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5132120004)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吴疆张传涛李白雪冯全生张技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胡黄连
  • 3篇黄连
  • 2篇乙型
  • 2篇中医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肝炎
  • 1篇代谢
  • 1篇代谢酶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虚实
  • 1篇虚实辨证
  • 1篇血红素加氧酶
  • 1篇血红素加氧酶...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药物
  • 1篇乙型病毒
  • 1篇乙型病毒性肝...

机构

  • 6篇成都中医药大...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吴疆
  • 5篇李白雪
  • 5篇张传涛
  • 4篇冯全生
  • 3篇张技
  • 3篇范昕建
  • 2篇张莉敏
  • 1篇王垚

传媒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胡黄连苷Ⅱ对体外H_2O_2诱导肝细胞(L-02)损伤Keap1_Nrf2(ARE)抗氧化通路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在H2O2诱导发生的肝细胞(L-02)的氧化损伤过程中,胡黄连苷Ⅱ对抗氧化通路Keap1_Nrf2(ARE)信号蛋白的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胡黄连苷Ⅱ(0.5、5mmol/L)处理人正常肝细胞株(L-02)3h后,加入0.6mmol/L的H2O2作用1h造成氧化应激损伤,同时设对照组,采用荧光探针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于24和48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的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胡黄连苷Ⅱ预处理后,肝细胞内活性氧含量较模型组(仅H2O2作用后)明显减少(P<0.05),药物高浓度干预组Nrf2、HO-1的m 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且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结论:通过影响抗氧化通路Keap1_Nrf2(ARE),增加下游抗氧化蛋白表达,清除细胞内活性氧,可能是胡黄连苷Ⅱ发挥保护H2O2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作用机制之一。
李白雪张传涛冯全生吴疆范昕建
关键词:肝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
胡黄连苷Ⅱ对过氧化氢诱导急性肝细胞损伤中Ⅱ相代谢酶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Ⅱ(PicrosideⅡ,PicⅡ)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肝细胞系L-02氧化损伤中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及下游Ⅱ相抗氧化解毒酶表达的影响,探讨胡黄连苷Ⅱ抗氧化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用0.5 mmol/L,5mmol/L picⅡ干预L-02细胞3 h作为干预组,用DMEM培养作为对照及模型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均加入终浓度为0.6 mmol/L的H2O2作用1 h造成急性氧化应激损伤,后继续培养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速率法检测细胞培养液AST和ALT的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的Nrf2、NQO1、GST、Gclc和Gclm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胡黄连苷Ⅱ可降低由H2O2诱导的L-02细胞损伤(P<0.01),模型组AST、A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胡黄连苷Ⅱ干预组较模型组均降低(P<0.01);模型组NQO1、Gclc、Gclm和GST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胡黄连苷Ⅱ干预组Nrf2、NQO1、Gclc、Gclm的mRNA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且呈一定程度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PicrosideⅡ通过诱导氧化损伤L-02细胞中Nrf2表达上调,促进下游抗氧化蛋白及Ⅱ相代谢酶表达,可能是其抗氧化损伤、发挥保护肝细胞作用的机制之一。
李白雪冯全生张传涛吴疆范昕建
关键词:保肝作用
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应用相当广泛,同其他抗菌药物一样,喹诺酮类也存在严重的耐药问题。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PMQR)为其耐药的重要原因,近年的研究发现PMQR主要由qnr、aac(6’)-Ib-cr、qepA和oqxAB等基因介导,这些基因介导的耐药机制及其各自的流行率存在很大差异,上述基因还能通过质粒接合而广泛传播。研究还发现上述基因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等多种耐药基因存在密切联系,介导更为广泛的耐药。PMQR基因的检测技术也不断更新,新的检测技术有许多优势,可供科学研究参考。PMQR的严重性已不容忽视,需加强临床监测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延缓抗菌药物的抗菌周期。本文就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王垚吴疆
关键词:质粒喹诺酮耐药基因耐药机制
基于抗氧化作用机制的胡黄连苷药理作用研究概况被引量:1
2013年
胡黄连苷(Picroside)是从中药西藏胡黄连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有效成分,其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已成为目前研究开发的热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生过程均不同程度地涉及到氧自由基代谢失衡现象。胡黄连苷的相关药理研究已证实其在神经保护、保肝以及抗炎平喘、抗抑郁等领域都具有明显预防或治疗效果,这与其抗氧化作用机制有着密切联系。现就近年来基于抗氧化作用的胡黄连苷在多个领域的相关研究予以概述。
李白雪张传涛范昕建张技冯全生张莉敏吴疆
关键词:抗氧化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虚实辨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概述被引量:6
2013年
中医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邪实正虚是中医临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基本病机特点,在传统中医四诊辨证的基础上,将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及技术与慢乙肝中医虚实辨证相结合,通过比较慢乙肝中医常见虚证与实证之间在乙肝病毒基因型及变异、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多态性、以及转录组、蛋白组学等系统生物学等方面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差异性,揭示慢乙肝虚实证型之间分子生物学意义,为慢乙肝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中医慢乙肝辨证客观化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李白雪张传涛张莉敏张技冯全生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分子生物学中医辨证
MicroRNA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9
2014年
Micro RNA(mi 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通过和靶基因m RNA碱基配对引导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e complex,RISC)降解m RNA或抑制m RNA的翻译,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蛋白表达。Mi RNA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肝细胞增殖和分化、肝细胞癌发生等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已有悠久的历史,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势也是特色,对中医证候的深入研究和科学解释是提高整个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水平的关键。mi RNA调控的整体性、多层次性及复杂性与中医学特点相似,应用于中医药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成果,将mi RNA引入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研究,建立与证候相关的mi RNA调控网络,寻找特异性证候生物学标志谱,为从转录后水平开展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机遇。
李白雪张技吴疆张传涛
关键词:MICRORNA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