严重。本文使用引入工业化、城镇化因素的LMDI"两层完全分解法",将CO2排放变化分解为七大因素效应,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视角分析了中国1995-2012年30个省份七大部门的CO2排放增长特征。研究发现:经济规模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是主导中国CO2排放变化以及造成区域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经济规模扩张是促进CO2排放的决定因素,在绝大部分省份工业化水平低于60%的情况下,经济规模效应仍将继续扮演推动CO2排放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反观城镇化与经济规模效应的倒U型关系,已有7个CO2排放大省城镇化水平超过60%的拐点,未来由此所带来的CO2排放增长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涂正革谌仁俊韩生贵
关键词:CO2排放工业化城镇化
考虑能源、环境因素的中国工业效率评价——基于SBM模型的省级数据分析被引量:112
2011年
如何在提高技术效率的同时,降低工业的资源环境负荷,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多赢,是摆在全世界面前的严峻课题。本文采用SBM模型,利用线性规划技术,对1998-2008年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工业的环境效率展开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总体上,在资源环境约束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下,全国SBM环境效率微降;从静态观察,地区尤其是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协调性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从动态观察,沿海与中部地区工业与资源环境协调性变化不大,而东北与西部地区均出现了阶段性下降。究其原因:经济结构重型化、工业企业规模过大制约SBM环境效率的提高;生活水平提高、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则有利于工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涂正革刘磊珂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我国低碳政策选择——基于1994~2010年工业39个行业的证据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采用优化的Laspeyres完全指数分解方法,对1994~2010年我国工业部门39个行业的碳排放进行了分解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要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重点,其次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特别是加大开发新能源的投入力度是实现我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
涂正革王玮
关键词:碳排放碳密度能源强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