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J28B02)

作品数:37 被引量:338H指数:10
相关作者:胡克旭翁大根张超陆伟东彭林海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建筑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抗震
  • 12篇混凝土
  • 11篇抗震性
  • 11篇抗震性能
  • 6篇钢筋
  • 6篇钢筋混凝
  • 6篇钢筋混凝土
  • 5篇砌体
  • 5篇阻尼
  • 5篇木结构
  • 5篇截面
  • 5篇抗震加固
  • 4篇玄武岩纤维
  • 4篇滞回
  • 4篇位移谱
  • 4篇消能减震
  • 4篇加大截面
  • 4篇加大截面法
  • 4篇加大截面法加...
  • 4篇减震

机构

  • 27篇同济大学
  • 6篇南京工业大学
  • 4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上海材料研究...
  • 2篇上海市隧道工...
  • 2篇郑州航空工业...
  • 2篇上海市建筑科...
  • 2篇上海市工程结...
  • 2篇国网山东省电...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建筑设计...

作者

  • 16篇胡克旭
  • 8篇翁大根
  • 6篇张超
  • 6篇陆伟东
  • 4篇彭林海
  • 4篇邓大利
  • 4篇王国弢
  • 4篇王继兵
  • 3篇雷真
  • 3篇周德源
  • 3篇赵志鹏
  • 2篇居兴鹏
  • 2篇夏敬德
  • 2篇赵美霞
  • 2篇龚治国
  • 2篇王来
  • 2篇朱春明
  • 2篇雷敏
  • 2篇杨宁
  • 2篇张富文

