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009B210012)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郭天财马冬云张剑张晓双敬海霞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小麦
  • 1篇淀粉
  • 1篇淀粉特性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品种
  • 1篇穗粒
  • 1篇特性分析
  • 1篇小麦粉
  • 1篇小麦粉品质
  • 1篇小麦品种
  • 1篇粒位
  • 1篇粒重
  • 1篇麦粉
  • 1篇筋力
  • 1篇不同筋力

机构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张剑
  • 2篇马冬云
  • 2篇郭天财
  • 1篇敬海霞
  • 1篇王晨阳
  • 1篇胜坤
  • 1篇张晓双

传媒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筋力小麦磨粉各出粉点小麦粉品质特性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采用布勒实验磨制粉,分别测定了强、中、弱筋3个小麦品种不同出粉点小麦粉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出粉点小麦粉的品质特性具有明显差异及变化规律,同一出粉点不同小麦品种的品质特性具有明显差异。在皮磨粉和心磨粉中,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和PPO活性分别随出粉点后移而增大。三道心磨粉的小麦粉色泽a~*值和b~*值随出粉点后移均呈升高趋势;而小麦粉亮度L~*值、面团稳定时间、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稀懈值和反弹值随出粉点后移有下降趋势。
马冬云郭天财张剑张晓双敬海霞
冬小麦品种粒重和淀粉特性的穗粒位差异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为给小麦品质育种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3个冬小麦品种粒重和淀粉特性的穗粒位(分别用G1、G2、G3表示第1~3小籽位)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粒重表现为中部和下部穗位粒重高于上部穗位,上部穗位不同粒位则表现为G1>G2>G3,中部和下部穗位的不同粒位表现为G2>G1>G3,表明中部和下部穗位的第2粒位籽粒对穗粒重的贡献较大。豫麦2号和周麦18以上部穗位的直链淀粉含量最高,而郑育麦9987则以中部穗位直链淀粉含量最高;三个品种不同穗粒位籽粒直链淀粉以G3粒位含量最高。淀粉峰值黏度、稀懈值在不同穗位之间表现为上部穗位>中部(下部)穗位,不同粒位表现为G3粒位最高,表明G3粒位籽粒对淀粉糊化参数的改善有较大作用。在育种和栽培调控中,可以根据专用小麦品质特性,通过适当调控产量构成要素来改善品质和增加产量。
马冬云郭天财王晨阳张剑胜坤
关键词:冬小麦粒重淀粉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