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6062)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范晓蕾郭荣波许晓晖时艳侠王广策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蛋白核小球藻
  • 1篇电池
  • 1篇制氢
  • 1篇制氢方法
  • 1篇制氢技术
  • 1篇生物制氢
  • 1篇生物制氢技术
  • 1篇水解
  • 1篇水解酸化
  • 1篇酸化
  • 1篇酸化过程
  • 1篇太阳能
  • 1篇太阳能电池
  • 1篇能源
  • 1篇能源储量
  • 1篇氢代谢
  • 1篇氢化
  • 1篇氢化酶
  • 1篇球藻
  • 1篇微藻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郭荣波
  • 4篇范晓蕾
  • 3篇许晓晖
  • 2篇时艳侠
  • 1篇王广策
  • 1篇张彦婷
  • 1篇王环宇

传媒

  • 2篇可再生能源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硫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产氢影响对比研究
2012年
文章主要针对绿藻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进行了有硫和无硫培养,并对其低光强产氢及重复产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蛋白核小球藻在低光强下可持续产氢,且利用重复产氢的方法可以提高蛋白核小球藻的总累积产氢量,延长产氢时间。蛋白核小球藻在有硫和无硫培养条件下的产氢明显不同,在有硫产氢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停止产氢后,可在加入乙酸钠培养后重复产氢;在无硫产氢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可在培养24 h后,不需添加乙酸钠而产氢,且经重复培养一次后,第二次产氢阶段的蛋白核小球藻的单次产氢量仍比第一次的产氢量高,说明蛋白核小球藻在有硫和无硫产氢条件下存在两种不同的代谢途径。
王环宇范晓蕾张彦婷郭荣波
关键词:蛋白核小球藻
固含率和稀释率对餐厨垃圾水解酸化过程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研究了餐厨垃圾分批厌氧消解过程中不同起始固含率(10%,12%和14%)和稀释率(0.25 d-1和0.33 d-1)对水解酸化过程pH值、垃圾消解、水解酸化液生产效率、脂肪酸组成和浓度等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以总固体去除率、单位质量垃圾累积COD溶出量(ACODm)和单位体积反应器累积COD溶出量(ACODv)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起始固含率12%的体系具有较高的垃圾处理效率和反应器运行效率。与稀释率0.25 d-1的体系相比,稀释率0.33 d-1的体系在pH稳定性、总固体去除率和水解酸化液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所有体系中水解酸化产生的脂肪酸和醇均以乙酸、乙醇和丁酸为主,丙酸占总脂肪酸和醇的百分数在14.6%到17.1%之间,这种脂肪酸组成不会发生丙酸抑制,有利于后续产甲烷发酵的进行。
许晓晖范晓蕾郭荣波徐家英于铭林泉
关键词:餐厨垃圾水解酸化固含率稀释率
绿藻氢化酶及其产氢代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随着全球工业的迅猛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由于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储量有限,导致能源危机逐渐映现,因此,开发可再生的洁净新能源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H2由于其能量密度高,燃烧后只生成水,不造成任何污染,成为最理想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各种制氢方法中,绿藻制氢以太阳能为能源,以水为原料,通过光解水制取H2,是目前生物制氢技术研究的热点。
范晓蕾郭荣波王广策许晓晖时艳侠
关键词:绿藻氢代谢氢化酶能源储量生物制氢技术制氢方法
微藻太阳能电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自主研制的双室光电化学池,首次选用绿藻——亚心型扁藻作为光电化学池的阳极生物催化剂,进行了微藻太阳能电池初步研究。运用电流-时间(amperometric i-t)曲线测定方法,通过空白对比实验,证实研制的微藻太阳能电池具有光电转换功能,实现了光能-电能转换,同时证实了所研制的微藻太阳能电池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证明了利用微藻细胞光合作用进行光电转换的可行性,从而为新型生物太阳能电池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时艳侠郭荣波许晓晖范晓蕾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微藻光合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