传媒

  • 7篇结构工程师
  • 5篇土木工程学报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建筑结构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工程抗震与加...
  • 2篇土木工程与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工业建筑
  • 1篇新型建筑材料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第九届全国防...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平弹性双参数位移谱模型
2016年
为了得到可供基于位移抗震设计使用的水平弹性位移谱,首先采用CampbellBozorgnia地面运动预测方程,研究了矩震级、断层距和场地类别对水平弹性位移谱的影响;然后指出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设计反应谱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设计反应谱的不足,提出了包含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速度的水平弹性双参数位移谱模型.研究表明:位移谱平台段起始周期是确定位移谱谱形的重要参数,其主要受矩震级的影响,随矩震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场地地震动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之比与矩震级存在正的强相关性,矩震级的影响可以通过在位移谱模型中包含该比值来体现;本文提出的双参数位移谱能较好地拟合实际强震记录位移谱;提供每一设防水准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速度区划图,并在抗震规范中给出每一设防水准的各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的场地放大系数,可在规范中实现本文提出的双参数位移谱模型.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制订和修改提供参考.
王国弢胡克旭李富荣
关键词:位移谱矩震级阻尼峰值加速度
木结构榫卯节点抗震性能及其加固试验研究被引量:35
2012年
为研究木结构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其加固后性能的变化,进行了6个榫卯节点的拟静力试验,并对试验后的榫卯节点分别采用扒钉、碳纤维、钢销、U型铁箍、角钢、弧形钢板进行加固。对比研究加固前后榫卯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前节点滞回曲线有明显的捏缩现象,木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能正是依赖于节点的滑移摩擦耗能;加固后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良好,可以达到破坏前的抗震性能;其中弧形钢板加固后的节点初始刚度较大,滞回环饱满,累计耗能为加固前的3倍,承载力提高70%,加固效果明显。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基于转角的震损榫卯节点加固设计方法。
陆伟东邓大利
关键词:木结构榫卯节点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抗震加固
新型自密实混凝土加固震损RC框架节点低周反复试验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5年
在前期节点加固试验研究基础上,运用有限元Opensees程序软件对试验进行仿真模拟.提出了节点损伤分区的概念,将节点的震损分为梁柱端部损伤区和节点核心损伤区两部分并差别处理;结合梁柱节点单元的特点,提出使用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加固后震损RC框架节点核心区平均受剪应力-应变关系;同时提出将柱子损伤模型推广应用到节点时对损伤D值折减的方法.结果表明模拟滞回曲线与试验曲线符合较好,建立的加固震损RC框架节点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模拟试验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受力变形性能,为进一步理论分析奠定基础.
胡克旭赵志鹏尹帅锋
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
位移谱阻尼调整系数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408条地震地面运动记录的统计分析,首先研究了地震动持时、矩震级、断层距和场地类别等对阻尼调整系数的影响,然后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提出了能体现持时和矩震级影响的阻尼调整系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持时和矩震级对阻尼调整系数有显著的影响,而断层距和场地类别影响较弱;阻尼调整系数相对于阻尼比存在异方差性;持时的影响可以通过在模型中包含线性震级项来体现.本文所提出的包含线性矩震级项的阻尼调整系数模型既能体现矩震级的影响,也能间接地体现地震动持时对阻尼调整系数的影响;模型的标准差能体现阻尼调整系数相对于阻尼比的异方差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阻尼比为5%的位移谱衰减模型,也可为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制订和修改提供参考.
王国弢胡克旭周礼奎
关键词:矩震级阻尼
增大截面法加固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8
2012年
为研究已震损及未损钢筋混凝土框架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后的抗震性能,按照1/2缩尺制作4榀两层双跨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其中1榀为原型对比框架,1榀直接加固,另外2榀进行不同程度的预损后采用增大截面法进行加固,对所有框架模型进行低周反复破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对震损及未损钢筋混凝土框架采用增大截面法进行合理和可靠的加固,框架结构的承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具有良好的延性变形和耗能性能,震损程度对加固框架的刚度、强度退化以及耗能性能未产生明显影响。对于混凝土框架结构而言,无论从承载力、延性、耗能及对震损的加固修复等各方面来看,采用钢筋混凝土增大截面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震加固方法,可以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
黄建锋朱春明龚治国张富文
关键词:增大截面法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
玄武岩纤维加固砌体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对4片无筋砌体砖墙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加固砌体墙的抗震性能;分析了加固前后墙体的受力性能、滞回特性、刚度退化、耗能及变形能力等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玄武岩纤维加固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砖墙的极限荷载和变形性能、有效延缓墙体裂缝发展、改善砌体脆性,从而显著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玄武岩纤维加固砌体结构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结构加固方法。
王继兵刘洁
关键词:玄武岩纤维砌体抗震性能滞回特性承载力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损定量评定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针对目前震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损伤程度多以定性评定为主的现状,本文提出借助Pushover分析方法,并结合现有的国内外规范,通过考虑结构的层间位移、塑性铰发展、频率降低等指标的变化,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的五种破坏状态"基本完好、轻微损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倒塌"进行定量划分。以某8层振动台模型试验的框架结构作为工程实例进行Pushover分析,计算结构在8度基本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将分析结果与本文提出的震损定量评估综合指标相对比,得出该建筑物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等级。结果表明,本文的分析结果与试验震害现象基本一致。
朱树根倪雪胡克旭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
预震损程度对加固后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为研究预震损程度对加固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程度震损后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加固的二层双向单跨框架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首先采用ParkAng双指标损伤模型计算震损后钢筋混凝土(RC)框架的损伤,并采用损伤分区的...
胡克旭薛林林赵志鹏
关键词:抗震性能OPENSEES
文献传递
震损建筑抗震鉴定加固中地震作用取值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在震损建筑抗震鉴定加固中,有关地震作用取值如何调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均匀Poisson过程描述地震的概率模型,以极值分布反映地震作用的概率分布,给出了地震烈度、地面峰值加速度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之间的换算关系及其危险性曲线公式;阐释了等设防烈度原则、等超越概率原则和等重现期原则的基本原理;列出了震损建筑的几种分类方法及类别。基于震损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提出采用等重现期原则调整其地震作用取值的办法,并列出了具体的计算步骤。研究表明:相比等设防烈度原则和等超越概率原则,等重现期原则更为合理地反映了震损建筑在后续使用年限内遭遇相当设防烈度地震的风险概率,因此更适用于震损建筑抗震鉴定加固中地震作用取值的调整。
张超翁大根
关键词:地震作用后续使用年限抗震鉴定地震风险抗震设防标准
附加黏滞阻尼器减震结构实用设计方法研究被引量:65
2012年
黏滞阻尼器近年来在结构减震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面向黏滞阻尼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仍有待补充和完善。基于此,探讨和提出了一种针对附加黏滞阻尼器减震结构的实用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了黏滞阻尼减震的基本原理和力学模型,从主体结构与附加消能部件分开设计的思路着手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流程和内容框架,列出了消能部件方案设计及性能参数配置的计算公式。最后,结合一个工程实例,引入日本JSSI Manual中黏滞阻尼减震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该实用减震设计方法对于结构各楼层地震响应控制得比较均匀,如此有助于改善结构薄弱层状况,而通过减震结构的强度、变形验算也表明该实用方法能很好地契合现有抗震设计规范,可应用于黏滞阻尼减震结构设计中,以满足不同地震风险下的减震控制目标和需求。
翁大根张超吕西林彭林海徐斌丁孙玮周红卫
关键词:黏滞阻尼器消能减震设计方法等效阻尼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