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1YSB002)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沈玲吴祐昕王慧张楠更多>>
相关机构:华侨大学江南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诗歌
  • 2篇诗歌研究
  • 1篇信息传播
  • 1篇学历教育
  • 1篇移动互联
  • 1篇月刊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诗人
  • 1篇视觉
  • 1篇视觉传播
  • 1篇视觉注意
  • 1篇著名诗人
  • 1篇文学
  • 1篇文学书
  • 1篇文学书写
  • 1篇教学手段
  • 1篇互联
  • 1篇华文文学
  • 1篇记者

机构

  • 3篇华侨大学
  • 2篇江南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沈玲
  • 2篇吴祐昕
  • 1篇张楠
  • 1篇王慧

传媒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当代传播
  • 1篇华文文学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多重身份观照下的文学书写——文莱诗人孙德安的诗歌研究
2013年
文莱华人作家孙德安兼有多重社会身份,其诗歌创作仅就内容而言也已非常丰富。文人诗人的身份使他喜以诗歌表达文学观与诗观,诗歌散发出文人诗所应有的雅致之韵。文莱华人诗人的身份使其诗歌中既有对居住国的形象的书写,又有对祖籍国形象的书写,还有对身份认同的思考与困惑。孙德安诗歌中并无随处可见的紧张冲突以及内隐的情感与意志张力,但在看似不经意的质朴语言之下,诗人对人生、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亦流露出诗人关注社会的现代意识。
沈玲
关键词:诗歌身份认同
移动应用界面的视觉传播原理及效果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分析用户视觉注意的特点: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以及视觉搜索等特点,对用户的移动应用的视觉传播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归纳移动应用界面中的视觉传播原理,并分析如何将其特点与移动应用界面设计相结合,使移动应用界面能够达到最好的用户体验和视觉传播效果。
吴祐昕王慧张楠
关键词:视觉注意视觉传播
新时期海外汉语教育的“四化”
2013年
作为中国政府文化"走出去"模式之一的海外汉语教育已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就其教育属性来看尚存在一些问题。新时期为了解决海外汉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升海外汉语教育的品质,最大效度地发挥其作为文化"走出去"模式的实际效应,真正实现海外汉语教育的现代化,可尝试做好学历教育在地化、培养教育高层次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以及教学内容导向化等方面的工作。
沈玲
关键词:学历教育教学手段教学内容
诗与思——菲华著名诗人云鹤诗歌研究
2014年
云鹤的诗歌创作以七十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就思想内蕴而言,前期不少作品在意象结构的古怪生新和主观化的幻想表相之下,是诗人对内心世界与情感的深度挖掘。从思想情绪来看,前期诗歌常透露出一种萧索颓唐。在形式方面诗人进行了大胆尝试。仅就诗艺而言,诗人后期诗歌总体表现不如前期,表达形式渐趋平和,但诗作立足于现实,表现容量有所增加,诗歌情感变得更为厚重。后期诗歌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改变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诗艺技巧的不足。
沈玲
关键词:诗歌
基于众包的移动互联信息传播设计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在美国《连线》杂志2006年6月刊上,该杂志的记者Jeff Howe首次推出了众包的概念。众包指的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众包的任务通常是由个人来承担,但如果涉及到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任务,也有可能以依靠开源的个体生产的形式出现。
吴祐昕王子谨
关键词:信息传播移动互联月刊记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